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臨別的叮嚀(沈祖堯教授)2021.1.17

視頻/音頻/文字版權歸【葡萄樹傳媒】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講題:耶穌臨別的叮嚀
經文:約翰福音14:1
講員:沈祖堯教授
中文大學是我一生人中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我是1983年港大畢業之後,在1984年就開始在中大工作,那時候當我還不是中大的職員,我只是醫務衛生署的一個的醫生,就在剛開幕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內工作。從那時候到今天已經超過30年了,人生到底有多少個三十年這?我可以說,我把我最青春、最活力的時間,都放在這兒了。
我對中大有很深厚的感情,因為這裡是我受訓、成長的地方;這裡是我從一個剛畢業的醫生,成為專業的腸胃科的醫生。我1992年正式加入中文大學,成為講師,然後開始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地方。所以,在這裡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地方都留下很多的回憶。這個講壇、這個禮拜是我來過很多次、很熟悉的地方;我在這裡參加過婚禮、又幫人家(就是今天醫學院院長)主持婚禮。
當年當我上任為校長之後,伍牧師對我說「每一任的校長,都會來崇基講道的」,後來我發現,這話有點誇張,不過,我每一年都會到崇基這裡來講道,以為這是一個傳統,不過,我非常享受。
我一生中認識到最好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在中文大學這裡——無論是我的同事、上司、甚至乎是我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在這裡;在這裡,我看過兩屆世界盃的決賽(是我從來都不會做的事,晚上三點鐘起床看球賽),很高興、很開心有這種的回憶。
剛剛大家聽到,我們在這裡創立了[博群I‧CARE]的計劃,成為大專院界一個新的風氣,讓學校及全香港人知道,大專的教育不單止是造就知識,以及將來的職業培訓,卻希望是一個全人的訓練。
這裡也是我人生遇到最困難、最挑戰的地方——包括2003年的沙士的時候,我們在威爾斯親王醫院作戰,差不多有四個月的時間。那時候,全香港一共有299個人是因這疾病而離世;威爾斯醫院有超過500人,包括醫生、護士、工作人員及病人受到感染。
這裡也是我擔任了七年半校長的地方。在那一段的時間,每一天我都面對著不一樣的挑戰(包括是校內、校外的)。我從來沒想像過…,因我曾有個蠻幼稚的想法,以為我曾做一個醫學院副院長及一間書院的院長,做校長頂多最是把工作量乘大四倍(因為那時候有四間的書院)。結果我發覺,原來做校長和做院長完全是兩碼子的事——那種困難的程度,加上當時候社會的變化,是一個相當挑戰的工作。
在這裡也曾經歷過社會的不安(大家都應該還記得,在一年多以前,這裡風煙四起,遇到一個很大的衝擊,整個校園都要徹退,包括住在這裡所有的學生、教師、甚至校長。
在這裡實在留下了很多、很多的回憶,所以當牧師再次邀請我來到這裡講道時,我就想一想,究竟當我真正要離開中文大學這個地方之前,到底我還有什麼話是想跟大家說的呢?我想了很久,但也不知道我該講什麼才好。
當我就翻開聖經,看到耶穌在祂要離開世界之前,祂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我當然不會把自己和耶穌作個比較),就在祂要離開這世界之前,在逾越節的晚上,祂和門徒吃最後的晚餐,然後祂準備明天會上十字架。當祂知道自己一生的工作就快要完結之前,祂有什麼話要說的呢?原來在約翰福音那裡,有一個相當長的篇幅,是講當天晚上耶穌所說、所做的事。
這這裡,我總結有三個的信息,是從約翰福音第十三章去到第十五章,一個相當長但又非常重要的內容。
對我來說,這是一段很感人的話。因為「人之將死」,就不會花一些時間去講一些沒用的東西、或講一些廢話,他一定會講一些最重要的東西,是他覺得不講不行,又或許他希望其他人會記得的話,而這些的「話」,就成了他最後的「離別辭」。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這一段的聖經,然後我最後就會加上我自己在中文大學的「離別辭」。
約翰福音十三章那裡說,耶穌知道逾越節後,祂就要死了,所以當晚祂就幫門徒洗腳,門徒說,我怎麼可以叫老師幫我洗腳呢?這試想想,今天你上課,突然間教授說,你們脫下鞋,我幫你們洗腳,學生定會啞口無言,這怎麼可以?
可是,耶穌說:「不是的,如果你不讓我洗你的腳,你在我的恩典裡面就無份了!所以,你今天晚上一定要接受我對你的服待。」結果,每一個人就趕緊的脫下鞋!耶穌就一個個的幫他們洗腳,這代表著完滿結束「成聖」的過程(像天主教的教宗,在他的服事裡面,也有幫信徒去洗腳)。這種「洗腳」的動作,我很受感動,是一個充滿了愛、充滿關懷的一種表現。
在逾越節晚餐前,耶穌第一件所做的事,就是祂表達對門徒的愛與關心。當祂洗完門徒的腳之後,就開始吃逾越節晚餐,並預言在與祂吃飯的人中,有人要出賣祂,明日他要把將我掛在木頭上面(所指的人,就是猶大)。
在第十四章,就是我們剛剛讀的那一段聖經: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 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約 14:1-2)
這段話,充分的表現了這不是一個「結束」,只是另外一個「開始」;並且耶穌用了兩次「你們要信」——相信你有一個將來,在祂離開之後,我們有一天在天家那裡,是可以再和祂相遇的。如果沒有這個地方的話,我老早就話讓你知道,但是今天我要先去。所以,這句話是耶穌給門徒最大的安慰——這不是一個「結束」。大家可能會懷疑,為何在這個時候,祂要講這一段這樣子的話呢?
最近這我在看Netflix,有一部影片是講耶穌從要死去的那一個晚開始,一路講講到信徒們怎麼雞飛狗走、彼得怎麼三次不認主、門徒躲藏起來(因為那些人要去追捕剩下的門徒)、再講到保羅怎麼樣去迫害那些門徒,然後在大馬色的路上,他怎樣信了主,還成了門徒的一員…。
但在整個劇情裡面,讓我活生生的看到,在那時候,要做一個基督徒,是非常危險的事,隨時被拉,甚至乎會被丟石頭而死的景象。所以,耶穌要給門徒一個很大的信心和盼望:「你要信我,我們不會被殲滅的,我們是有將來的,而我現在去,就是要為你預備你的將來,好叫你離世時,你可以與我一起。
到了第十五章,就用了一個很長篇幅講了一個的比喻——「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葡萄樹怎麼結果,種葡萄樹的人,怎麼修剪枝子,好長出更多的葡萄。
你們有沒有去過酒莊呀?們們去法國或美國旅行時,或許也會去一下酒莊。在疫情發生之前,我有機會和我女兒第一次在加利福尼亞州參加一個醫學會議,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和自己的女兒同時間參加一個醫學會議。會議結束後,我們決定去Napa Valley(美國最出名的酒莊之一),開車過去,遍地都是葡萄樹。在那裡,有三種的葡萄是很有名的。在那裡,我看到,不管葡萄樹有多大、多寛,那一行又一行的葡萄,其實都是從一棵樹那裡長出來的。枝子被修剪到這好像一面牆。那時候正是冬天,葡萄老早就被採取拿去釀酒了,但仍可以看見一些餘剩的葡萄,以及那被修剪過的枝葉。在那裡,有人告話有一棵樹,叫first grape,叫做第一棵樹,這棵樹是最珍貴的,人在這樹子折下一些枝條,再種第二棵樹,就是 second grape(第二棵樹),而價錢上就有許多的分別。無論長多少的葡萄出來,都從第一棵的葡萄樹那裡生長出來,都是從一個品種、最起初那裡生長出來。
耶穌就用了這個植物,來告訴我們,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
「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約15:1-2)
你喜歡種植的,你就知道植物是需要修剪的,要把不結果的枝葉剪掉,養份才能到達那些會結果的枝條上。
耶穌說:「我與你的關係,就好像那些枝子與樹的關係,你可能是一片的葉子、也可能是一串的葡萄,上帝、我的父親就是那個栽種的人。我愛你們,就好像我的父愛我一樣,你要常在我裡面。」
這句話,好像有點難懂,什麼叫做「你要常在我裡面?」耶穌說:「你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裡面,如同我常在父的裡面一樣。」
「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裡。」(約15:10)
原來最重要的話,就是「你要遵守我的命令」,因為「愛」的緣故,你要「遵守我的命令」。
「愛」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東西——你為何在結了婚之後,仍可以繼續為你的妻子赴湯蹈火呢?因為你愛她!你就會不惜一切的代價、不惜一切的辛苦去做她想你做的事。
這裡提到,正因為是為了「愛」的緣故,你就遵守我所講的話,這就是在「在我裡面」的意思了:If you keep my commands, you‘ll remain intimately at home in my love. (John 15:10) ——你與我的關係,就是用「intimacy 」(親密)來形容。這種「親密」的關係,就是「遵守祂的命令」——這當中可能會有困難、痛苦、不情願,但因著「愛」的緣故,你去「遵守」我的令,就在我的愛裡面;從今開始,我不再拿著鞭子或藤條去鞭策你、懲罰你該怎麼做,乃是用「愛」;從今日起,我不再稱你為僕人,我乃稱你為朋友,你是我所親愛的。你跟從我,是因為愛來服事我。
世人若恨你,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愛我,所以那些不愛我的人,又怎麼會歡迎那些跟隨我的人呢?怎麼會喜歡你呢?所以,毋需驚訝、覺得奇怪,因為:「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或作該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15:18-19)
因此,一個好的基督徒,別冀望每件事都會很順利、很會賺錢等等,不一定的(大多數不是),大部份的基督徒,都不一定會在他的工作、事業或家庭上,有世人覺得很吸引的東西。耶穌說,你不要覺得奇怪,因為祂揀選了我們!
耶穌結束祂臨別的話:你要有希望、盼望、信心,要去愛其他的人,愛你的弟兄姐妹:
- 你要有盼望,因為我會為你預備許多東西;
- 你要有盼望,因為你的將來會比現在更好;
- 你要有信心,因為有信心,你才能與我連結,去做我所吩咐你的話;
- 你要有愛,因為在這一個困難的日子,唯有你愛你身邊的人、你的敵人,你才能活出我的生命。
看完這一段話之後,我就在想:今天在香港,或者當整個世界都陷入地緣政治、新冠狀病毒肺炎,在這麼長的一段困難的日子裡,我們怎麼樣去面對那將要來的呢?
今天當我們連聚會或坐在一齊去敬拜都不可以的時候,在香港有許許多多社會上的變化、每一天在新聞裡都看見許多超乎我們能想像之外的,在無可奈何的時候,你該怎樣去面對人生前面的道路呢?
我聽見許多年青人告訴我:「他們沒有盼望!沒有將來!他們覺得就算大學畢業了,都找不到好的工作,他們不會有美好的生活。他們對於前景是充滿了強大的無助、無力感(這是他們給我的字眼)。」
各位,我在這裡加進我自己對耶穌所吩咐的三樣東西,是在我要離開中文大學之前,想要講的三句話:
盼望
第一、我希望我們不要放棄,因為我們仍然是充滿盼望——一方面盼望將來在天家,耶穌為我們預備一個更美好的地方;但我們也得盼望,今天祂在地上,也會給我們一個好的時間、好的日子。
當才讀到詩篇29:10-11:
「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耶和華必賜力量給他的百姓.耶和華必賜平安的福給他的百姓。」
今天是疾病泛濫之時、經濟衰退之日,但是耶穌仍然坐著為王,你要有盼望,上帝必定賜力量給祂的百姓去經過這個困難的日子!要有盼望!人生若沒有盼望,就很難活下去。
在二次大戰時,於德國的集中營裡面,有一個的猶太人的心理學家,他寫了一本書叫做《Man’s Search for Meaning》,他說什麼人可以在集中營裡生存,又不會自殺、被殺或餓死?就是那些心存盼望,盼望有一天他終於可以再見他的家人、再見他心所愛的人,而他就是其中一個。所以他經過了三年多集中營的生活,最後他得以出來,創立了一種新的精神療法,叫做「Logotherapy」(「意義治療」)。雖然我不知道這療法是什麼,但是他最精彩的那句話就是:「在困難的日子,你更加需要有盼望!」
信心
第二、這盼望是建基於什麼呢?這盼望是建基於你對上帝的信心。
所以,有望,一定定要有信,這才能有望。你要相信上帝仍然在洪水氾濫之日坐著為王;你要相信,就算烽煙四起,上帝仍然的保護著中文大學、保護香港、保署著我們這個世界;你要相信,就算家裡有多少的困難、你有什麼疾病、你的事業遇到什麼錯折,上帝仍「坐著為王」。
因此,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不是一個的「偶然」、不是一個的「無意義」,這是基於你對上帝的信心。
愛
最後,你需要有無盡的愛,更需要有多一點的愛心,別讓灰心、失望,使你的愛心冷淡;別讓外面不好的環境,使你對有需要的人都失去了那份的同情心、愛心;你更需要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就算你口袋裡的錢比以前都少,但你仍然要去愛他們。因為在這樣的日子裡,更加需要我們站一起,無論那個是我們的弟兄姊妹、或是我們不太認識但知道他有需要的人、甚至乎是那些你覺得不值得你去愛的人,這個就是「那個時候」去發揮上帝的愛,這愛不單止愛那些「義人」,並且也愛那些的「罪人」:
- 透過這種的愛,我們可以互相的堅強大家;
- 透過這種的愛,我們可以更加活出基督徒的榜樣。
綜合來說,還是需要有信、有望、有愛。
保羅說,在這三件內,最大的卻是「愛」。因為如果我沒有愛的話,我就只是一個鳴的鑼、響的拔,嘰哩呱啦的講一大堆的話,卻沒有做過任何對人有幫助的事。
在今天要離開中文大學的時候,對著一個空盪盪的禮拜堂,但我希望在網路上面的你,仍然可以在耶穌臨離開前的那些肺腑之言——「離別辭」裡,拿到人生最重要的(作為一個基督徒最重要的)東西。
在太平盛世的日子、在恆生指數一路上升、我們的每天可以歌舞昇平、飲酒作樂的日子裡,可能「信、望、愛」並不會顯得特別的重要,因為我們什麼都有。但是在這寒冬、嚴冬的日子、在風雨飄搖的時候、洪水氾濫之時,我們需要更加的把握我們的「信、望、愛」,然後,美好的日子,一定會再來!
年青人,你們美好的將來一定會再來!
願主祝福大家!
視頻/音頻/文字版權歸【葡萄樹傳媒】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
地址 Address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 |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