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40 回首前塵泯怨恨

回首前塵泯怨恨
創50:15, 18-21

我們從一個家庭恩怨看人性、家庭衝突及怎樣面對怨恨。

以色列之父以色列高壽而終,但卻客死異鄉,他遺命一定要落葉歸根,要葬回自己家鄉,當一切事情辦妥後,眾兒子便回到埃及去,那時約瑟的兄長們心中懼怕,害怕約瑟向他們報復,於是兄長們俯拜約瑟,求他寬恕過去對他的傷害(創50:14-22)。究竟這是甚麼事,我們用倒鏡法去探討是次的課題,因所佔的篇幅頗大,故只略述約瑟的前半生及給我們的教訓與提醒,而是次集中在他們兄弟間的怨恨如何消解。

瞥望前塵

父親偏愛約瑟:最明顯給他彩衣而使十位兄長產生嫉妒。

故此父母的偏愛──特別行動上太明顯一定會使兒女間產生張力、不和。

約瑟講出其夢境,竟指其兄長、甚至父親也要向他下拜,更引來他們的不滿。

他告訴父親兄長們的惡行更使兄長們嬲怒,而怒氣一直積下來不只不能消解,更會加深(創37:2-4)。

這使我們反思若直言勸諌,甚至尋求有能之士解決問題而引來他人不滿,我們會否緘默不言?

約瑟遵父命去看兄長們平安否(創37:13)──這其實顯出父親也是愛這十位兒子,只是表達方式不足夠──約瑟去到原是他們停留之處時他們已離開,但約瑟仍繼續前往探望,這顯出他作事不是單完成責任便足夠(創37:16-17),可惜卻因此遭逢毒手。 被出賣作奴僕:他們想殺死約瑟,惟流便阻止,認為始終是自己兄弟,及後猶大將他售予販賣人口商人,將他賣了並騙父親約瑟被野獸咬死。約瑟及後被賣到埃及王的護衛長波提乏家中作奴隸。

一位十七歲少年,原本是家中寵兒,現今卻成為奴隸,其心境如何?怎樣恨自己的兄長我們均可推想到。

神同在獲提升:約瑟在波提乏家中有神的同在,「約瑟被帶下埃及去。有一個埃及人,是法老的內臣-護衛長波提乏,從那些帶下他來的以實瑪利人手下買了他去。約瑟住在他主人埃及人的家中,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他主人見耶和華與他同在,又見耶和華使他手裡所辦的盡都順利,約瑟就在主人眼前蒙恩,伺候他主人,並且主人派他管理家務,把一切所有的都交在他手裡。」(創39:1-4),結果他很快提升為管家,除了波提乏的夫人外一切均由他管理。 拒引誘被誣告:但波提乏的夫人天天引誘他作出不道德的事,他拒絕,因知這是「大罪」,不能得罪神,卻因此又再次做好事無好報下而被誣告下獄。 神同在升總管:約瑟在獄中因有神同在,一段時間後也被委派管理獄中一切的事(創39:19-23)。

但由奴隸轉為囚犯,一切起因乃是被兄長出賣,更不堪的遭遇只會加深他對兄長的忿恨,這是自然的事。

為同囚解夢境:王的酒政、膳長均因王的不悅而下獄,他們同樣發了不明的夢,約瑟為他們解說,指出酒政可獲釋,並請他向法老伸冤使他可以出獄,可惜酒政卻忘記此人,「酒政卻不記念約瑟,竟忘了他。」(創40:23)。約瑟的盼望隨時日漸過而變成失望,當他覲見法老時已年屆三十,十多年的牢獄之苦他對兄長的憤恨此刻怎能淡化?只會更濃。 解王夢得逆轉:最大的逆轉是法老發了異夢無人能給他解說,酒政才猛然想起約瑟,約瑟被召入宮因能解釋此夢乃是預兆埃及有七年豐年,但隨即是七年荒年,法老見其智慧便提升他成為宰相,執行任務,治理國家。

透過約瑟以上的經歷我們學習到:在逆境中仍是努力盡責,不會只作表面功夫、敷衍了事,這才能給他人賞識。他人只作表面功夫,約瑟腳踏實地去工作;別人只為逃避工頭、獄長的斥責、鞭笞,約瑟為贏取日日眷顧他的主的喜悅。更重要是,在逆境中不放棄自己的原則、應有的操守,不只求眼前小利而失去應有的氣節。

兄弟再遇

我們現集中在約瑟與兄長之間的仇怨如何得以消除。

或許是天氣問題(如天旱)使各地失收,這七年不單是埃及地大饑荒,其他地方也面對困境,但因埃及在約瑟帶領下在豐年時全國努力耕種、貯糧故能安然渡過餘下那七年困境,其他地方的人便要往埃及糴糧。

雅各要求他十個兒子往埃及糴糧,但不准他們帶最小的兒子便雅憫──約瑟同父同母的弟弟──前往,因他多年前已失去愛兒約瑟,他不想這幼子又逢不測,「於是,約瑟的十個哥哥都下埃及糴糧去了。但約瑟的兄弟便雅憫,雅各沒有打發他和哥哥們同去,因為雅各說:『恐怕他遭害。』」(創42:3-4)。

當他們到埃及糴糧,似乎碰巧被約瑟遇見──但深信這絕非偶然的驚喜,是有神刻意的安排──約瑟認出他的兄長們,但其兄長卻認不出他來,當然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眼前高貴、滿有榮耀的宰相竟是被他們出賣的幼弟。

誣陷下獄

約瑟刻意誣告他們是奸細前來目的是窺探軍情,他們慌忙解釋不是,告之其背境,「他們說:『僕人們本是弟兄十二人,是迦南地一個人的兒子,頂小的現今在我們的父親那裡,有一個沒有了。』」(創42:13),約瑟仍將他們下獄三天,三天後約瑟要求他們回去將他們最小的弟弟便雅憫帶來以證其言非虛,但卻要留下一人作人質。約瑟此舉是想見他久違的親弟外,也要他們試試坐牢的滋味與心境,更重要是想測試他們的兄弟情,他們會否置其人質兄弟不理呢!

當坐牢期間他們的心泛起多年前的罪行而覺這是報應因而責己責人,「他們彼此說:『我們在兄弟身上實在有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見他心裡的愁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流便說:『我豈不是對你們說過,不可傷害那孩子嗎?只是你們不肯聽,所以流他血的罪向我們追討。』」(創42:21-22)

約瑟被賣時是十七歲,首次覲見法老是三十歲,加上七個豐年,此刻是荒年的第二、三年,故他們彼此有二十多個寒暑沒相見,他最幼的兄長也已步入中年,各自成家立室,他們年青時對約瑟所作殘暴的事一定三緘其口,並設法淡忘,要將這些醜陋的事從回憶中抹去,但深信有陣子午夜夢迴時也會記起昔日約瑟慘痛的呼號、淒厲的哀求,甚至瞥見那淚流滿眶的稚臉,他們此刻良知受到責備而覺痛苦──其實這是每個人的經驗。

很多時我們犯了錯沒有去認罪、對付,甚至事情好像已經過了,沒有甚麼事發生,我們以為這已安然過渡,但當一些不幸的事臨到便會勾起那些回憶,心中泛起控訴而自責,故罪是不能逃避的,若罪未蒙饒恕只是遺忘,它仍會在不經意間復甦折磨我們的良心。滿有慈愛的神亦往往利用一些逆境叫心靈沉睡者憣然醒悟、悔改。

此刻一篇很美麗的描繪,「他們不知道約瑟聽得出來,因為在他們中間用通事傳話。約瑟轉身退去,哭了一場,又回來對他們說話,就從他們中間挑出西緬來,在他們眼前把他捆綁。」(創42:23-24)。他們之前是通過傳譯與約瑟對話,故他們用自己的方言對說,怎料到約瑟全聽進耳中,他忍不住退去哭了一場,他為甚麼哭呢?因他聽到兄長有悔意,他也是愛著這些兄長,多年不見,那些怨氣似乎在剎那間消失了──當然並不是這樣簡單,稍後我們會看到真正的原因何在!

結果他要西緬留下,放其餘的人回去並給他們豐厚的糧食,更將他們用來買糧的銀子全數放回他們的袋中,更為他們預備了在路上的食物,可見約瑟對他兄長們的情是深的。

惶恐不安

當他們在途中住宿的地方發現那糴糧的銀子全部在他們袋中,他們不是欣喜而是驚懼,「就對弟兄們說:『我的銀子歸還了,看哪,仍在我口袋裡!』他們就提心吊膽,戰戰兢兢地彼此說:『這是神向我們做甚麼呢?』」(創42:28),他們不明發生甚麼事,那位看似冷酷的宰相要他們「無辜」下獄三天,冤枉他們,但又給他們豐厚的糧食並原銀送還,更為他們預備路上豐富的食物,究竟這宰相甚麼葫蘆賣甚麼藥,他們真的摸不著頭腦。兄長們看不到約瑟隱藏的情、故作冷漠威嚴背後那熾熱的愛,不明西緬被扣留乃因要作牽引他們定要重來見他的伏線,而且藉此喚醒他們對另一失蹤多年之幼弟的回憶。兄長們不知神在做甚麼事,此刻他們不單良知受責罰,更活在不明的恐懼中,可見罪帶來的後果是何等的深!

橫蠻偏頗

當他們回到老父雅各那裡和盤托出所遭遇的事,即時引來老父責罵,特別鬧他們為甚麼告訴那宰相有一幼弟,稍後這幼子要被帶往埃及,他怕又再失去一愛兒而不斷埋怨他們,「他們的父親雅各對他們說:『你們使我喪失我的兒子:約瑟沒有了,西緬也沒有了,你們又要將便雅憫帶去;這些事都歸到我身上了。』」(創42:36),這做父親的沒有讚賞這十位兒子辛勞去為他買糧、無辜受牢獄之苦,不給他們安慰這是不該,只會使其兒子反感,覺他只偏愛便雅憫,但感恩我們看到這十位兄長經過年月的磨煉也成熟了,他們沒有再與父親計較,忍受父親沒有體諒、看似也是無理的指責而反唇相向,而是默默的忍受著,這也是我們該學習的。

不得不承認老年人很多時有其獨特的脾性,不易一下子扭轉過來,故我們年青的願否稍稍忍受年老的父母一些責罵,待他們冷靜下來才再辨白呢!同樣,今世代亦有情況逆轉,有些父母雖兒女成長但責任仍未完,要幫助兒女湊其孩子,可惜不少孩子沒有好好欣賞父母為他們所作的,多謝、讚賞他們,反而諸多埋怨、說這樣不對、那樣不該,這豈不如雅各般一樣不理想嗎?

流便終發揮其長子的身份,他認為不帶便雅憫往埃及便不能使西緬得釋放,而且這次帶回來的糧食也不足夠應付未來的缺糧日子,他便挺身指出若與便雅憫前去有不測可以殺他兩個兒子,他以兩個兒子作人質以表他必盡力將西緬、便雅憫帶回來,雅各仍哭訴怕失去這位孻仔,故他們只能暫且擱下此事而不回埃及去,這又再一次顯出雅各的偏愛。

但那地饑荒甚大,當日帶回來的糧食已吃盡,雅各便叫孩子們再往埃及糴糧。猶大指出若不准他們帶便雅憫去他們便不去,雅各又再埋怨,「以色列說:『你們為甚麼這樣害我,告訴那人你們還有兄弟呢?』」(創43:6),猶大仍容忍父親這不體諒的責備,還擔保定會帶他們齊齊整整回來,否則「永遠擔罪」,他也回應一句「我們若沒有耽擱,如今第二次都回來了。」(創43:10),可見家庭成員定會有很多問題、衝突,問題只是我們如何回應、處理及體諒而已!雅各雖對兒子橫蠻,但對外卻善於世故,他叫兒子將上次的錢銀再帶回去,並將他們居住地的特產作禮物送予約瑟。

再見親弟

當他們帶著便雅憫到了埃及,見到約瑟便下拜,約瑟即時向他們查詢父親雅各的安好(創43:27),可見他對父親的愛。

當他看到沒見多年、那時仍是小孩現已成年的親弟內裡感情澎湃但又不能表達出來真的不易,因此他即時離席,痛哭一場,「約瑟愛弟之情發動,就急忙尋找可哭之地,進入自己的屋裡,哭了一場。」(創43:30)。

約瑟親自宴請他們,但座位的安排卻依著他們年齡的次序排好,這安排是使他們狐疑與驚懼(創43:33),他們心中不斷出現驚恐,縱使約瑟宴請他們,他們到約瑟府第也驚,「他們因為被領到約瑟的屋裡,就害怕,說:『領我們到這裡來,必是因為頭次歸還在我們口袋裡的銀子,找我們的錯縫,下手害我們,強取我們為奴僕,搶奪我們的驢。』」(創43:18),雖面對盛宴他們仍有不少負面的推想,可見罪使人活在驚恐中,沒有真正的平安。約瑟特別疼愛這幼弟,給他五倍的食物。

手足情深

約瑟用計將一銀杯放在便雅憫的糧食中,及後找人追趕他們,誣告他們偷了他的東西,結果在便雅憫的行囊中找出那杯,這真是插贓嫁禍予便雅憫,隨即要將便雅憫帶回埃及。他們大驚,撕裂衣服回到約瑟那裡求情,猶大顯出他的領導特質,他願意擔罪,但約瑟說:一人做事一人當,「約瑟說:『我斷不能這樣行!在誰的手中搜出杯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至於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上你們父親那裡去。』」(創44:17),他只扣留便雅憫,但猶大指出他父親有兩個兒子由他所愛的妻子所生,其中一個已死,若連最後一個他最愛的便雅憫也被扣查,他父親會傷心至死,「『現在你們又要把這個帶去離開我,倘若他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我父親的命與這童子的命相連。如今我回到你僕人-我父親那裡,若沒有童子與我們同在,我們的父親見沒有童子,他就必死。這便是我們使你僕人-我們的父親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創44:29-31),他願意為便雅憫擔罪,希望他父親不會因失去便雅憫而難過至死,這顯出他們不介懷父親對便雅憫的寵愛,反而體諒父親的心境;若他們年青時也能有此體會、對父親的尊重,便不會出現那麼多問題呢!

回首前塵 泯怨仇

當約瑟看到兄長這看重父親、愛護幼弟之情,他自己也控制不了,一幕美麗的圖畫再展現眼前,他立即差走服侍他的人,只留下自己與兄弟們獨處,當那些外人離開後,他便情不自禁放聲大哭,而這哭聲震天,連外面的人也聽見(創45:2)。約瑟自揭身份,「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是約瑟。我的父親還在嗎?』他弟兄不能回答,因為在他面前都驚惶。」(創45:3),那十位兄長絕對不能相信約瑟所說的話,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被他們賣了的弟弟怎可能成為埃及的宰相呢!約瑟再指出過去的歷史證明他真是他們的弟弟,「約瑟又對他弟兄們說:『請你們近前來。』他們就近前來。他說:『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創45:4),但這話便叫他們懼怕,因為賣走自己弟弟的正是他們,他們全部均要擔罪。

約瑟即時安慰他們他不會追究他們的錯。是的,因兄長的嫉妒而驅使他們下手害約瑟,使他與父親相離,使他由寵兒變成奴隸,不單作苦工,更因不肯犯罪而受牢獄之苦,這一切的傷害全由兄長做成,但他看到兄長們已有改變,更重要他回望前塵看到當中有神的美意,原來藉著這些事乃為了祝福不少人──特別是他的家族,「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二年了,還有五年不能耕種,不能收成。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神。祂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並埃及全地的宰相。」(創45:5-8),他體會這是神的美意,故此他能夠釋去那份怨懟、仇恨。

體會所面對的困苦、甚至面對的敵人是有神奇妙的安排便能夠有不同的看法、體會與感受,較易能釋去心中的苦毒、怨恨。

他們兄弟相見,特別約瑟與便雅憫相擁而哭,「於是約瑟伏在他兄弟便雅憫的頸項上哭,便雅憫也在他的頸項上哭。他又與眾弟兄親嘴,抱著他們哭,隨後他弟兄們就和他說話。」(創45:14-15),一哭泯怨恨。這事也傳遍了埃及,法老也為他們感到高興。

及後他們整個家族便到了歌珊地居住,而父子相見、一家團聚,約瑟亦照顧著他兄長們的家庭(包括兄長們的兒女),這真是以德報怨。

體會神意 泯怨恨

雅各年老終客死異鄉,但他要葬回自己家鄉,當一切事完結後他的兄長們又驚恐──雖然他們已相處了很多年,他們經歷過約瑟怎樣待他們,但他們仍恐懼這只是基於父親的情面,約瑟會否在父親離世後又再追討昔日的罪呢!但約瑟再次分享他能泯怨仇的原因:「約瑟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神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50:19-20)。約瑟看通神的奇妙作為,且知道審判人的是神,故他真的能寬恕他們。

小結

很多時我們回望前塵發覺自己曾何等幼稚,犯了一些罪,而這些罪卻使我們終生內疚、常有控訴,故此我們需求神寬恕及叫我們成熟、不再幼稚。 若我們看通「萬事互相效力」,我們便能釋怨、泯仇恨。

記著,怎樣也是一家人,但願每個家庭均能和諧相處。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