Thursday, November 7,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為眾人的緣故(林豪恩先生)2014.4.13

語音(廣東話):
主題:為眾人的緣故
經文:約翰福音11章1-45節
證道:林豪恩先生

一.引言
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今天的福音經課特別長呢?如果大家仔細聆聽,就會發現這是一個人患病而死亡的事件。一個人患病死亡,為何值得在聖經中被長遍大論地記載呢?在古代,患病死亡、甚至是不期而死,都可能是常見的事情。或者有人發現,這並不是一個普通因病而死的事件,這是一項神蹟,因為病人死而復生。就算是這樣,幾句交待不是已經清楚了嗎?

不知道大家仍否記得,今年2月26日有一位傳媒工作者在街頭被兇徒砍了六刀。街頭砍人事件,在香港這個相對安全的城市,很少發生,所以,傳媒通常都會報導。不過,這些事件通常一兩天就在傳媒消失。然而,那件街頭砍人事件,卻被長時間廣泛報導,甚至成為了新聞特輯。為甚麼這件街頭砍人事件佔用了那麼長的篇幅,以及在大氣電波中久久不消失呢?

當我們重讀約翰福音對拉撒路因病死亡和復活的記述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相當部份的篇幅並不是直接描述拉撒路的疾病和死亡。有些篇幅描述耶穌的門徒對事件的反應,有些篇幅描述現場群眾的反應,加起來才構成這長篇的記述。一位青年的病死,如何與耶穌的門徒有關係呢?如何與群眾有關係呢?這些關係,對我們有甚麼啟發呢?讓我們從當事人開始再仔細閱讀經文。

二.遭難的當事人:拉撒路的家人
11:1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姊姊馬大的村莊。
11:2 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
11:3 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
11:4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上帝的榮耀,叫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11:5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
11:6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拉撒路病情嚴重,危在旦夕,他的兩位姐姐向耶穌求助,這是合情合理的反應。今時今日,雖然醫療科技先進,信徒群體當中如果有人患病,我們也會發出代禱請求,祈求上主醫治。你還記得上一次是甚麼事情令你向上主求助嗎?你還記得上主如何回應嗎?

可惜,求助的祈禱有時得不到回應,求助者當下沒有感到自己被幫助,當下的危難沒有得到解除。一次又一次祈求除去某項困擾,這項困擾仍然纏繞不休,你會感到灰心失望嗎?你會放棄向上主祈禱嗎?你會質疑上主對你的關心嗎?你會懷疑上主對你的愛嗎?

或許有人向你解釋,上主暫不回應總有他的原因,例如在目前的事件中,耶穌解釋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上帝的榮耀,叫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然而,當於當事人來說,我們怎會知道這原因呢?就算這原因多麼的偉大,仍然和我們當下的經驗相距甚遠。我們當下經驗到的,並不是「不至於死」,而是眼睜睜看著我們摰愛的家人病死;我們當下經驗到的,並不是「上帝的榮耀」,而是失望和傷痛。現實上,耶穌所知道的,拉撒路及家人並不知道;我們也常常如他們一樣,上主所知道的,其實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經驗到自己當下的困擾,但未必知道上主的計劃。

上帝沒有即時回應,很容易讓人想到,上帝其實並不關心我,上帝其實並不愛我。拉撒路的兩立姐姐向耶穌求助時說:「你所愛的人病了」,其實,這會否只是一相情願?或者只是美麗誤會呢?不過,約翰福音卻肯定地說:「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11:5)。人們常見的想法是,如果你愛我,就不會讓我流淚!如果你讓我流淚,就證明你根本不愛我。因此,有時孩子會對父母說,我哭你都不答應我,你根本就不愛我;女朋友對男朋友說,我哭你也不答應我,你根本就不愛我。這樣的想法聽似很有道理,然而,是否就等於事實呢?

11:17 耶穌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裏已經四天了。
11:18 伯大尼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六里路。
11:19 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她們的兄弟安慰她們。
11:20 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裏。
11:21 馬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
11:22 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上帝求甚麼,上帝也必賜給你。」
11:23 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
11:24 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
11:25 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11:26 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
11:27 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11:28 馬大說了這話,就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馬利亞,說:「夫子來了,叫你。」
11:29 馬利亞聽見了,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裏去。
11:30 那時,耶穌還沒有進村子,仍在馬大迎接他的地方。
11:31 那些同馬利亞在家裏安慰她的猶太人,見她急忙起來出去,就跟著她,以為她要往墳墓那裏去哭。
11:32 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裏,看見他,就俯伏在他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
11:33 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
11:34 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裏?」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
11:35 耶穌哭了。

耶穌終於來到了,然而,對拉撒路的兩位姐姐來說,耶穌來得太遲了。他們異口同聲地向耶穌抱怨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v21; v32)

按馬大和馬利亞的意思,其實她們的眼淚是可以不流的。然而,耶穌沒有阻止令她們流淚的事件發生。看見馬利亞哭,看見在場的鄉親哭,耶穌心裏悲歎憂愁,自己也流下淚來,他和拉撒路的家人及親友一齊哭。

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拉撒路的家人非常悲傷,不過,若我們細心閱讀,會發現奇怪的地方──她們並沒有因此而感到絕望,也沒有因此而失去信念。

11:24 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
11:25 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11:26 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
11:27 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出現在拉撒路的家人眼前的是死亡,但她們看見的是復活,因為她們的視野超越現在,跨過死亡;雖然耶穌並沒有按她們的期望免除她們的傷痛,但這沒有動搖她們安身立命的根基,她們仍然堅信上帝對世界的投入及拯救。

有時,意想不到的是,受苦者本人比旁觀者更堅毅和更有信念。2月26日街頭砍人事件後,受害者的太太出來會見傳媒。她要向群眾說甚麼話呢?她感激各界關心、感激醫護人員醫治她的丈夫、感激警方全力緝兇、感激傳媒連日來專業的報道。她看見,只要醫療團隊、新聞界、市民和警方每個人都盡忠職守、緊守崗位,萬事互相效力,整個社會將更加齊心,可以取得良好進展。「萬事互相效力」的信念,是來自《聖經》羅馬書8章28節:「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2014年3月1日明報)

不想發生的事件出現,當事人不一定會被苦毒充斥內心,不一定被黑暗蓋過眼目,有些人仍能看見值得感謝的人和事;當事人雖然未必明白令人困擾的事情為甚麼發生在自己身上,也不知道為甚麼他們信仰的上主沒有出手阻止,縱使如此,也沒有摧毀他們的信仰和信念,他們仍然相信「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三.門徒:救助別人還是救助自己
當事人受苦,旁觀者如何看待,旁觀者如何回應呢?拉撒路的死和我有關係嗎?約翰福音在記述拉撒路之死的時候,插入了兩群旁觀者的回應。第一組人是耶穌的門徒。

11:6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11:7 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
11:8 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裏去嗎?」

拉撒路病重,要去他那裏嗎?耶穌的門徒立即想到的,是危險。是的,有時候,當有人受害受苦時,旁觀者走向他們,是可以很危險的。幾年前四川大地震,有學校倒塌,活埋了不少學生。有一個人,走往協助遇害學生的家屬,尋找學校倒塌的原因,因此就吃了五年牢獄之苦。耶穌的門徒向耶穌發出危險的警告,暗示應該置身事外、明哲保身。耶穌門徒的反應,或者也是普羅大眾的反應:如果沒有危險的話,簽個名支持或反對一下是可以的,如果要冒險的話,就可免則免了。

11:9 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致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
11:10 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
11:11 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11:12 門徒說:「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11:13 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
11:14 耶穌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
11:15 我沒有在那裏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裏去吧。」
11:16 多馬,又稱為低土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

接著,我們看見門徒被耶穌說服了。耶穌勉強門徒去拉撒路那裏,是為了拉撒路的緣故而要他們冒險嗎?耶穌的門徒可能是這樣想,他們以為自己將要成為烈士,將要壯烈犠牲,因此,其中一位門徒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11:16)門徒言重了,他們可能被自己的殉道者情意結所矇混了。其實,耶穌說服門徒去拉撒路那裏,是要他們去幫助受苦者嗎?還是要他們去讓自己得到幫助呢?耶穌揭示出的真相,不是前者,而是後者:「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裏去吧。」(11:15)作為旁觀者,如果挺身而出,為的只是受害者嗎?如果保持距離,受損的只是受害者嗎?有一首耳熟能詳的懺悔詩這樣寫道:
「納粹殺共產黨時,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
接着他們迫害猶太人,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然後他們殺工會成員,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後來他們迫害天主教徒,我沒有出聲–因為我是新教徒;
最後當他們開始對付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站出來為我發聲了。」( 馬丁尼莫拉)
受害者與旁觀者有關係嗎?走向受害者,可能是危險,然而,這純粹是為了受害者的緣故嗎?豈不同時也為了旁觀者自己的緣故嗎?

四.群眾:評論員還是被改變者
在拉撒路事件中,旁觀者除了耶穌的門徒,還有一大群拉撒路的鄉親朋友。

11:36 猶太人就說:「你看,他多麼愛他!」
11:37 其中有人說:「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嗎?」

群眾最常見的角色是站在旁邊做評論員,在拉撒路事件中的群眾如是,在我們的社會的群眾也如是。群眾如何能夠看見事件和他們有關係呢?群眾如何會讓事件影響、甚至改變自己呢?

11:38 耶穌又心裏悲歎,來到墳墓前;那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著。
11:39 耶穌說:「你們把石頭挪開。」那死人的姊姊馬大對他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
11:40 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嗎?」
11:41 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
11:42 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
11:43 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
11:44 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
11:45 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做的事,就多有信他的;

耶穌說:「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群眾發現拉撒路事件和他們的關係嗎?對群眾當中一些人來說,發生在拉撒路身上的事情,的確震撼了他們的心靈。他們發現,拉撒路事件,不單單是拉撒路個人的事情,而是和他們自身有關的事情。有這樣醒覺的人們,不再是旁觀者,因為事件已經改變了他們的信仰,這改變將會影響他們的人生。

2月26日那宗街頭砍人事件,有權威人士公開說:「依家我地唔能夠排除任何可能性,但我地手上掌握嘅資料,係唔顯示同新聞工作有直接關係。」他的結論令人猜想,不能提除任何可能性,但可以排除和新聞工作有關係。他似乎是在對公眾說,這位傳媒工作者被砍,與你們無關,你們不用對號入座,也不用義憤填膺,更不用走上街頭。不過,今次當街砍人事件,卻擦亮了很多人的眼睛,喚醒了很多人的心靈,他們紛紛把自己和事件關連起來。受害者的同事看見事件和自己有關,傳媒同業看見事件和自己有關,連新聞系的學生也看見自己和事件有關。這些年青學生都站了出來,主動地和受害者認同,展示他們持守新聞工作者的信念和價值的勇氣和決心(明報3月2日)

五.總結
最後,跟大家說一個你可能更熟識的事件。二千多年前,有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被他那個年代的祭司拘捕,被衙門判處死刑。這個人,這事件,你是旁觀者嗎?和你有關係嗎?當時,有很多旁觀者堅持和他沒有關係:「百姓站在那裏觀看。官長也嘲笑他,說:「他救了別人,他若是基督,是上帝所揀選的,救救他自己吧!」士兵也戲弄他……同釘的犯人中有一個譏笑他,說:「你不是基督嗎?救救你自己和我們吧!」(路加福音23:35-39)不過,這個受害者臨死前,仍然堅持他的遭遇和眾人都有關係:〔 這時,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路加福音23:34)有人發現這位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和自己有關係嗎?

23:40(一齊被釘十字架的)另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上帝嗎?
23:41 我們是應得的,因為我們是自作自受,但這個人沒有做過一件不對的事。」
23:42 他對耶穌說:「耶穌啊,你進入你國的時候,求你記念我。」
23:43 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

如果你是群眾之一,看著這位被打十字架的耶穌,你發現他的遭遇和你有關嗎?如何有關呢?在預苦期的日子,讓我們更深刻地體認我們和他的關係。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