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4,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無債一身輕(林豪恩先生)2011.7.24

語音(廣東話): (由於技術上的問題,本集內容只提供「網上收聽」服務!)
題目:無債一身輕(Release from Debt)
經文:羅馬書8:12-25
證道:林豪恩先生

一.引言
有一對情侶拍拖多年,決定「拉埋天窗」。他們兩人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稍稍高於本年度的家庭入息中位數19100元。他們幾經辛苦,找到一個售價三百萬元以下的住宅單位,終於能夠共築愛巢。蜜月過後,雙眼明亮過來,驚覺自己剛結婚就欠債二百多萬。他們做了為期二十五年的按揭貸款,除了維持生命的基本開支,例如:一日三餐、水電煤、交通費等,所有的收入都要拿去還債。欠債還錢,本是天公地道的事情,但想都未來二十五年,即是差不多整個能夠工作的有生之年,都要為還債而工作,為還債而生活,他們立即感到自己變了奴隸,就是內地流行的用語所說的「房奴」-房屋的奴隸。

這對夫妻欠下的債務,操控著他們的生活。因為要還債,他們不能失業;因為要還債,他們不能去旅遊渡假;因為要還債,他們要延後生養兒女;因為要還債,他們甚至要逃避參加朋友的婚宴。他們感到自己的人生已經被債務支配,活著,就是為了還債。

今天的書信經課,保羅以「欠債」的比喻去描述人們的生存狀況。保羅觀察及體會到,人們生存得好像被債務操控著一般。人們都底欠了誰的債呢?對於陷入這種債務困擾的人,有甚麼出路呢?讓我們細看保羅在羅馬書8:12-25節分享的體會及啟發。

二.經文
8 : 12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而活。
8 : 13你們若順從肉體活着,必定會死;若靠着聖靈把身體的惡行處死,就必存活。
8 : 14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
8 : 15你們所領受的不是奴僕的靈,仍舊害怕;所領受的是兒子名分的靈,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
8 : 16聖靈自己與我們的靈一同見證我們是神的兒女。
8 : 17若是兒女,就是後嗣,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是要我們和他一同得榮耀。
8 : 18我認為,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示給我們的榮耀,是不足介意的。
8 : 19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
8 : 20因為受造之物屈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而是因那使它屈服的叫他如此。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從敗壞的轄制下得釋放,得享神兒女榮耀的自由。
8 : 21併於上節
8 : 22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呻吟,一同忍受陣痛,直到如今。
8 : 23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作初熟果子的,也是自己內心呻吟,等候得着兒子的名分,就是我們的身體得救贖。
8 : 24我們得救是在於盼望;可是看得見的盼望就不是盼望。誰還去盼望他所看得見的呢?
8 : 25但我們若盼望那看不見的,我們就耐心等候。

三.釋經與應用
1.人人都債務纏身
8 : 12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而活。
8 : 13你們若順從肉體活着,必定會死;若靠着聖靈把身體的惡行處死,就必存活。

保羅指出,無論有沒有借錢,人人都好像債務纏身。債主是誰呢?債主不是銀行,不是「大耳窿」,而是自己的「肉體」。「肉體」這個字在保羅的筆下有多重意義:可以指人類或動物的血肉之軀,也可以泛指人,在這種意義下,「肉體」這個字是中性的。這中性的「肉體」,在某些文意之下,其含意是抽象而負面的。例如在羅馬書第八章,「肉體」所指涉的是與靈性相對的人性。保羅看見,不少人都生活得好像欠了肉體的債一樣。保羅同時發現,若生存只是滿足肉體,人們遲早都會成為肉體的奴隸,失去自己。令保羅感慨的是,肉體對人的操控力量,連他自己也不能倖免。他深刻地體會到肉體好像他的債主般向他追債,令他非常痛苦。保羅在前文如此分享他的掙扎:

我所願意的,我並不做;我所恨惡的,我反而去做...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因為,按著我裏面的人,我喜歡上帝的律,但我看出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內心的律交戰,把我擄去,使我附從那肢體中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必死的身體呢?」(羅馬書7:15-24)

保羅的困擾不在於他不能夠選擇,而是他行不出自己的選擇,甚至做出自己也討厭的事情。為甚麼會這樣呢?他感受到有一股力量藉著他的身體把他「俘擄」,因此,他慨嘆:「誰能救我脫離這必死的身體呢?」

學生都知道上課不應該打蓋睡。然而,往往坐進舒服清涼的演講室一會,「睡魔」就「急Call」。為了對抗「睡魔」,有些人捻自己的大腿,有些人拍打自己的臉,有些人甚至咬自己的舌頭,刺激自己清醒。老師們未必需要因為這些學生上課睡覺而自責,大家都知道,在課堂上睡著了的大學生大多都在還債──因為晚上沒睡得夠,他們的身體向他們追討睡眠的債。學生難以抗拒「睡魔」的「急Call」,會否因為這根本就是他們身體的需要呢?保羅體會肉體的力量如此巨大,會否因為肉體牽引出我們的需要,同時也在滿足我們的需要呢?

上課時,我們好像欠了睡眠的債一般,不能自控地違背自己的意願在課堂上睡覺;在人生的路途上,我們有否好像欠了誰的債一般,過著不由自主的還債式生活呢?若果債務纏身,逃避並不是辦法,以債蓋債更會令債台越築越高。保羅接著的講論,帶引我們去思考人生的其中三項債務,同時啟發我們清除這些債務的正確方向。

2.從尋找歸屬的債務中得釋放
8 : 14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
8 : 15你們所領受的不是奴僕的靈,仍舊害怕;所領受的是兒子名分的靈,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
8 : 16聖靈自己與我們的靈一同見證我們是神的兒女。

保羅在上文勸募信徒不要活得好像欠了肉體的債一樣,被肉體支配著自己的生命,接著力證信徒作為神的兒女的身份,這兩件事情好像風馬牛不相及,放在一起有甚麼啟發呢?

我們呼叫神為「阿爸,父!」,顯示出我們與神親切的父母與子女的相屬關係,這種相屬關係,其實對人非常重要。不少人終其一生,就是在尋找這種歸屬關係。有些欠缺這種歸屬關係的人,好像欠下巨債一樣,不斷地找各樣事物來填補。有時,填補不得其法,令自己泥足深陷。

有一位報紙的專欄作家,得聞好友的一位弟弟因為吸食K仔三年而失去腎功能,發出如此的感概:「為甚麼?年輕人,人生有好多事情,你們還未經歷過,開心的,不開心的,精彩的,沉悶的,統統本來都應該屬於你的,就是因為吸毒,你將本來一個人應該擁有的所有經歷,變成了這樣的一個結局,一個令人痛心的結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lifestyle/20090628/00329_001.html)下面這位朋友的經驗,或者能夠提供線索給上述那位專欄作家。有一位吸毒者走頭無路,到戒毒機構去接受福音戒毒。工作人員問及這位戒毒者的家庭狀況,他怒氣沖沖地叫嚷:「如果他們關心我,就根本不會有今日。」(http://www.gospelherald.com.hk/news/min_2279.htm)眾多的經驗告訴我們,不少沈溺行為都帶有以沈溺來填補歸屬關係缺乏的根源。

我被關心嗎?我被重視嗎?我被接納嗎?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嬰兒的大部份行為,或哭或笑,就是要引起父母注意,期望父母重視。當父母在自己的嬰兒面前抱著另一位嬰兒,自己的嬰兒立即有反應,因為他的歸屬關係受到威脅──父母是屬於自己的,自己是屬於父母的。

有一位年輕朋友「界手」。我問她「界手」那麼痛,為甚麼仍「界手」呢?她說,「界手」可以令她忘記男朋友移情別戀的心痛。每個人心裏都有這些問題:到底我屬於誰?誰又屬於我?誰與我彼此相屬呢?為甚麼有些人在親人或戀人面前自殺呢?尚未死心的,希望親人或戀人緊張他,重視他;已經老羞成怒的,要令親人或戀人心痛──心痛,證明你們心裏面仍有我。

有心理學者指出,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最基礎的歸屬關係,如果子女不能夠從與父母的關係中得到歸屬的滿足,他們就好像欠債一樣,耗用大量的資源去在人生各種場境中尋找這位歸屬關係。他們一方面尋求歸屬,同時間又害怕被拒絕;他們一方面討好別人以求被接納和肯定,同時卻因為得不到別人的接納及肯定而感到委屈,甚至憤怒。誰可以與我們發展這份親切、穩定及充滿接納的歸屬關係,以滿足我們的渴求呢?

保羅說:「你們所領受的不是奴僕的靈,仍舊害怕;所領受的是兒子名分的靈,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稱呼神為「阿爸,父!」,好像是老生常談,若我們細心想一想,其實這是劃時代的改變。在古代的世界,誰有資格稱神為「父」呢?稱神為父,自古都被皇帝所壟斷。保羅指出,事實不是這樣。神並非只屬於皇帝,也不只是皇帝才屬於神,神屬於祂所創造的每一個人,所有祂所創造的人也屬於神;神與人那份彼此相屬的關係,能夠修補我們在人生中所經驗到歸屬關係的欠缺,清除我們在歸屬關係上的債務。

那位指責家人不關心自己的戒毒人士建立了與天父的關係後,能夠以另一種態度看待家人。他說:「咁大個仔,都未好好做完一件事俾屋企人睇,我希望今次可以做好呢件事。」由此可知,他仍然非常重視家人,現在,他能夠在與天父的關係的安全基礎之上,以正面及健康的方向去回應家人。

3.從尋找保障的債務中得釋放
8 : 17若是兒女,就是後嗣,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是要我們和他一同得榮耀。

神與人那種父母與子女的親切而穩定的關係,回應著人對歸屬關係的需要。人作為神的後嗣這宣告,又回應著我們的甚麼渴求,以及因這渴求而產生的債務呢?

不少人終其一生都在為自己及家人的生存及生存的條件尋求保障。有人在網上討論區發出這樣的問題:「而家香港地,要養大一個細路分分鐘要四百萬架,如果無呢一筆錢,就唔會俾到保障d小朋友。你地會唔會生呀?」能否為子女提供保障這個問題,嚇怕了不少人。有一位網友回應說:「我不會生孩子,小孩很本事、很難教,又怕他學懷,自己有空閒時會計算一下母親投資了幾多在我身上:從嬰孩開始,幼稚園、小學、中學,我讀書不算棒,要去澳洲念4年大學,還未計算一些醫葯費、托兒、補習、課外活動、興趣班、從小到大在家中的吃住費用...我都不曉得這筆賬該怎麼去算,但母親能得到的回報就...我自問要進修、要交租、要開支,哪有多餘的錢給家裡?當我算完這筆賬時,就不想生孩子,自己就是一個模板,我與男朋友都不想生,養了3隻貓,打算讓貓咪陪我過這輩子。」(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41900714)

有一對夫婦很勇敢,差不多「餐搵餐食餐餐清」(找一餐清一餐),也生了一個女兒。財務顧問「恐嚇」他們:「如果你不想愛女承受香港教育之苦,就要購買教育基金,為她提供較理想的教育保障。」結果,這對本來已經拮据的夫婦,某些月份要向家人借錢以支付女兒教育基金的供款。「一身兒女債」都是為了將來尋找一點保障。

人人都需要保障,但保障又好像是無底深潭,永遠填不滿。你的退休保障足夠嗎?有人問:要儲多少錢才能夠退休?這人退休時將有155萬元強積金供款,以及433萬元其他儲蓄,總計近600萬元。對不少人來說,這已經是天文數字,但理財顧問的意見是:「如果你會活到香港人的平均壽命,你仍欠約123萬才夠退休。」我們本已有著尋找保障的自然傾向,四周的聲音又不停地「恐嚇」著我們,令我們感到保障永遠都不足夠,鞭策著我們去追逐那永遠都不會足夠的保障。

在怎樣的情況下才得到一世無憂的保障呢?不少人的回應是,再投胎出生在富豪家庭。有一位時裝界朋友如此抱怨:「你有沒有曾經抱怨自己投錯胎...含著金鎖匙出世的人,天生註定住洋樓養番狗、不是ABC就是BBC、畢業是名牌大學、用的是Birkin手袋與Chanel,所以東西得來全不費功夫。若然父母是甚麼大明星或知名人士更不得了,尤其當你在跟紅頂白的時裝界與娛樂圈打滾,甚麼都跟你講名氣,你企定定已經有人會主動向你招手。」(http://hk.lifestyle.yahoo.com/fashion/women/article.html?id=art_4ab9d538)

人們都認為,有足夠的資源,包括財富資源及社會資源,才能有足夠的保障。保羅指出,其實我們也承續著非常豐富的資源,因為我們就是神的後嗣。神所擁有的一切,我們都有份。作為神的後嗣,可以得到甚麼保障呢?這話題可以引發各種的想像,保羅提示我們參考基督的例子,他指出我們與基督同作後嗣,將會與基督一同得到榮耀。

「保障」這個債主,永遠也不滿足,企圖永遠勞役我們。保羅提醒我們,與其身心疲累地去填飽這個永不飽足的債主,不如轉眼望清楚我們在神裏面的身份,數算神已經為我們預備了的保障。

4.從害怕苦楚的債務中得釋放
8 : 18我認為,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示給我們的榮耀,是不足介意的。
8 : 19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
8 : 20因為受造之物屈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而是因那使它屈服的叫他如此。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從敗壞的轄制下得釋放,得享神兒女榮耀的自由。
8 : 21併於上節
8 : 22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呻吟,一同忍受陣痛,直到如今。
8 : 23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作初熟果子的,也是自己內心呻吟,等候得着兒子的名分,就是我們的身體得救贖。
8 : 24我們得救是在於盼望;可是看得見的盼望就不是盼望。誰還去盼望他所看得見的呢?
8 : 25但我們若盼望那看不見的,我們就耐心等候。

在人們的經驗中,如債主一樣追著我們不放的,而我們又極力想擺脫它的,苦楚必定是其中之一。有些人一生的心思及精力,就是尋求擺脫苦楚。有人問:「如何擺脫失戀的苦楚?」;又有人問:「如何擺脫人際衝突的苦楚?」;可能最多人問的是:「如何擺脫身體疾病的苦楚?」疾病可以對人產生非常大的威嚇,它侵襲我們的身體令我們痛苦,它侵襲我們的家人的身體更令我們痛苦。它好像隨時到來,避無可避;有時又好像糾纏不休,驅之不散。疾病的威嚇,可以令人生活得提心吊膽,千金散盡,仍買不到安心。

面對著人類逃避痛苦的自然傾向,但又避無可避的現實,保羅的回應不是派止痛藥,而是鼓勵我們心存盼望。保羅勸導我們一方面不需要顧影自憐,因為,「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呻吟,一同忍受陣痛」,我們不是唯一經驗苦楚的一個,在敗壞的世界得到完全的救贖之前,全人類,以至所有受造之物都活在相同的狀況之中。另一方面,保羅建議我們把眼光放長一點,我們就會看見苦楚總有過去的一天,並且美好的結局已經預備好了。若有這樣盼望,「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示給我們的榮耀,是不足介意的」。

保羅自己也經歷各種的苦楚,他說:「坐過更多次監牢,受過無數次的鞭打,常常冒死...我勞碌困苦,常常失眠,又飢又渴,忍飢耐寒,赤身露體。除了這些外表的事以外,我還有為眾教會操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林後11:23-28)保羅還說有「一根刺」加在他的身上,這可能是疾病。他求主使這根刺離開他,但沒如願。對此,他有這樣的領受:「他對我說:「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7-9)苦楚沒有把保羅擊敗,因為保羅心中的盼望沒有被苦楚奪走。

四.總結
神與我們那種那種親切又穩定的父母子女關係,填補了我們在歸屬關係上的欠缺;我們作為神的後嗣的身份,給予我們資源回應現世保障的不足;那已經成就的盼望賦予我們靱力去經驗眾生同遇的苦楚。道理就是這樣,但改變如何發生呢?

著名基督徒作家Max Lucado寫了一本給兒童故事書,名叫You Are Special。故事的主角胖哥生活在一個每天互相貼貼紙的社會,得人喜歡的就被貼金星貼紙,不被欣賞的就被貼灰點貼紙。胖哥努力要得人喜歡,爭取更多金星貼紙,但事與願為,得回來的都是灰點貼紙。有一天,胖哥遇到路西亞,她身上竟然沒有金星貼紙,也沒有灰點貼紙,甚麼貼紙都不能貼在路西亞身上。胖哥感到非常驚訝,向路西亞請教。路西亞告訴他:「很簡單啊,我每天都去找伊萊,就是那位創造者。」克服了猶豫,經過了掙扎,胖哥終於鼓起勇氣去找伊萊,在回家的路上,有幾張貼紙從胖哥的身上掉下來了。

改變如何發生呢?改變在接觸中發生,改變在關係中發生。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以「阿爸,父!」這親切的稱呼呼叫神,我們對於歸屬關係的欠缺、對於保障的欠缺、對於苦楚的害怕會逐漸減少,生活可以越來越輕省。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