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0,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痛與怒,愛與恕(林豪恩先生)2020.9.20

講題:痛與怒,愛與恕
講員:林豪恩先生

引言
請你想想一個重要的家人,例如你爸爸或媽媽,你的丈夫或太太,他/她最常表露的是甚麼情緒呢?請你想一想自己,你經常感受到的情緒又是甚麼呢?有一位心理學家寫了一本書名為「情緒四重奏」,提出四種主要的情緒,分別是「擔憂,憤怒,悲哀,喜樂」,簡稱為「憂怒哀樂」。剛才的兩個問題你的答案是甚麼呢?你想起的那位家人經常表露的情緒是甚麼?俗語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你的父母最常表露的情緒會否是擔憂呢?面對著因為擔憂而凡事過問、喋喋不休的父母,你最容易出現的反應會否是憤怒呢?有沒有留意聖經作者也用情緒詞彙來描述上帝呢?在你的印象中,最常用來描述上帝的情緒詞彙是甚麼?讓我們透過今天的經課進入上帝與我們的情緒世界,體會當中的情感交纏。

一. 上主的痛與怒,愛與恕
古代有位屬靈前輩,以幾句詩描述上帝的情感,收錄在詩篇103:8-13節,讓我們一齊來體會一下。

  1. 耶和華的怒
    103:8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
    103:9他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

「耶和華……不輕易發怒」,即是說上帝是會發怒的;「他不長久責備」,即是說上帝會責備的;又說:「也不永遠懷怒」,即是說上帝會懷怒的。

憤怒是常見的情緒,也可以變成危險和自制困境。新聞報導說:「某天凌晨3時許,一名15歲少女在家中打機,其父親帶醉返家,見女兒仍未就寢,怒火中燒,盛怒出手向她推撞,以致其失平衡身體撼向家具受傷,遇襲少女報警。警方到場調查,救護員將受傷事主送院治理,躁父涉嫌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被捕。」發怒的人都認為自己是有理由的,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父親,見到女兒半夜三更仍在打機而不去睡覺,也可能憤怒。如何處理憤怒,如何回應令你憤怒的人或事,會影響事情的發展及結果。耶和華如何處理憤怒呢?祂如何回應令祂憤怒的人呢?

  1. 耶和華的恕
    103:10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
    即是說,上帝是可以「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可以「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的。如果上帝如此回應我們,我們也無話可說。上帝沒有這樣報應我們,顯示出上帝對我們的饒恕。到底是甚麼令上帝饒恕帶著「罪過」、「罪孽」的我們呢?是甚麼情緒與憤怒互動,在上帝裏面發揮作用,並且影響了結果呢?你有沒有被饒恕的經驗呢?你猜想對方饒恕你的時候心裏面是甚麼情緒在主導呢?你有沒有饒恕別人的經驗呢?當你饒恕別人的時候,是甚麼情緒在你心中運作呢?
  2. 耶和華的痛和憐恤
    詩人除了提及耶和華會「發怒」、「責備」、「懷怒」之外,也指出耶和華有「恩典」和「慈愛」,並且以父親對兒女的憐恤來描述耶和華對人的感情:

103:13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

一個人又「發怒」,又「責備」,又「懷怒」,同時又有「恩典」、「慈愛」和「憐恤」,是不是很矛盾呢?是不是很難理解呢?詩人體會到,上帝就是這樣。如果你認識的上帝不是這樣,反而可能是你的認識偏差了。難道我們自己不也是這樣的嗎?你會「發怒」,「責備」,但同時又有「恩典」、「慈愛」和「憐恤」。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都是這樣,可能是你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如果你真的不是兩者兼備而只有單方面,反而可能為你製造人際關係的困難。如果你是父母,你的兒女一定曾經令人發怒,你也一定曾經責備過他們;然而,發怒和責備一定不是親子關係的全部,必定還包括慈愛和憐恤。

大家有沒有想過,憤怒是如何轉變為憐恤的呢?到底是甚麼產生這樣的轉化呢?如果要明白當中的運作,我們就需要探究憤怒這種情緒。有人認為憤怒是一種「衍生情緒」(secondary emotion),是對某種基本感覺的回應,例如:失望、嫉妒、羞愧、傷痛……等。剛才提及那位父親發現女兒半夜三點仍在打機而憤怒,可能因為感到失望;有些父母接到兒女不合格的成績表而憤怒,可能是因為失望再加上羞愧。如果只是失望和羞愧,未必會轉化為憐恤;但如果那位發現女兒半夜三點仍在打機而不睡覺的女兒感覺到自己心痛,他的憤怒就有機會轉化,他的回應也有可能不同。作為父母的,從兒女哇哇一聲出生開始,一定曾經為兒女感到過心痛,可能是在兒女患病的時候,可能是在兒女受傷的時候,也可是兒女做了一些令你失望的事情的時候。詩人說:「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耶和華對人的憐憫,隱含著父母對兒女的「心痛」。很可能是這種對我們的「心痛」,把上帝的憤怒轉化為憐恤,表現為饒恕,因此「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

  1. 得到愛與恕的是誰呢?
    既憤怒,又心痛;既失望,又憐憫;既饒恕,又不想放下要求……如果你感到自己的情緒多元而複雜,甚至有時互相矛盾,不用感到驚訝,因為上帝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人一方面令上帝感到憤怒,同時又令上帝心痛;一方面蒙上帝憐恤,但又感到上帝對我們有要求:

103:11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 (fear) 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
103:12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
103:13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 (fear) 他的人!

上帝的慈愛並非盲目,上帝的憐恤並非放縱,上帝的恩典帶著血與淚,上帝的寬恕並非放棄公義。這些看似互相矛盾的情感,在上帝與我們的互動中呈現,其實,也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呈現。今天的舊約經課創世記50:15-21所記載的約瑟與兄弟們的恩怨情仇就是一個例子。

二. 約瑟與兄弟們的痛與怒,愛與恕
約瑟的恨和怒
50:15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死了,就說:「或者約瑟懷恨我們,照著我們從前待他一切的惡足足地報復我們。」

我們不在這裏重述約瑟與兄弟們的恩怨情仇,但從哥哥們承認「我們從前待他一切的惡」得知約瑟曾經被哥哥們惡待的事實。因此,哥哥們知道,「約瑟懷恨我們」是有背景的,也有理由的。是的,約瑟的確憤恨,被哥哥們出賣,怎會不憤怒呢?除了憤怒呢?會否還有其他情緒呢?或者會否有其他情緒比憤怒更藏於心底和更真摰直接呢?

約瑟的痛和淚
50:16他們就打發人去見約瑟,說:「你父親未死以先吩咐說:
50:17『你們要對約瑟這樣說:從前你哥哥們惡待你,求你饒恕他們的過犯和罪惡。』如今求你饒恕你父親上帝之僕人的過犯。」他們對約瑟說這話,約瑟就哭了。

「約瑟就哭了」,已經不是第一次,由重遇兄弟們開始,約瑟其實已經哭了幾次,只是兄弟們未必知道而已。或者你也能體會約瑟的心情,在不少狀況之下,眼淚只能暗自流下而不能對人哭,因為你感覺到在人面前哭,只會暴露自己的傷口,只會更痛。是的,哭是受傷和感到痛楚的最直接反應,大多數小孩跌倒受傷感到痛楚都會哭。長大了不哭,可能只是被成人太多次訓示「不要哭」而已。當人不再哭的時候,會否就連傷心和心痛也再感受不到呢?「約瑟就哭了」,可見約瑟除了憤怒之外,更多的可能是傷心和心痛。傷心甚麼呢?傷心自己被傷害,更傷心自己的哥哥們曾經犯上如此殘忍的罪惡;心痛甚麼呢?心痛哥哥們被自己的過犯所捆綁,不能坦然地接受寬恕,仍然生活在擔憂和恐懼之下。約瑟的確憤怒,不過,約瑟和哥哥們的故事發展到這個場景,主導的情緒不是憤怒,很可能是心傷和心痛。當人感受到憤怒之下的心傷和心痛,並且有合適的條件讓心傷和心痛表達,事情的發展可能會很不同。如何不同呢?讓我們繼續讀故事的結局:

50:18他的哥哥們又來俯伏在他面前,說:「我們是你的僕人。」
50:19約瑟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上帝呢?
50:20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50:21現在你們不要害怕,我必養活你們和你們的婦人孩子。」於是約瑟用親愛的話安慰他們。

三. 耶穌的呼喚
或者,我們不是約瑟,而是約瑟的兄弟,讓我們閱讀福音經課,換另一個身分和角度思考如何在「痛與怒,愛與恕」混雜的現實中作祂的門徒。

18:21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

我們都很容易感受到別人加給自己的痛與怒,而且也覺得自己已經算是好人。有時也會想到,好人都應該有個限度。不過,我們也同樣容易,或者更容易忽視自己對人的虧欠,自己帶給別人的痛與怒:

18:23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帳。
18:24才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
18:25因為他沒有甚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

當我們被逼面對自己的虧欠,被逼補償帶給別人的痛和怒時,我們會深深感到自己的困境與無助,在這情況之下,我們別無他選,唯有請求寬容:

18:26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
18:27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當我們的困境和無助化解了之後,我們鬆一口氣對自己說:「我真是幸運!」我們沒有被那個「動了慈心」待我們的人所感動,因此,我們竟然忽視其他人的困境與無助:

18:28「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
18:29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
18:30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裏,等他還了所欠的債。

或者,我們認為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對方為所虧欠我們的付上代價是應該的。我的債主動了慈心寬待我是我的幸運,或者是他的愚蠢而已。

不要把被寬容視為幸運,也不要把憐恤人的人視為愚蠢,世間若不再有寬容和憐恤,可以是很可怕的。

18:31眾同伴看見他所做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
18:32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
18:33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
18:34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

耶穌講完了故事,留下了這一句教導給門徒:

18:35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或許,門徒心裏也迴盪著故事中主人對欠債者發出的問題:

18:33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

這個問題會否也在你的心中迴盪著呢?

四. 總結
最後,讓我以一位在神學院認識的朋友的故事作結:

他的父親在逃難到香港前是大陸的望族之子,母親則是基督教的傳道人,他們的兒子會是一位怎樣的年輕人呢?這個在龍蛇雜處的調景嶺長大的年輕人,十五歲加入黑社會,成為一個逞凶鬥狠的流氓。為了混出名號,他嘗了人生中第一口嗎啡,從此走上吸毒的不歸路。
如果你是他的媽媽,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當這位作為傳道人的媽媽向人傳福音時,人們回應:「你叫你的兒子信了以後再來跟我講吧!」「你先教好自己的兒子再來教我們吧!」相信他的媽媽羞愧得無地自容,也被兒子激得七孔生煙。

在黑幫的日子,他曾被打壞眼睛、打碎腕骨、抽斷腳筋,誰會為他的傷感到心痛呢?對手不會,「兄弟」也不會,只有他的媽媽感到心痛。被警察拘捕的時候,警員不會為他感到心痛,只有去辦理保釋手續的媽媽感到心痛。媽媽曾經送他去台灣讀書,以為遠離是非之地他就能夠重新做人,可惜,他回到香港再後繼續在吸毒與戒毒之間不斷輪迴。

他憶述,在這段黑暗的歲月中,母親無私的愛是他唯一的依靠。當他在毒海中反復掙扎時,是他母親一次一次不放棄地向神祈禱,一聲聲流著淚將他喚回。十年之後,他終於走出黑暗,第一次看到人生的希望與未來。

他後來把自己的經歷編輯成書,名為「永不放棄的愛:劉民和牧師的生命與事奉」,細述他從吸毒的流氓到傳播福音戒毒的牧師的心路歷程。

這本書不單單是劉民和牧師的見證,更是是他的媽媽的「痛與怒,愛與恕」的見證。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