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3,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信仰中的有餘(多餘)與不足(充足)(鄭漢文博士)2015.11.29

語音(廣東話): 請按→
[手機收看]或[手機收聽]下載。

主題:信仰中的有餘(多餘)與不足(充足)
經文:馬可福音12:38-44;列王紀上17:8-16;詩篇146:1-10
證道:鄭漢文博士

1. 開始(In the beginning)

從前有一個人,自年青時已開始形成一種習慣,就是當親朋戚友生日時、當他要送禮物時,都會在家裏找,找自己不再有用的物品,即是對他來說是多餘的東西,包裝好後,作為生日禮物送出。如是者,年復一年,年復一年。

直至有一天,他退休兼六十大壽,他筵開百席,所有他曾出席生日會的親朋戚友都被邀請出席贈慶,各位來賓都送上生日禮物。

筵席散去後,回到家,他把一份又一份的禮物打開,他發現一份又一份曾經從家裏送出的物品,一一都返回到自己的家裏。

大家好,我今日返回到這裏──好像我的家的崇基禮拜堂,闊別了這個講壇近一年半。今天要同大家分享的經課記載在馬可福音第12章38至44節。

讓我們從三個對比來解讀這段經文:
第一個對比是:譴責(blameworthy)與讚賞(praiseworthy)
第二個對比是:有餘(residual/unnecessary)與不足(insufficient)
第三個對比是:多餘(redundant/unnecessary)與充足(sufficient)

2. 第一個對比是:譴責文士與讚賞寡婦
(First contrast: blameworthy scribes vs praiseworthy widow)

這段經文,耶穌究竟在譴責誰?在讚賞誰?
耶穌明顯地在譴責文士、讚賞寡婦。他為何譴責文士?他為何讚賞寡婦?

首先,讓我們看看耶穌如何譴責文士(另可參看:太23:1-36;路20:45-47):

「38他在教導的時候,說:”你們要防備文士。他們好穿長袍走來走去,喜歡人們在街市上向他們問安,
39又喜愛會堂裡的高位,宴席上的首座。
40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這些人要受更重的懲罰!”」

如果放在今天的香港,你會想起誰好像這些文士?
若根據耶穌這譴責文士的批判精神,你在今天的香港會認為誰會當受譴責?

當時,耶穌對文士譴責時正好出現一個情景,就是寡婦投錢作奉獻(另可參看:路21:1-4),耶穌善借機緣講道:
「41耶穌面向聖殿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把錢投入銀庫。有好些財主投了許多錢。
42有一個窮寡婦來,投了兩個小文錢,就是一個大文錢。
43耶穌叫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銀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
44因為,眾人都是拿有餘的捐獻,但這寡婦,雖然自己不足,卻把她一生所有的全都投進去了。”」

如果放在今天的香港,你會想起誰好像這些寡婦?
若根據耶穌這讚賞寡婦的憐憫精神,你在今天的香港會認為誰會當受讚賞?

我在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作教師培育工作快二十一年,九年前開始在崇基學院神學院作兼任老師,為強化基督教教育而開課。
我希望將來有一天,能為神學院開一門的課,稱為「耶穌教學法」(Pedagogy of Jesus)。就是借用四部福音書裏如何記載耶穌的言行而提煉出一套教學方法,相信「耶穌教學法」會非常精彩,也值得我們教師、家長、信徒領袖以及教牧同工效法。

將來的事,將來再說。

從馬可福音第12章38至44節這段經文,我們已經可以看到耶穌教學法的精神(spirit)與技法(technique):心與力。

首先,道的教學是無法中立的,耶穌是不會中立的,因為耶穌要問的是你的心,包括你的信心與愛心。
你的心若是惡的,耶穌會直斥其非,而且是公開的,不留情面的。耶穌會直斥你的惡行,就算是尊貴的階級比如文士,虛偽的惡行他不留情面地公開批評。
若根據耶穌這譴責文士的批判精神,你在今天的香港會認為誰的虛偽惡行當受不留情面地公開批評?

其次,道的教學是不會離地的,耶穌是直接引例,借眼前的當下機緣而說明要講的道。當下的境況:
「41耶穌面向聖殿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把錢投入銀庫。有好些財主投了許多錢。42有一個窮寡婦來,投了兩個小文錢,就是一個大文錢。」

從這個實況,耶穌引出他要講的一個道理:「有餘的捐獻」與「不足也全投上」。

3. 第二個對比是:有餘的捐獻與不足也全投上
(Second contrast: residual offering vs offering of necessity)

從這個實況,耶穌要說明一個道理,信徒有兩種奉獻的心態:
(一) 有些人只是把有餘的捐獻;
(二) 有些人雖然不足也全投上。

為讓大家更容易明白,讓我用量化的方式、有點跨張的方式,來放大這個道理。
(一)有餘奉獻者的心態是好像:無限大減去有限細,所餘的依然是無限大。
(二)不足奉獻者的心態是好像:有限細減去有限細,所餘的變成一無所有。
用百份比數一數,前者,是少於千萬份之一;後者,是近乎百份之百。
因此耶穌說:後者比前者奉獻更多:「43b這窮寡婦投入銀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

對於一個千億萬元身家的富豪,要他捐一萬幾千元,這樣的慈善,連利息都不及,其實無損於他的財富。無限大減去有限細,所餘的依然是無限大。

對於一個在貧窮線下、依靠綜合援助維生的赤貧,要他捐一千幾百元,這樣的善行,連生計都不能維持,等同他的財富全部。有限細減去有限細,所餘的變成一無所有。

在座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你奉獻時、捐獻時是那一種心態?

曾經有一個大學教師,他常與學生飲茶食飯,邊食邊教,堅持在生活中進行活的教學。
每次「埋單找數」,都由他結賬。有些同學「大安旨意」,有些同學表白不安(「唔好意思」)。
這位老師堅持做法。一來是他的收入可觀,請客尚算有餘;二來他感到學生或有不足,不想學生因怕付費而卻步,失去學習機會。
然而,請客多了,漸漸地,他也感到支出吃力。繼續呢?還是停止呢?
每次因付出而「肉痛」,他都回想起讀大學時的一位老師。一次一位,一次痛想起一位老師,如是者,他回想起所有恩師。
每段回想,都重新發現當時自己做大學生時都是老師請客。原來,他就是在老師恩待之下邊食邊學地成長,才會有今天。
何以報恩?大恩難言謝,利息滿人間。
所以,他從此立願,把收入的十份之一,用在學生身上,作每月的十一奉獻。

你呢?你回想一下:
你是在怎樣的被恩待下成長,才有今天?
你會怎樣地恩待他人,作為對上帝的回應?

4. 第三個對比是:「多餘的信仰」與「信仰的充足」
(Third contrast: redundant faith vs faith of sufficiency)

知我者,知道我從大學本科到博士完成都是修讀哲學的。十四年的哲學訓練,發現其中有兩個觀念是非常基本的,就是「必要」(necessary)和「充足」(sufficient)。

例如,在邏輯學裏,我們會說:A是B的必要條件。C是D的充足條件。
若然A是B的必要條件,那麼,沒有了A,B就無法成立。
若然C是D的充足條件,那麼,有了C,D就足以成立。

讓我舉例說明一下:
若然空氣是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那麼,沒有了空氣,我們的生命就無法維持。
若然清水是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那麼,沒有了清水,我們的生命就無法維持。

但汽水呢?
汽水是不是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若不是,那麼,沒有了汽水,我們依然可以生存。
汽水不單不是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而且喝多了有害於我們的生命。

金錢財富呢?
金錢財富是不是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
若是,那麼,沒有了金錢財富,我們就無法生存。
金錢財富會不會好像汽水一樣,其實儲存多了有害於我們的生命?

除非你沒有清水可喝,唯有以汽水暫代。
除非你無法生存,金錢財富也就是:夠,就夠。

馬可福音第12章38至44節會否在告誡我們:
「41b…….有好些財主投了許多錢。…….43b這窮寡婦投入銀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44a因為,眾人都是拿有餘的捐獻……」
若然把有餘的捐獻,所捐獻的這些金錢財富其實是你不必要的(unnecessary),即「毫不入肉的」(不令人肉痛的),那就是多餘的(residual)。
這樣的信仰,在你的人生也是多餘的(redundant),是可有可無的。
(廣東話曰:「佢信耶穌?嘥氣!」)

反之,若然你把不足的(insufficient)也投入,所投入的這些金錢財富其實是你必要的(necessary),即「十分食入肉的」(令人肉痛的),那就是所捐獻的實在會影響生活,甚至會影響生存。
這樣的信仰,在你的人生才真正地充足,因為你的信仰是生存的充足條件,那麼,沒有了這些捐獻的金錢財富,生命依然足以成立。

若然基督信仰是我們生命的充足條件,那麼,有了上帝的信實,我們人生在世就足以成立。
充足,其他就不必要,就算於卑賤,於貧窮,於困乏,我因信我的神我就可以安身立命(my faith suffices)。相關的神學觀念是Providence of God,即神會供應足夠給我們。

這就是耶穌讚賞窮寡婦的道理:「雖然自己不足,卻把她一生所有的全都投進去了。」

正如另一段經課列王紀上17:8-16提到,以利亞對撒勒法的寡婦表示:
「14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罈內的麵必不用盡,瓶裏的油必不短缺,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
15婦人就照以利亞的話去做。她和以利亞,以及她家中的人,吃了許多日子。
16罈內的麵果然沒有用盡,瓶裏的油也不短缺,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

今日我想同大家分享的,是:「有餘與不足,照見信仰的多餘與充足」。
(Unnecessariness and insufficiency reveal the unnecessariness and sufficiency of our Faith.)

5. 祈禱結束 (Ending prayer)

讓我借詩篇146章1至10節作為禱文,讓我們一起低頭祈禱結束:

1哈利路亞!
我的心哪,你要讚美耶和華!
2我一生要讚美耶和華!
我還活著的時候要歌頌我的神!
3你們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
他一點也不能幫助。
4他的氣一斷,就歸回塵土,
他所打算的,當日就消滅了。
5以雅各的神為幫助、
仰望耶和華-他神的,這人有福了!
6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
他守信實,直到永遠。
7他為受欺壓的伸冤,
賜食物給饑餓的人。
7他為受欺壓的伸冤,
賜食物給饑餓的人。
耶和華釋放被囚的,
8耶和華開了盲人的眼睛,
耶和華扶起被壓下的人,
耶和華喜愛義人。
9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
卻使惡人的道路彎曲。
10耶和華要作王,直到永遠!
錫安哪,你的神要作王,直到萬代!
哈利路亞!

但願:榮耀歸於聖父、聖子、聖靈,三一的神。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