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的愛(陳衍昌法政牧師)2019.12.8
講題:超越的愛
經文:哥林多前書13章1至13節
講員:陳衍昌法政牧師
一。引: 超越的愛
愛,具有超越、改變、轉化、提升的力量。
約翰21:15-19 ;林前13:1-13 愛篇
愛,是「道成肉身」;多於意念本質,必須付諸行動:
愛是放下,進入處境。本色化,見於「道成肉身」的行為。在聖公會慶祝在華100周年的硏討會,本人以Trinity inspires: the witness of a young cathedral 為題分享本色化的信仰意義,把「道成肉身」理解為「拒絕把生命鎖定於在時間和空間的某一點」。唯有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顯得更豐富,正如主耶穌自己所説:「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下
二。基督的愛超越個人,找到和歸屬家
更豐盛生命的其中一個指標,可以說是超越個人的局限,找到更大的歸屬感。聖保羅在以弗所書有以下的教導:
「這樣,你們不再是外人或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裏的人了。」
以弗所書 2:19 RCUV
https://www.bible.com/139/eph.2.19.rcuv
在2014年,我在英國南部一間曾經事奉的聖公會教會崇拜,親身體驗到聖保羅這些說話的含意。當天的講員是剛剛從對䡓大學(University of Durham)退休,大名鼎鼎的新約聖經學者鄧雅各(Professor James Dunn),崇拜後茶會。他知道我認識他一位學生盧龍光牧師,傾談間他告訴我:我是循道會會友,在這裡找到了家。
鄧教授的話肯定了基督的愛,叫我們連繋和歸屬於以祂的愛為根基的家。
因此,愛首先叫人超越自我,進入以愛為基的家。努力學習以愛的行動,放下以往麻木不仁,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正如我個人十分喜歡的祝福內容:平安進入世界,勇敢為人,保持善德,勿以惡報惡,鼓勵灰心者、扶持軟弱者、援助困苦者,愛主事主,在聖靈的能力裏歡欣喜樂。
三。愛叫人認識人生階段的無知
「我作孩子的時候,說話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長大成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我們現在是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 ;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認識的有限,到那時就全認識,如同主認識我一樣。」
哥林多前書 13:11-12 RCUV
https://www.bible.com/139/1co.13.11-12.rcuv
聖保羅這些話,提醒我們人類知識的有限, 有幼兒到少年,少年到青年,中年到晩年,都有階段的局限。然而, 最大的謬誤是基於對自我形象的了解。
離世不久的現代天主教教育家保羅費哀里(Paulo Freire)對人性的體會是最為透徹的洞悉:世代以來各國各族之中,不仁不義的世道人心,導致弱者備受欺壓的情況無處不在;基於這些情況,他認為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喚醒良知, 在他看來,喚醒良知的教育,正人類與生俱來的召喚(ontological vocation)。證諸於發生於香港各區、中大和理大的近日事件,豈非至理名言?
四。愛呼喚人以基督的心為心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他本有上帝的形像, 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同等 ; 反倒虛己, 取了奴僕的形像, 成為人的樣式; 既有人的樣子, 就謙卑自己, 存心順服,以至於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立比書 2:5-8 RCUV
https://www.bible.com/139/php.2.5-8.rcuv
大理國君主段(智興)王爺 —>一燈大師
瑛姑(劉瑛),嬰兒被裘千仭鐵掌打傷,段王爺拒絕為嬰兒療傷。瑛姑懷恨在心,設計幫助郭晴黃蓉闖過 一燈大師四大弟子:漁、樵、耕、謮闞口,獲得一燈大師,現為南僧(前稱南帝)動慈心用一陽指為黃蓉療傷。瑛姑則算準時間,現身攻擊一燈。一燈原來一早己領到她的計謀,欣然面對他捨王位作僧人前的愛妃瑛姑的復仇。這故事告訴我原來愛能夠叫人徹悟改變。
事實上,新約聖經約翰福音也記載了相同的故事: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 西門.彼得 說:「 約翰 的兒子 西門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彼得 對他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 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 約翰 的兒子 西門 ,你愛我嗎?」 彼得 對他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 耶穌第三次對他說:「 約翰 的兒子 西門 ,你愛我嗎?」 彼得 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無所不知,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輕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
約翰福音21:15-18 RCUV
https://www.bible.com/139/jhn.21.15-18.rcuv
在這裡,我想到聖保羅寫給哥林多信徒的另一段說話: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是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好使你們因他的貧窮而成為富足。」
哥林多前書8:9 RCUV
https://www.bible.com/139/2co.8.9.rcu
近兩年,我在溫哥華女兒和女婿的見證,叫我對這經文有新的體會。他們為了讓大女兒在數學科趕上水平,把她送到每學費高達加幣40000元的私校上學,Eaten Arrowsmith Magnussen School.
她現在這學校完成了兩年的課程,今年將會是最後一年,然後便會回歸主流學校。她的經驗告訴我們,她缺乏信心的數理科目都明顯進步了。
五。結語:鳴鑼響鈸的警告
我家一對書架上文字很矛盾:Do as I say, don’t do as I do!這是基督徒的大忌。
多年前遊劍橋,發現了一段有趣的諺語:
為什麼學習?Why study?
學習越多,懂得越多;The more I study, the more I know.
懂得越多,忘掉越多;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forget.
忘掉越多,懂得越少;The more I forget, the less I know.
那麼,為什麼學習?. Then, why study?
事實上,這幾句說話,和愛篇起頭的金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姑且稱之為:
為什麼為善?
我若能說人間的方言,甚至天使的語言,卻沒有愛,我就成為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我若有先知講道的能力,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齊備的信心,使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了甚麼。 我若將所有的財產救濟窮人,又犧牲自己的身體讓人誇讚 ,卻沒有愛,仍然對我無益。」
哥林多前書 13:1-3 RCUV
https://www.bible.com/139/1co.13.1-3.rcuv
談到這裏,在我們又回到了原來的起點:愛是行動。
不錯,愛,特別是基督徒的愛,並不可以停留在抽象的本質和意念之中。
這一點,著名的文學家和神學大師魯益師(C.S. Lewis)在《四種愛》(The Four Loves) 的序言中,用一個比喻説得最清楚,他指出:透過實踐上的努力,讓自己一步一步靠近主。
假設我們的家位在山谷裏,而我們現正走在回家的山道上。中午時分,我們來到一處崖頂,我們的家就位於山崖底下。從空間上來説,我們這時離自己的家非常接近,擲一顆石子下去,甚至可以打得著屋顶。但我們不是攀岩專家,無法就這樣垂直往下爬。要回家,只能繞路而行。在迂迥續 繞道的過程中,我們反而比站在崖頂上的時候離家更遠了。
站在崖頂上,我們確實離家更近,但這種近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站在崖頂上愈久,就愈晚才回得了家。
根據創世記的說法,我們與生俱來帶有上帝的形象;不過單靠與上帝形象上的相似,並沒法使我們多接近多一些。只有在行動上的接近、實踐上的努力我們才有望更接近祂。
讓我們同心祈求上主,幫助我們常以鳴鑼響鈸為警誡,努力尋求行動的見證,讓愛的行動改變自己,帶動自己,超越原來的我,每一天,每一刻都認主日深,愛主日親,隨主日近!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
地址 Address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 |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