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泰然安心何處求(林豪恩先生)2013.8.18

語音(廣東話):
題目:泰然安心何處求
經文:路加福音12:13-21節
證道:林豪恩先生

一.引言
在香港生活,你覺得這個城市安全嗎?幾年前,有一對來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的年青夫婦,認為香港是一個很危險的地方。為甚麼呢?原來,他們來香港之前把幾套「古惑仔」電影都看過,因此,以為黑社會橫行霸道,街頭械鬥,打家劫舍,是香港的常態。

事實上,和其他地區比較,香港算是安全的地方。根據政治及經濟風險顧問公司在2003年11月發表的調查,香港被評定為亞太地區最安全穩定的地方,例如,這裏少有集體暴力衝突,罪案率為亞洲最低。根據香港大學於2011年進行的公眾意見調查結果顯示,有95%受訪者認為香港的日間環境是安全的,有76%受訪者認為香港的夜間環境是安全的。(維基百科)

香港是安全的城市,不過,諷刺的是,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人,卻非常欠缺安全感,常常感到不安和焦慮。是甚麼令香港人如此缺乏安全感呢?1997年樓股皆升,經濟好景的時候,《社會指標》調查發現,有52.6%表示經常憂慮會失去工作.另外,50%認為香港僱員沒保障;65.6%的受訪者認為難以信任他人;84.7%感到現在擁有的東西將來將會失去。在經濟好景時,香港人都沒有安全感,更遑論金融風暴之後,泰然安心的日子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雖然是難求,但無憂無慮的生活仍然是作為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期望,這期望也是古往今來人類的共同追求。今天的福音經課耶穌就講述了一個相關的故事,並且藉著故事的主角追求安逸快樂的過程,揭示出當中的迷思和陷阱。讓我們閱讀這個故事,以及耶穌後續的教導,尋找一點追求泰然安心的啟迪。

二.經文
12 : 13 人羣中有一個人對耶穌說:「老師!請你吩咐我的兄弟和我分家產。」
12 : 14 耶穌對他說:「你這個人!誰立我作你們的判官,或給你們分家產的呢?」
12 : 15 於是他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自守,躲避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於家道豐富。」
12 : 16 然後他用比喻對他們說:「有一個財主,田地出產豐富。
12 : 17 他自己心裏想:『我的出產沒有地方儲藏,怎麼辦呢?』
12 : 18 就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庫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裏好儲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
12 : 19 然後要對我自己說:你這個人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供多年享用,只管安安逸逸吃喝快樂吧!』
12 : 20 上帝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就要你的性命,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12 : 21 凡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

三.釋經與應用
1.以偏概全
這個財主追求安逸快樂的第一個迷思是以偏概全,以為只要找到一條鎖匙就能開啟所有的門,找到一樣東西就能滿足所有的需要,解決所有的問題。

12 : 16 「有一個財主,田地出產豐富。
12 : 17 他自己心裏想:『我的出產沒有地方儲藏,怎麼辦呢?』
12 : 18 就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庫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裏好儲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
12 : 19 然後要對我自己說:你這個人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供多年享用,只管安安逸逸吃喝快樂吧!』
12 : 20 上帝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就要你的性命,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12 : 21 凡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

財物的確是維持生命的基本需要,溫飽不保,生存也受到威脅。財主的迷思,不在於他對財物的需求和儲備,而在於他以為財物能夠滿足作為一個人的所有需要。

生活在現代的城市人,其實非常了解這位財主的想法,一方面,我們更體會到錢財的重要,另一方面,我們更受到收入不穩定的威脅。職場的無情、專業科技變換的快速,與中年求職的艱難,警告著這一代的人,必須快速累積財富,否則難以安逸。因此,我們都與財主有著相同的渴望──就是在最短的時候之內可以找到足夠一生使用的錢。有了足夠的金錢,就不會再被焦慮和不安困擾。

最近有一位公眾人士在立法會發言說 :「四五十歲人都沒有物業,沒有土地,是廢人」。話雖然說得難聽,但不幸地這可能確是一眾男士的焦慮。期望快速地累積財富,不一定自私,作為男士,上有高堂,不有妻兒,我們只是盼望自己能夠盡責任,賺得足夠的金錢供養父母,養妻活兒而已。

將心比己,故事中的財主的想望其實乃人之常情,並不為過。不過,耶穌卻知道人很容易陷入替代的困境,就是當我們以為有一樣東西能夠解決問題,我們便會以這東西去替代甚他事物,縱使知識上我們明白甚他事物都有其重要性,但現實的結果往往就是忽略了其他事情。例如:一個人把控制體重的把盼望完全寄託於減肥藥的時候,他很可能會以藥物去代替控制飲食和做運動。因此,耶穌指出,財主的想法雖然看來合理,卻是危險的,因為他「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V21)「一生何求」這首歌的其中兩句歌詞也道出了這種危機:「一生何求?常判決放棄與擁有,耗盡我這一生,觸不到已跑開,一生何求?迷惘裡永遠看不透,沒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有些人拼命賺錢以改善生活,卻因此而賠上了健康,結果沒有機會享受預期金錢會帶來的快樂。有些人以為用盡心思和時間賺多點錢為家人帶來多一點幸福,不幸的是,家庭關係可能因為他的缺席而受到影響。

耶穌評論過財主的想望和行動後,接著以此教導他的門徒:

12 : 22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
12 : 23 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

耶穌的請門徒們想一想真正重要的是甚麼?努力賺錢最終的目的是甚麼?下面這個故事可能也會給我們一點啟發。

有一個美國商人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碰上一個打魚回來的漁夫。他問漁夫:「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

漁夫說:「才一會兒功夫就抓到了。」

美國人再問:「你為什麼不多抓一些魚?」

漁夫覺得不以為然:「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吃了!」

美國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幹什麼?」

漁夫解釋:「跟孩子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晚上到村子裡跟兄弟們喝點小酒,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過得充實忙碌呢!」

美國人幫他出主意:「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我倒是可以幫你忙。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就可以抓更多魚,再買更多魚船,然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然後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工廠,控制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小魚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後到紐約。在那裡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事業。」

漁夫問:「這又花多少時間呢?」

美國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然後呢?」

美國人笑著說:「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當皇帝啦!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到時候你就發啦!就可以幾億幾億地賺!」

「然後呢?」

美國人說:「到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晚上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囉!」

漁夫疑惑地說:「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

有一些事物很重要,但它可能只是成就目的的一種工具,耶穌提醒我們不要以此取代目的本身,不經意地取代其他事物,避免陷入財主「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危機。

2.自我掌控取代上天恩典
12 : 18 就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庫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裏好儲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
12 : 19 然後要對我自己說:你這個人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供多年享用,只管安安逸逸吃喝快樂吧!』
12 : 20 上帝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就要你的性命,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財主的故事讓我們想到第二個尋找泰然安心的生活的迷思,就是要求自己掌控未來,要求自己解決自己的所有需要,不假外求。這樣的要求是一種迷思,也反映著財主「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無奈後果。如果不能信任上帝,甚至把上帝排拒於世界之外,人除了要求自己,還可以仰望甚麼呢?財主這方面的迷思,是可以明白的。自給自足令我們感到安全?還是要看別人面色感到安全呢?未來按自己的計劃實現令我們感到安全,還是受制於變幻莫測的未來安全呢?然而,財主的故事卻提醒我們,危機在於當我們越追求自給自足,越要求掌未來的時候,我們其實正在為自己建造一個封閉的世界,一個不受外力影響的世界。可惜這樣的世界只是我們的構想,現實並不存在。其中一個必然不能排拒的外力就是上帝,正如故事中上帝對財主說的話所揭示的:『無知的人哪!今夜就要你的性命,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如果我們好像這位財主一樣,要求排拒所有外在的干擾,要求絶對的確定才感到安心,那麼,我們就只有繼續焦慮不安地生活。因此,耶穌請門徒反省:

12 : 25 你們哪一個能藉着憂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12 : 26 這最小的事你們尚且不能做,何必憂慮其餘的事呢?

人需要控制未來,才能夠安心,但又不可能控制,可以怎樣呢?耶穌鼓勵他的門徒相信宇宙間有一樣事情叫做恩典,仰望這種恩典去突破我們對人生的那種需要控制但又控制不了的困局。如何發現這種恩典呢?耶穌並不是對門徒保證凡事稱心滿意,而是邀請門徒把眼睛從自己的焦慮轉移望向廣闊的天空:

12 : 24 你們想一想烏鴉:牠們既不種也不收,既沒有倉又沒有庫,上帝尚且養活牠們。你們比飛鳥要貴重得多呢!
12 : 27 你們想一想百合花是怎麼長起來的:它也不勞動,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些花的一朵呢!
12 : 28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上帝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如果要求自我掌控以達至泰然安心是緣木求魚的話,接受世事難料,相信就算有我們不想發生的事情出現,上帝也會以恩典承托,會否是另一個更好的選擇呢?懷著這樣的信念,會否更能夠幫助我們面對順逆不定的人生呢?

在一個中國南方的農村,父母都以能夠為兒子建屋娶妻為己任和成就。一個貧窮的家庭要建一間屋,可以想像其中的沙石磚瓦需要多少年月去累積。為了兒子將來成家立室,這位媽媽在兒子斷奶後,就開始出海掏海。那一次,這位媽媽又再出海,小艇不知何故翻沉了。當時兒子尚幼,她等不到兒子叫一聲媽媽就離世了。

如果媽媽在天有靈,最掛心的,可能並不是兒子甚麼時候懂得叫媽媽,而是沒有父母愛護的兒子能否活下去?如何活下去?

開放的世界是會有意料不到的事情發生的,然而,正因為這世界是開放的,恩典就能夠進入這個世界,讓相信恩典的人能夠不被惶恐及不安吞噬。

這位媽媽的兒子雖然沒有自己的房屋,但仍然活了下來;就是現在,他仍然沒有屬於自己的居所,卻有人願意嫁給他,讓媽媽對他成家立室的心願實現;雖然他沒有經驗過父母的愛護,但沒有阻礙他學習成為一位負責任的父親。

如果這位媽媽在天有靈,她會看見上帝在他兒子的人生路上擺放了恩典,這不是她計劃的,也不是她能力所及的。當她的兒子讀小學的時候,老師發現這位男孩營養不良想幫助他,於是請這位男孩放學後留校協助老師,藉此帶他去吃營養豐富的午餐。

耶穌藉著這個財主的故事提醒我們,不用為自己建構一個完全掌控的世界,以獲取安心,相信上帝以恩典相待,並且放眼觀看,發現恩典,才是通往安心的路。

3.焦慮自保取代人生追求
財主的故事揭示第三種追求安逸快樂的迷思,正正就是因為追求自己的安逸快樂。有些事情非常吊詭,一個以要求自我掌控的人,往往更容易被掌控不了的事情激怒;一個追求無憂無慮的人,往往有憂慮不盡的事情;一個以無病無痛為首要關注的人,往往經驗都身體不適帶給他的苦惱。故事中的財主花盡心思追求安安逸逸吃喝快樂的生活,始終都嘗不到安安逸逸吃喝快樂的滋味。這並不是因為財主沒有能力,以今天商業社會的角度來看,他非常有能力的生意人。我們試想想,這年農作物豐收,對於當時的農村經濟狀況有甚麼影響?按常理,糧食供應增加,價格便會下降,價格下降,那些平日餓著肚子的窮苦大眾,就可以吃多一點。可惜的是,村民和工人並沒有得享豐收的好處。為甚麼呢?因為財主囤積居奇,把糧食待價而沽,藉此賺取更高的利潤。12 : 20 上帝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就要你的性命,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這位財主不願意與村民分享豐收的成果,後果是他自己也享受不到豐收的成果。

耶穌接著教導他的門徒若要突破憂慮懼怕的奴役,就要重新審視人生的追求,調校生命的方向和目標。

12 : 29 你們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掛慮。
12 : 30 這都是世上的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要這些東西,你們的父都知道。
12 : 31 你們只要求他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
12 : 32 你們這小羣,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
12 : 33 你們要變賣財產賙濟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和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
12 : 34 因為你們的財寶在哪裏,你們的心也在哪裏。」

有一位女士的經歷告訴人們,過份注視自己未必能夠幫助自己;反而把眼目關懷他人,把自己所有的,甚至是所失去的與人分享,竟然成了自己的拯救。

這位女士十多年前在兩年內先後失去了兒子和丈夫,她傷心欲絕,更懷疑患上了抑鬱症。為了不想女兒擔心,她於是主動向有關組織求助,希望能早日走出陰霾。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內心仍會十分傷感。與其坐著甚麼都不幹,她接受邀請做義工關心跟自己同病相憐的喪親人士。當義工幫助別人,原以為自己只是施予,別人接受和得益。殊不知在幫助其他喪親人士的過程中,陳太覺得本身的傷痛同樣得到醫治。她眼見別人的情況跟自己的遭遇相似時,不是自憐自己的悽涼,反而覺得世界上還有其他人同樣受苦,自己並不孤單,生命的苦也本是平常。被陳太關懷的喪親人士,也覺得有過來人的明白和支持,便能夠重拾希望和信心,繼續努力活下去。她不是忘記了自己的悲傷,只是她將內心的悲傷化為幫人的力量,並為自己不幸的遭遇賦予新的意義,這樣,她跳出了生命的幽谷,活出人生的彩虹。(節錄自:黃志安「化悲傷為力量」)

四.總結
耶穌曾經對他的門徒說:「得着性命的,要喪失性命;為我喪失性命的,要得着性命。」(馬太福音10:30)。通往泰然安心的道路,就是把自己交托給那位以恩典待我們的上主,願他的美意在我們身上成就。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