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4,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躑躅邊城(梁元生教授)2012.9.2

語音(廣東話): 主題:躑躅邊城
證道:梁元生教授
經文:使徒行傳16:1-10

“保羅來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裏有一個門徒,名叫提摩太,失信主之猶太婦人的兒子,他父親卻是希利尼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稱讚他。保羅要帶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猶太人,都知道他父親是希利尼人,就給他行了割禮。他們經過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定的槼條,交給門徒遵守。於是眾教會信心愈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

聖靈既然禁止他們在亞西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到特羅亞去。在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爲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聼。。。”

一、引言:人生的驛旅

人生如客旅。Life is a journey! 我們的一生就好像幾十年的旅程。有些人的旅途很長,要走八、九十年,甚至過百年;也有些人的人生旅程較短,只有三數十年,甚至更短。然而,人生的旅途也並不是長的就好,短的就差;基督和佛祖,在人間世不過短短三十多年,但所成就的是千古的功業;而有些人的人生旅途漫長而顛簸,舉步維艱,一步一腳印,一步一艱難;走得辛苦,並不值得羡慕。人生的旅途,除了有長短之分,也有動靜之別。有些人一生中到處移動,流徙四方,不願長居一處;這些人喜歡流浪,喜歡旅行,到不同的地方,穿州過境,迎接新事物,接受新環境的挑戰,人在旅途,才覺得人生可貴。但也有人不太喜歡人在旅途的生活,所以不願到處走動,而只願長期停留於一個地方,生於斯土,長於斯土,並歸於斯土。他的一生,不願意事常移動,而樂意長期停留於一個地方:最好是出生之地也是成長之地,甚至也是終老之地,越少移動越好,因爲移動帶來轉變,也帶來適應;他的comfort zone,就是他最熟悉的環境。

在初期教會的信徒中,有些人是長期定居一城的,離尤其是住在耶路撒冷的許多信徒,他們長期定居聖城,雖然常常接待每年來自不同地方到耶路撒冷來朝聖的人,但他們自己卻不太願意到處走動;但也有喜歡到處去的人,例如保羅。有些人常在驛途,可能是從商,從軍,或是出於喜愛流浪的個性,但保羅卻是爲了傳揚福音的緣故。

起初他的腳跡只在中亞西亞的猶太人世界,往返于耶路撒冷、安提阿、以哥念、加拉太和以弗所之間,很少踏足馬其頓和希臘等外邦人的世界。

在今天所讀經文當中,我們看到一個突破:跨越邊界(border crossing)的突破。就是保羅決定踏出他所熟悉的地域,來到一個從未經驗過的新的地方,那就是馬其頓。馬其頓的呼聲,或馬其頓的異像,這是我們常常聼到的宣教的信息。今天我不准備以此爲主題,今天我要講的只能是保羅往馬其頓宣教的”前傳”,主要重點集中在保羅往馬其頓之前在每西亞邊界停留的那段短暫的日子。

二、來到了邊城 (We”ve come to a border town)

在使徒行傳十五六章的開端,我們看到保羅、西拉和提摩太在以弗所、加拉太等地方遊行佈道之後,來到了每西亞。聖經告訴我們,那裏是邊界。過了這個地方,就是另外一個羅馬帝國的管轄區。大致來説,在羅馬大帝國版圖覆蓋之下,各個地區,除了管轄的人有所不同,連地方上的居民、種族、文化和生活習慣也有所不同。換言之,馬其頓代表著的是一個外邦人合異文化的世界。保羅和提摩太,來到每西亞的邊界上,他們在邊境的一個城市城市稍作停留。讓我們來思想一下:他們到了邊城。他們在這裡做些甚麽?有甚麽樣的經歷?這是今天第一個我想和大家思考的問題。

首先,我想大家注意的是保羅的自覺性(self-awareness)。保羅清楚知道自己到了邊城。他明白自己的處境,也知道自己需要面對一個重要的抉擇,那就是:往前走,跨過邊境,抑或掉轉頭,找回頭的路。邊城,就是一個需要抉擇的時候:是跨越邊界,或退後不前?到了邊城,就需要抉擇。人生的旅途上,有規範,也有邊界。我們到了邊城,那時,我們需要作出選擇和決定。Its time for decision,或者說It”s the deciding moment。問題是:很多時候,我們走人生的路,一路漂泊,也不知道人在那裏,身在何處,不知道自己的處境;換言之,我們到了邊城,卻不知道到了邊界,不知道應該要做的抉擇。所以我想借這個故事先問問大家:在你的人生旅途上,你知否當前身在何處?在你的人生旅途上,你是否來到了邊城?你有沒有需要做前進或後退的決定?

我來到了邊城!I”ve come to the border town.這是一個對自身處境有所認識,有所了解之後的的覺悟。It”s a sense of awareness, self-awareness.是一種自覺性。 如果你對自身處境一無所知,一無所感,那些發生在保羅身上的事情,當然也不會發生在你的身上。

保羅、西拉和提摩太來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都清楚身在邊城。聖經告訴我們,他們有這樣的經歷:首先,16章7節說:”他們想往庇推尼去,但神的靈卻不許。”然後,第8,9節說:”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到特羅亞去。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

以下我想和大家仔細思想一下保羅在邊城的那段日子的經驗,特別是在特羅亞城裏的那一夜。

我們從聖經看到,保羅來到邊城時,第一個反應是不要越境,而要轉往他處。他們想要去的地方是庇推尼。我查了一下地圖,發現庇推尼是在每西亞以北的地方,同屬於小亞細亞,但馬其頓和腓立比,則在海的西邊,現在是屬於歐洲的範圍。換言之,保羅來到歐亞的邊境。他初時不要渡海到歐洲,而願北行到庇推尼,即黑海的南岸。就在這時,來自上帝的干擾,讓他改變了主意。聖經沒有把細節說得清楚,只說”(他們)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7節)

你想這樣做,但耶穌卻不許。這是保羅在邊城的第一種經驗–禁制的、拂逆的、負面的經驗。

來到人生邊城,你不能順著自己的意思走,你會聽到上帝的靈向你說不。Do you hear God saying “No”to you? 上帝的干擾(God”s intervention)不是很舒服的經驗。其實,不要說耶穌說不,任何人向我們說不,也都是難受的經驗。

躑躅邊城,第一種經驗,是聽到上帝說不!

躑躅邊城,第二種經驗,是看到異象。對保羅來説,是馬其頓的異象。

聖經說:保羅他們越過每西亞,到了特羅亞。特羅亞更是頻海的邊城了,再往前行,就要越境,到達羅馬人在馬其頓建立的管治區了。第9節這樣說:”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向要往馬其頓去,以爲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聼。”

一個邊城的長夜,那被上帝說不之後的難過仍然鬱結在胸,保羅是肯定難以安寢入眠的了。就在充滿鬱悶、彷徨和不安的時候,躑躅邊城,保羅看到了異象:跨越邊界,到馬其頓去!

聽到神說不,他們就不去;看到神使者說去,他們就”隨即往馬其頓去”。保羅在每西亞及特羅亞的屬靈經驗,很值得我們細心體會和學習。當我們細心聆聽之時,我們會聽到耶穌的聲音,引導我們走前路;當我們睜開眼睛之時,我們會看到異象,幫助我們鼓起勇氣,跨過邊界,接受新事物和新挑戰。

三、跨過了邊界(after border crossing, what”s next?)

一直以來,解經的學者和講道的牧師講道”馬其頓的異象”或”馬其頓的呼聲”這段經文時,所注目和強調的是向外邦人傳道的這一點。今天我想從另外的一些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它們共同的背景是”跨越邊界”。一般而言,保羅王馬其頓去,象徵著跨越國界和跨越文化的樊籬,把福音帶出猶太人之外的世界。但在我看來。可能還有更深一層和更廣闊的意義。

讓我們來看看保羅一眾離開特羅亞,進入馬其頓境之後的幾件事:

第一, 他們在腓立比遇見一個賣紫色布的婦人。(跨越性別的樊籬)

由十六章十一節起,就記載著保羅坐船離開特羅亞,進入馬其頓境,第一個站是撒摩特喇,但沒有停留,就經過尼亞波利,來到腓立比。12節說:腓立比是馬其頓的頭一個大城,也是羅馬的駐防城。他們在這裡住了好幾天。就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幾件事,也是我要拿來和大家討論的事。首先是賣紫色布的婦人。十四節那裏說: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素來敬拜神;她聽見了,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聼保羅所講的話。她和她一家因而都領了洗。

這是保羅在馬其頓的第一顆果子。婦人呂底亞,商人呂底亞。保羅跨越邊界,在馬其頓接觸到的異邦人,是一個做生意的女人。這一定是在保羅意料之外的。怎麽這樣說呢?因爲在異象中保羅所看見的馬其頓人,他站著求他說:請你來馬其頓幫助我們。看著段經文的前文後理,我們推斷他很可能是個男人。見到呂底亞,是一個沒有料到的事。同時,這也反映出保羅到馬其頓,不單使福音跨過了政治上的樊籬,也跨過了性別的樊籬。

第二, 他們在同一個地方遇到一個被鬼附身的婦女。(跨越階級的樊籬)

十六節說:他們往禱告的地方去,有一個使女迎面而來,她被巫鬼所附,用法術叫她主人大得財利。保羅把鬼從她身上趕出來,令到她的主人十分氣憤,教唆人把保羅和友人都抓到監牢裏。這也是一個女人,一個無名無姓的女人,一個卑下的女人。保羅把鬼趕出來,讓她重拾新生,過正常人的生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跨過國界的保羅,不單跨過性別的樊籬,也跨過階級的樊籬。

第三, 他們被関在監牢裏,遇見禁卒,並帶領他全家得救。(二十至四十節)這裡,我們還看到另外一層樊籬:監獄的樊籬,或鉄柱的樊籬。這個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我的時間也不多,所以現在暫時就不展開了。

四、結語

最後,讓我總結一下今天的講道如下:

人生就像旅途,我們常常都在旅途上。途中我們有很多不同的際遇,也到過不同的地方。今天所要講的題目叫「躑躅邊城」,講的是在邊城發生的事。那裏會有上帝的提醒和督責,甚至祂會向你說不;那裏會有神的使者帶來異象,要你跨越邊界:文化的邊界、國族的邊界、政治的邊界。但這還不夠,當你跨越之後,還要進一步跨越其他的鴻溝:性別的邊和階級的邊界,最終,我們可能要面對的是肉身的囚禁:被監牢的鉄枝困住也罷,或者就被自己這個肉身的臭皮囊困住也罷,最終我們要跨過這個監禁的邊界,才會得到真正的釋放。

躑躅邊城。請你反思一下你所走的人生路,是否到了邊城?如果你自覺是來到邊緣地,來到border town,那麽,請你傾耳靜聽主示,請你睜眼等待異象。

聆聽,睜眼,反思。躑躅邊城。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