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8,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使徒系列:我要跟從祂

我要跟從祂 (約翰福音1:29-42)
~ 使徒安得烈 ~

翻譯:徐振義

耶穌在祂傳道的一開始就中小心又智慧地挑選了十二位門徒,然後花了祂生命中三年的時間跟他們在一起。事實上,祂花在他們身上的時間比那些未信的人多,教導他們的也多過教導別人。主耶穌將他們訓練之後,把傳福音的棒子和教會的領導責任交給他們。他們是強壯的軟弱者,超常的平常人,有瑕疵的好人,雖非完全人,但卻完全能勝任神託付給他們的任務。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擁有不同的個性,並且每人被賜與不同的人生旅程。

因大部分的篇幅都放在最親密的三個門徒彼得、約翰和雅各的身上,讀者幾乎忘記聖經中第一個提到的門徒是安得烈,一個堪為楷模,充滿活力,滿有傳道熱情的跟隨者。耶穌第一個揀選他,因為他是一個敬虔、虛心、可靠、善用資源,並且受人尊敬的人,是那種能夠成為別人的好朋友、好老師,與好弟兄的人。

耶穌尋找那些人來跟從祂?祂對他們有什麼期望?祂拯救世人的策略與我們有何干?

在人生的道路上,成為傾聽者 (Be a Listener in the Path of Life)
29 次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就說、看哪、 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 30 這就是我曾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 31 我先前不認識他.如今我來用水施洗、為要叫他顯明給以色列人。 32 約翰又作見證說、我曾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 33 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 34 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 神的兒子。 35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 (約1:29-34)

在十二使徒當中,耶穌揀選的第一個,就是所有人當中最棒最好的傾聽者。另外,安得烈也是他們當中最敬虔的,因他最先長期聽耶穌的「先鋒」講道。難怪耶穌揀選他作第一位門徒。除了日常工作是漁夫之外 (太4:18),他曾是施浸約翰的門徒 (35節)。只有像安得烈這樣欣賞感激約翰的教導的人,才會透徹理解耶穌的身分和他來世上的原因。
為什麼安得烈當初跟隨施浸約翰呢?他跟隨約翰因為他相信約翰的見證以及彌賽亞的到來。施浸約翰是第一位作彌賽亞見證的先鋒。在約翰福音中至少有十二處提到約翰的見證與工作 (名詞─ 約1:19,5:31,5:34,5:36; 動詞─ 1:7,1:8,1:15,1:32,1:34,5:32,5:33,5:33)。讀者知道,在舊約與新約之間的四百年時間裏,神對於以色列人的將來以及人類的救贖計畫一直保持沉默,沒有一字、一片語、一句話、一聲音。然而約翰的出現打破了這個沉默,他大聲疾呼,用詞犀利,語氣驚人,耶穌稱他為「我的使者」(太11:10,可1:2,路7:27),是瑪拉基書3:1節裏所記載的兩件事驚人的應驗:耶穌是主且祂已來到,而約翰是那位使者:「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

安得烈傾聽施洗約翰,因為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浸約翰的 (太11:11),儘管他一件神蹟都沒行過 (約10:41),他是眾先知和律法的代表 (太11:13),是點著的明燈 (約5:35)。眾人也真以約翰為先知 (可11:32)。事實上,民眾都滿懷期待,且內心盤問,約翰是否大過先知,或者他就是基督 (路3:15)。安得烈當然能復述老師約翰的話說:「我不是基督」(約1:20)。施洗約翰來是要顯明義路 (太21:32),當然,他的回答不僅讓問他是誰的祭司與文士迷糊,就連安得烈這樣的門徒也感到挫折。

很不幸地,然而卻有意地,約翰叫眾人興奮與失望,他的「不」的否認比「是」的承認多太多了:
他不是那光 (約1:8)
「我不是基督」(約1:20,3:28)
「我不是 (以利亞)」(約1:21)
「不是 (那先知)」(約1:21)
「我不配」(約1:27,可1:7,路3:16)
「我先前不認識他」(約1:31)
然而,當耶穌突然出現,所有一切都水落石出,約翰很高興指引自己的門徒給祂 (35節),到那時候為止,人們知道他們必須悔改 (太3:2,可1:4,路3:3),但仍不知要信誰,他們知道要為自己的罪悔改,但不知誰能除去他們的罪孽。


在人生的道路上,成為學習者 (Be a Learner in the Path of Life)
35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 36 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 神的羔羊。 37 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 38 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甚麼。他們說、拉比、在那裡住。(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 39 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那裡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 (約1:35-39)

安得烈不僅傾聽而且用行動跟隨,他是唯一聽了約翰的啟示而想親身跟隨耶穌學習更多的門徒。只有施洗約翰所使用的那個片語:「神的羔羊」被安得烈聽進去了。在整本聖經中提到「羊」(單數) 或「羊群」(複數) 大約有200處,但只有兩次提到「神的羔羊」,且這兩次都出自施浸約翰的口 (約翰1:29,36)。請留意當約翰第一次指出耶穌是背負世人罪孽的神的羔羊的時候,安得烈並不在場 (約1:29),在接下來的24個小時 (35節),卻是他生命中最煩惱也最困惑的一段時間。

想必在回家的路上,約翰的門徒中有很多關於耶穌的討論跟評價:「你們可知這是老師第一次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聖經記載那天肯定在現場的就是約翰和耶穌,但沒有提及其他門徒在場。約翰的一個門徒可能回應道:「那人真是神的先知嗎?」另外一個門徒插進來說:「我可從來沒看到老師開過玩笑!」他們大家都笑了,然後都同意從來沒有看到自己的老師這麼激動,喜樂,確定,滿足和釋放,就好像他一生的使命已完成了,他的時間到了,過渡期已開始了。

接下來的二十四個小時 (35節) 也因此成為安得烈一生最震撼也最關鍵的一天,因為他做了一個足以影響他一生的決定。他一直在等候約翰顯明誰是神的羔羊,只是約翰這麼做的時候他們都不在現場,所以現在不知道這個人究竟是誰,且在那裏可以找到他。他們不停地問:「有誰知道祂的名字?誰問過祂什麼話了?正如我所料,我們錯過了難得的機會。」他們一定非常懊惱,也不肯定他們老師所指認的人是否還會回來,他們一定為錯過機會而深深自嘆。約翰的任務就是為耶穌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 (約1:7)。動詞「信」(約1:7) 在約翰福音中出現了100次,但是目前無人知道該「相信何人 (who)」,「何時 (when) 來臨」,「何地 (when) 出現」。

另外一個困擾他們的是老師的話,他沒有說「神的一隻羔羊」而是說「神的 (那隻) 羔羊!」而且,他不使用羊的一般用語「arnion」– 這字在聖經中出現了三十次,而是很不尋常地使用了「amnon」– 在聖經只不過出現了很少的四次。那是何等驚詫,奇異,獨特又重要的一天啊!

第二天,當約翰再次看見耶穌經過,他重覆了昨天的宣告,安得烈再也不錯過這機會,跟隨了耶穌 (37節)。然而耶穌問了他們一個愕然的問題,但是相比於安得烈和他的朋友的反應算好的,因為他們更奇怪,用問題回答問題。他們都明白對方的意義,就馬上拉上關係,但在安得烈內心裏,他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且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裏要跟耶穌一起。安得烈成為最早相信的使徒,「跟」(37節) 這個字從名詞「keleuthos」或「road」轉化而來,意味著「門徒就是跟隨另一個人走同樣路的人」。他不像別的門徒,比如馬太 (太9:9,可2:14,路5:27) 和彼得 (約21:19),需要先聽到耶穌命令:「來跟隨我!」時才跟隨。

安得烈從前是約翰的門徒,但現在他成為耶穌的門徒,他再也不會回頭,因為這正是約翰的願望。約翰就是那位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的新郎的朋友 (約3:29)。耶穌「看見」(38節) 這個字在希臘文中是「theaomai」,意思是靠近看,相比於「optanomai」- 意思是觀看,這個字更強調「看」的程度更為強烈。耶穌邀請他們留下來,為要更多認識他們。他們叫他拉比,表示他們願意向祂學習,而且知道將來在何處可以找到祂 (38節),他們不想再失去接觸的機會。耶穌就在那時那地邀請他們留在祂身邊,因為沒有什麼比能加深他們的關係更讓祂歡喜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成為領導者 (Be a Leader in the Path of Life)
40 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 41 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 42 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著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約翰馬太十六章十七節稱約拿〕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約1:40-42)

安得烈的故事當然還沒有到達頂點,事實上,毫無疑問的,安得烈後來成為自成一格的使徒的領導者。這怎麼說呢?他是公認的領袖,但並非那種面對大批人群講道的類型,好像他的兄弟彼得那樣,他是帶領人一個一個接受耶穌的領袖。把自己擠進跟隨耶穌的內圍和成為他私人圈裏的常客不是安得烈關心的事。事實上,安得烈很可能是門徒之間關係的粘合劑,是門徒中最親切也最容易接近的人。安得烈的紀錄顯示,也許在那些戲劇性的故事和行動上,他無法與他的兄弟彼得 ── 磐石、耶穌最親密的三個門徒之一,相比,但安得烈是另一類型的領袖,他用友情及生命、生活來傳福音。

西門彼得有獨特突出的個性,而安得烈卻腳踏實地擅長人際關係。在聖經中記載安得烈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對陌生人以及失喪靈魂的愛心與認同,他不會令人生畏,相反地,人們可以接近他,跟他說話,跟他一起。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帶同別人跟隨耶穌,每次我們都看見有人跟他一起。安得烈不是那種獨吞好處的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他的兄弟,把耶穌的事告訴他。安得烈也是一個謙卑的人,他不比那個生性活躍的兄弟彼得會表達自己;他從未說他是那個發現彌賽亞的人,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41節)。初信的他沒有把握能說服自己的兄弟,所以他做了最好的選擇,把他帶到耶穌的面前。他不施壓,也不威脅,不責備,不強詞奪理,也不咄咄逼人。那就是引人歸主最好的定義 ── 把人帶到耶穌面前,而不是帶到自己或施浸約翰的面前。

安得烈將永遠因帶領人來到耶穌面前而留名於世,不論是不是兄弟,年老還是年輕,猶太人還是外邦人,他都帶他們來到耶穌面前。使徒約翰似乎對安得烈心存敬意,特別是安得烈跟人保持個人接觸的特點。他記錄了很多其他福音書沒有記載的安得烈的細節故事,好比安得烈發現那個有五餅二魚的孩童 (約6:8-10),幾個希臘人也通過安得烈去見耶穌 (約12:20-21)。從這個角度來看,安得烈好像他的老師施浸約翰,見證並指引人認識耶穌。

阿西西的聖方濟曾說了一句名言:「凡時都要傳揚福音,如果必要,才用話語。」

結語:你認識耶穌是神的兒子嗎?你知道祂是完美的贖罪祭嗎?你接受祂作為你個人的救主嗎?祂是彌賽亞,是神和人中間的中保,生命的主,你接受祂嗎?願意跟隨祂嗎?何不來試試看,試著相信祂?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