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8,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伍渭文牧師)- 2010.4.18

視頻/音頻/文字版權歸【葡萄樹傳媒】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語音(廣東話)

主題: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經文:馬太福音5:10-12
証道:伍渭文牧師

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沈祖堯教授曾說過,希望中大學生能出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甚麼是和平獎,不是其他科研的得主呢?我想這與沈教授一路來強調大學不單追求科研的卓越,更要培育學生的品格和使命感有關。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不能單單埋首實驗室、圖書館,他要進入人群,作個使人和睦的人。

今天是第四屆崇基基督教文化節最後一天,我們講道的題目『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這題目和『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有何關係呢?是否使人和睦就會被人逼迫呢?我翻看過去二十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很多人沒有受過逼迫,當然被提名的人,不少是被打壓或被拘禁的異見份子,提名作為和平獎的候選人己成為對他們的支持了。不少和平獎的得主,其實都身世顯赫,握有權力,他們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去降低及試圖消弭地球上的危機和衝突。因為他們的努力,世界變得更安全,族群變得更融和,他們是使人和睦的人。

對伊斯蘭世界表示友善的奧巴馬,促成以色列和埃及大衛營協議(Camp David Accords)前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聯合國和前秘書長安南(Annan),國際原子能委員會(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國際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和前美國副總統戈爾(Al Gore),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s),窮人銀行(Grameen Bank) 家Muhammud Yunus;他們一開始工作就受到嘉許,沒有人逼迫他們。無國界醫生的前綫志願者,都得到敵對相方的保護。

但九一、九二、九三年三位得主亞洲的昂山素姬,中美洲危地馬拉的Rigoberta Menchu,和南非的孟特拉就受到極大的迫害。Menchu女士的父親、母親和兄長都被軍政府拘禁,施酷刑和殺害。昂山素姬至今仍被軟禁,孟特拉坐了二十七年牢。為何有這麼不同的待遇呢?因為前一班人沒有觸及公義的問題,而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Menchu和孟特拉(Mandela)都是民權鬥士,他們為了公義而抗爭,所以受到逼迫。

1每個基督徒都是和平的使者

基督教文化節的主題『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取自登山寶訓,是登山寶訓的綱領,列舉進入上帝國的生命素質,所以首尾兩福都有『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是生命盛宴的邀請,因為種子己撒在我們的心田,會結出在上主面前的敬畏,自省己罪的哀慟,與人交往的溫柔謙遜,進而饑渴慕義,得著屬靈的力量,開出對社會的關懷,憐恤有需要的人,使人和睦,締造和平,而在過程中保持良心的清潔,甚至為此受到逼迫,義無反顧。八福層層相扣,而其中使人和睦一福極為重要,因為和睦在原文指和平shalom,和平貫徹大地就是shalom,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就是shalom,基督就是我們的和平。

政治現實主義者(political realists) 所說的和平是威脅的平衡(balance of terror)下,彼此相安無事,因懼怕敵人核武的報復而有的和平,而八福所說的是復和,轉仇恨為友愛。我們說和平是建立在公義之上,而公義是愛的均分,因為愛每一個人,我們保護他們應有的權利,這就是公義。沒有公義就沒有真正的和平,長久的和平,而沒有愛和憐恤,就不是八福中所說的公義。以弗所書第二章十四、十五節:因他使我們和睦(他是我們的和睦) ……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寃仇……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和睦是從愛的犧牲和救贖而來的,是十字架的愛,帶來和睦。因此經歷上帝的愛的人,被召進入神國的人,最適合作使人和睦的人。

憐恤人因為看到人的苦難,但使人和睦使我們正視苦難的原因。梁燕城博士在上主日給我們看到大陸很多城市令人神傷的圖像。每個晚上華燈初上的時候,在城市邊緣的貧民區,很多少女打扮得性感亮麗,走過馬路的大廈的夜總會、卡拉OK上班。這些從農民工子女因為沒有戶籍,不能享受城市義務中學教育,她們的父兄參與建築華廈,但他們在城市付不起昂貴的租金,被迫住在貧民區,或沒有窗戶的地下室。他們沒有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但承受著經濟發展帶來的高物價和租金。 針對這不公義的戶籍制度,前一段時間十三間報紙發表了共同社論:

戶籍制度分割了城市和鄉村。”農民工”是對那些戶籍在農村而身在城市打工的人群的特定稱謂,最早的一代農民工,為城市的發展付出了自己的勞動,可是,他們 的下一代仍然沒有辦法解決身份認同,他們的子女仍然背負著上一代的困惑,他們生活的城市仍然無法接納他們。即便在城市中,戶籍制度也分割了城市的居民。在同一座城市中,儘管我們與其他人一樣為這座城市的建設奮鬥多年,我們與其他人一樣納稅,但沒有戶口讓我們無 法與其他人一樣享受平等的就業機會,享受同等的醫療、教育、養老等等社會保障。因此,夫妻被迫兩地分居,年老的父母無法與子女團聚,孩子無法獲得良好教 育。我們要問,這樣的隔離究竟還要持續幾代人?

八福是每個信徒生命的素質,也是每個信徒應有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成為和平之子,參與社會,維繫公義。但甚麼是公義呢?為義受逼迫又是甚麼意思呢?是否每個基督徒都會受到逼迫呢?

2 為基督的名受逼迫因為敢於與眾不同

為義受逼迫一詞常常被人引用,合理化自己的抗爭行為。說自己為義受逼迫,就可否不聽反對我們的人的意見呢?我們遭遇的難處,可能因為自己沒有智慧惹來的,亦可能由於冒進狂熱,引起人的反感和排斥。我以前認識一位姊妹,上班時常常看聖經引起老闆不滿,多次轉工,這不是為義受逼迫。有一次耶穌在拿撒勒的會堂講道完畢,猶太人怒氣滿胸,把他趕出城外,並把他帶到山崖,想推他下山,『他卻從他們中間直行,過去了』(路4:29, 30) 耶穌不會招惹不必要的苦難,在成長過程中聖經形容神和人都喜歡他:『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2:52) 保羅又教導我們,選立教會的長老和執事,候選人要在教外有好名聲,與人和睦,得眾人的喜愛敬重。
聖經說:『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揑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太5:11)
我們受到逼迫因為我們敢於和世人不同。世人說自我感覺良好,我們說在上帝面前虛心謙卑,對自己的罪敏感哀慟;我們說溫柔的人有福了,但世人說溫柔是弱者,強者才可出人頭地;我們說要飢渴慕義才得飽足,但世人要飽嘗一切山珍海錯,才不枉此生;世人看政治的現實,祇有威脅的平衡,才帶來和平,我們說以愛去化解仇恨,贏取敵人,勝過贏取戰爭。

張曉風老師在『從閱讀到寫作』的公開講座,分享她與眾不同的價值觀,作為她寫作的原則。「我曾經寫一些跟愛情有關的文章,大概三百字,寫了兩篇。有一個人覺得很好,說一定會大賣,要幫我出書。我很感謝他,他給我很好的條件。但過了一天,我拒絕了他,因我不再想寫這一類受歡迎的愛情題材,這些都有商品的意味,但我想做的是更有意義的事情。我們要有原則,既然掌握了文字的力量,便要小心用,要想 想對別人有甚麼意義。」因為這與眾不同,可能引起譏笑,也可能使走大眾路線的作家們不開心。

在今天若我們堅持一夫一妻,至死不渝,可能被當作不能與時俱進了,這些話祇有牧師在主持婚禮時才說吧。教導祇有結婚後才可以有性關係,已被視為落伍的思想。結婚真的要一男一女嗎?為何不能有同性婚姻呢?若說同性戀是可以矯正的,也有人矯正了,更加被認為是政治不正確。沒有絕對的,一切都是相對的;其實說這話的人的潛台詞是,沒有絕對的,除了這話。

我們受到排斥,攻擊,甚至逼迫,因為我們跟隨與眾不同的基督。

3 公義要與憐恤調和

因基督的名受到逼迫提醒我們,追求公義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和其他七福的生命素質割裂,我們曉得公義的基礎乃是憐恤,公平分配憐憫就是公義,我們的敵人也應得到我們的憐恤。所以對掌權者陳述我們的意見為民請命時,可以多一些尊重和體諒,溫柔而堅定,不需使用文字暴力。

梁燕城博士在復和與救贖的公開講座以個人的見證,分享他與中國的復和。以前他就批評、嘲諷共產政權,但九三年以海外學人身份開始進入大陸參與辦義學扶貧,十七年來協助了近五千農民子弟完成中學,而且不少考進大學。同時不斷和相關官員陳情進言,倡議改革,其中不少意見漸漸被採納。他說,要救贖中國,要用點點滴滴的愛,聚涓成流。

當孟特拉成為總統後,他成立由大主教圖(Tutu) 主持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讓受種族隔的受害者傾訴苦情,又讓施行罪行的人公開尋求饒恕,使對立的群族,得以和好。這委員會讓公義昭彰,同時又有憐恤,對受害者和施行罪行的人同樣有憐恤。憐恤與公義並舉,公義是憐恤的均分,沒有憐恤,尋求公義可能成為仇恨和報復,就如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革命黨人為了推行自由、平等、博愛的新理想,徹底剷除舊社會,把大量貴族送上斷頭台。一位革命黨人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 因為黨爭也被送上斷頭台,在行刑前她直視斷頭台大聲說:自由,自由,多少的罪惡假汝之名而行!(O liberty, liberty, how many crimes are committed in thy name!)

虛心的人有福了……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或神的的國是他們的。阿們。

視頻/音頻/文字版權歸【葡萄樹傳媒】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