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井旁的邂逅(鄧瑞強博士)2011.4.17

語音(廣東話): 主題:「井旁的邂逅」
經文:約翰福音4:3-26

證道:鄧瑞強博士

各位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今日講道的經文,是約翰福音第四章主耶穌和撒馬利亞婦人在雅各井旁相遇的故事。

為了多一點了解撒馬利亞人,我好奇地在網上查看現代撒馬利亞人的生活。現代的撒馬利亞人人口很少,約有1000人。住在以色列的基利心山(Gerizim)、Holon及納布盧斯(Nablus)。而納布盧斯被視為巴勒斯坦的一個恐怖活動中心,經常被封鎖。撒馬利亞人認為自己是以色列十二支派裡的瑪拿西(Manasseh)、以法蓮(Ephraim)和利未支(Levi)派的後人。他們至今仍持守著由出埃及時代傳下來的古老信仰。
  他們的信仰是一種古老的希伯來信仰,有五條基本信念:
只有一神,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摩西是最後一位先知; 唯有摩西寫的「五經」(penteteuch)是聖經; 「基利心山」是神聖的地方,是聖殿的所在; 在末日,彌賽亞會來,惡人遭報應,義人被賞賜。歷來,他們都與猶太人不和。

按猶太人的講法,當以色列被亞述征服時,有些人留在以色列。這些人與外族通婚,失去了種族的純正性。後來,當以色列人被擄歸回時,他們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撒馬利亞人想加入,但被拒絕,以後,便形成兩民族的分裂。

但撒馬利亞人自己的講法是: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地方是基利心山,這才是建聖殿的所在。撒馬利亞人的祭司是亞倫的後人,擁有祭司的永遠職分。他們在基利心山上的獻祭,才是純正的信仰。但猶太人的祭司,卻選了耶路撒冷作為聖殿的所在,在撒馬利亞人眼中,這是不正統的。聖殿的選址,涉及信仰的純正性的問題。

現代的撒馬利亞人,左右做人難。他們夾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在他們心中,他們是偏向「以色列」的。但在以色列眼中,他們是屬於巴勒斯坦的。故此,他們住的社區,屬於被隔離和封鎖的社區。他們的行動不完全自由,因為有軍事哨站看守著。有時,以色列政府會截斷他們的水源,他們會有飲水的難題。飲水的難題困擾著約翰福音裡的撒馬利亞婦人,也同樣困擾著今日的撒馬利亞人。


今日,若一個正統的猶太人越過種種關卡,去接觸一個撒馬利亞人,是令人側目的,引起困惑的,令人不安的。而這情況,今日如是,過去也如是。當主耶穌接觸一個撒馬利亞婦人時,同樣是令人側目的,引起困惑的,令人不安的。那女人會困惑,這個猶太人為何會和我說話。甚至耶穌的門徒也會困惑,老師為何會與這撒馬利亞婦人傾談。


然而,當人與人之間有不當的界線時,當民族與民族有不當的隔膜時,主耶穌卻主動走過這界線,走過軍事的關卡,走過建造起來的圍牆,走過種種審判的眼睛,走過社會既定的法則,他走向另一個人,明白她生命的悲苦,明白她心底的渴望,明白她的懇求。如此,井旁的邂逅故事便開始了。


我們看看約翰福音的記載:


約 4:3 他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
約 4:4 必須經過撒馬利亞,
約 4:5 於是到了撒馬利亞的一座城,名叫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
約 4:6 在那裏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

主耶穌從猶太地北上加利利,其實是「不必須」經過撒馬利亞的。很多猶太人便不會經過撒馬利亞。這裡寫「必須經過撒馬利亞」,是神學的寫法,是神學的「必須」,表達主耶穌的生命,神學上必然地走過種種圍牆,去接觸社會邊緣上的生命。主耶穌對人的愛,使他作出這必然的行動。主耶穌的救贖使命,使他作出這必然的行動。他「必須經過撒馬利亞」。

約 4:7 有一個撒馬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
約 4:8 (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
約 4:9 撒馬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

有一個女人出來打水。一般而言,打水不應在「午正」時分,因為太熱;也不應一個人出來打水,因為這太危險。這個女人如此打水,顯示她有難言之隱。


主耶穌主動問她要水喝。


種族的隔膜、社會的隔膜、宗教的隔膜、社會的隔膜、男女的隔膜,一下子被打破了。這舉動引起這女人的反感。女人稱耶穌為「猶太人」,是有一種「貶義」的,就正如有人稱呼中國人為「chinaman」一樣。這女人說他們撒馬利亞人和猶太人是誓死不相往來的。

約 4:10 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約 4:11 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哪裏得活水呢?
約 4:12 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裏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

主耶穌用兩件事引起這女人的好奇。一,是「神的恩賜」,即「神給人的禮物」。二,是「耶穌的真正身分」。若她知道這兩件事,就會反求主耶穌給她活水。

「活水」,在希伯來信仰裡,是一豐富的象徵。它象徵使人走正路的律法,象徵神話語的智慧,象徵甦醒人生命的聖靈,象徵生命的潔淨,象徵神醫治的大能,象徵救贖的終極福樂。


主耶穌用信仰裡的終極福樂吸引著這女人的注意。


這女人的反應,有點似一個香港人初聽福音時的反應。


一個香港人可能說:「救恩是什麼來的?我不太需要你的福音了。我有我做人的方式。我有我的賺錢哲學。賺來的錢帶給我很大的快樂。我的生活很成功。我看不到你的福音如何能比我的生活哲學更好。」


這女人的反應,與這反應相差不遠。


這個女人如今稱呼主耶穌為「先生」,禮貎得多了。她說:「你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哪裏得活水呢?」這固然是當時實際的情況,主耶穌沒有器具,是打不到水的。但是,這回答也可以理解為「你那一套行不行」?


撒馬利亞人以這個井自豪。他們認為這是先祖雅各留下的神聖信物。這個井,銘刻著先祖的偉大事蹟。時間消逝了,但這個井仍未乾涸。無數世代的人來了又去,這個井仍流著活水,滋潤著世人。這個井很「深」,這個井的故事很深,這個井承傳的信仰很深,這個井的神聖傳統很深。撒馬利亞人的生存,全賴這個井。這個深不可測的井如今仍滋潤著每一個撒馬利亞人,這位「先生」,你什麼也沒有,你看來與這傳統毫無關係,你能有益於我們嗎。女人問了一個很震撼的問題:「難道你比我們的祖宗雅各還大嗎?」


我們的生活有很多神明,耶穌,你比這一切還大嗎?在投資的世界,我們有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難道你比他還大嗎?在企業的運作裡,我們有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難道你比他還大嗎?「主耶穌,你比他們都大嗎?」這是很多人心底的問題。

約 4:13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
約 4:14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約 4:15 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

主耶穌進一步和這女人討論「如何才能不再乾渴」的問題。

當這問題一提出,這女人即刻明白,她的生命的確是常常乾渴,常常要打水,常常要用種種方式去止住乾渴,但常常是只有辛勞卻沒有長遠成果。她渴望一些永恆的東西,她渴望生命不再乾渴,而是有活水從生命中湧出來。

約 4:16 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裏來。」
約 4:17 婦人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
約 4:18 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

要讓生命不再乾渴,便要正視生命,縱使這生命是殘缺的。

主耶穌要這女人正視她的婚姻狀況,要這女人正視她生命的混亂和不忠,要這女人明白她生命的無所寄托。唯有這樣,這女人才能意識到新生命的可能。


如今,若我們要得到神的禮物、神的救恩、神的活水,我們同樣要正視我們生命的混亂,正視我們生命的無依無靠。我們的乾渴在哪裡呢?

約 4:19 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
約 4:20 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
約 4:21 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約 4:22 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
約 4:23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
約 4:24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若果撒馬利亞人的信仰傳統只承認摩西為先知,那麼,這女人稱耶穌為「先知」是一種突破。按她的信仰傳統,真正敬拜的地方是基利心山(Gerizim)。她本來以自己的信仰傳統自豪,但當生命的乾渴被揭露時,她明白她需要「活水」,而這「活水」是她的傳統無法給予的。她追問真正的敬拜應在何處的問題。她追問在哪裡可找到活水。

主耶穌的答案是:「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或者譯:「在心靈裡和在真理裡敬拜他」。在約翰福音裡,耶穌就是「真理」,故此,在真理裡敬拜,即在基督裡敬拜。如今,真正的敬拜,重點不在外在的地方,而在你的心靈是否在基督裡。一個人的生命是否連於基督,這才是敬拜的重點。


約 4:25 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
約 4:26 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撒馬利亞人的信仰傳統,等待救主的來臨。當救主來時,人才能得到終極的救贖。主耶穌對她說:我就是你等待的救主。

這是雅各井旁發生的故事。在創世記,雅各的愛情故事,正是發生在井旁。在井旁,他看見拉結(Rachel),並且一見鍾情。如今,在這個井旁,同樣發生了動人的愛情故事,是神和人的愛情故事,是耶穌接納罪人的愛的故事。這女人有無盡的渴望,她的感情生活混亂,她渴望愛,她渴望被接納。主耶穌也有渴望,他渴望讓這女人得到神的愛,他渴望這女人的渴望得到永恆的滿足,他渴望這女人的生命能活在甘霖裡。

主耶穌這種愛的渴望是很大的,這渴望迫使他走上一條「必然的路」,必然的愛的路,必然的十架的路。在約翰福音裡,在十架上,耶穌說「我渴了」。驅使耶穌走上十架的,耶穌在十架上念念不忘的,就是這種渴望、愛的渴望。為了這渴望,縱使「撒馬利亞」是不潔的,他仍要走過去;縱使阻隔他與「撒馬利亞女人」接觸的圍牆是高大的,他仍要越過去;縱使兩者之間的宗教鴻溝是闊的,他仍要跨過去。


因著主耶穌的渴望,因著主耶穌一句「請你給我水喝」,那女人被觸動了。一個久被違忘的渴望在她心裡重生了,她渴望「生命的活水」。她正視她的生命,她重新思考信仰,她在耶穌裡找到一種新的接近神的途徑。在耶穌身上,她體會愛,體會神的愛,體會到神在人間深深地愛她。在這份愛中,她找到活水,找到不再乾渴的秘密。


今日,我們重溫這個井旁邂逅的故事。你會在這井旁,與耶穌相遇嗎?

但願榮耀歸於聖父、聖子、聖靈。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