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0,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從迦密山回望世界(梁元生院長)2018.7.29

語音(廣東話):

從迦密山回望世界(梁元生院長)2018.7.29 (圖1)主題:從迦密山回望世界
經文:列王紀上18章17-22節 ;馬可福音6章14-29節
證道:梁元生院長

一.前言:噢,是”以利亞”!

今天早上我們讀的經文,取自新約馬可福音六章14-29節。在那裏我們看到一幕令人驚悸和震撼,以及充滿戲劇性的場面,。首先,從經文的記述,我們看到一個正在舉行的華麗而熱鬧的宮廷餐舞會。希律王在宮殿中招待賓客,衣香繽影,酒池肉林,來賓有羅馬將領和本地士官, 正是冠蓋雲集,高朋滿座,場面極其熱鬧。席過片時,忽然閒大家屏息靜氣,定睛看著一位美少女登場,她婀娜多姿,隨歌起舞,艷驚四座。主人希律王也全然陶醉,舞蹈表演之後和少女傾談幾句,然後,宴會繼續舉行。但故事還沒有結束,高潮卻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王的手下官員由宮廷的側門走進來,手裏托著一個大銀盤,像上菜時的樣子,銀盤上面罩著蓋子。大家再次靜默,鴉雀無聲。就在此刻,希律王下令打開蓋子,嘩啦啦,老天爺,這次可不得了!原來銀盤上面載著的並不是什麼山珍海錯或美味佳肴,而是一顆人頭,一枚血淋林的首級。頸上鮮血未乾,是剛砍下來的人頭。衆人目瞪口呆,那是誰?但有人不期然地叫了出來:噢,是以利亞!

我們熟悉這段聖經的人都知道:被殺的人並非以利亞,而是施洗約翰。他因爲不滿希律王娶弟婦希羅底為后,得罪了這個婦人,暗暗懷恨於心,跳舞的少女是希羅底的女兒,因跳舞而得著王的歡心,答應為她做任何一件事。於是希羅底就吩咐女兒向王要施洗約翰的頭。這就是這段經文和這個故事的背景。這是個極具戲劇性和令人震撼的故事,但不是我今天要講的主題。我今天要說的是另一個也極具戲劇性及令人震撼的故事。那是發生在施洗約翰被殺之前將近一千年的故事。那故事的主角也出現在馬可福音六章的這段論述之中。

我想要大家注意的,就是這段關於希律王宴會的經文之前,群衆提到的一個人:這個個人就是以利亞。他的名字不斷地重覆地出現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上。每當以色列的群衆看到神跡,或者令人震撼的事,包括銀盤子裏的血人頭,總會不假思索的叫出「以利亞」這個名字。為什麼是以利亞?而不是別的人呢?我們要知道:以利亞雖然是猶太人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先知,但他畢竟是一個生活於九百多年前舊約時代的人!為甚麼以色列人遇到大事時總記起他,呼喚著他的名字?

明顯可見,以利亞是以色列人的集體記憶中一個極爲重要的核心人物, 這個記憶經歷千年而不斷,不止毫不褪色,反而隨時浮現,左右著以色列人的思想,牽動著他們的情緒,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和行爲。在各種不同的場合裡,他是猶太人首先想起的人;例如,在耶穌問門徒「我是誰?」時,他們認爲耶穌是甚麼人呢,他們就立刻想到以利亞和摩西;在耶穌登山變像的時候,門徒見到的也是以利亞和摩西。由此可見,在門徒的心目中,在猶太人的集體記憶裏,在絕大多數人的想象中,以利亞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會問:一個舊約時期的人,一個在過去歷史上出現過的人,憑著甚麼功績或做過什麼事情,叫猶太人長久地記住他及懷念他?換言之,怎樣才可以在民族歷史上留下印記?更重要的是,怎樣才可以在信仰傳統上留下一席位?

今天就讓我們從聖經上看一看這個猶太人歷史和集體記憶中最爲重要的人物-以利亞,檢視一下他這個人和他的世界。

二.以利亞和他的時代

如果各位記得,署理校牧林豪恩先生在前一個月主日崇拜的講道中已經介紹過以利亞這位舊約的先知。所以,今天在此我只簡單講述他的生平事跡。願意了解更多關於以利亞生平既其所行的神跡奇事,可以閲讀列王紀上一書。簡言之,以利亞是舊約時代的先知,生於主前(公元前)第九世紀。在他以前,猶太人曾經有過一段光輝歲月,在大衛和所羅門作王的時候,各族臣服,百幫來朝,堪稱盛世。但在所羅門王後期,國勢逐漸由盛轉衰,其後眾子爭權,國土分爲南北兩國,北國叫以色列,南國則叫猶大。兩國都沒有堅守祖訓,以耶和華為信仰的對象,反之, 他們沾染了外邦各族拜偶像之風,叫上帝厭惡。先知不斷告誡,但百姓仍行惡如儀。以利亞所處時代,就是眾民離棄上帝,侍奉偶像,爭權奪利,社會分化,貧富懸殊的時代。舊約列王紀上記載了許多關於以利亞的事跡,今天我們只拿出兩樁事情來討論和反省,第一件事是以利亞在迦密山和巴力先知的爭戰,第二件事是以利亞如何幫助陷於飢餓與死亡邊沿的孤兒寡婦。

首先,以利亞的時代是個信仰迷失,心靈迷惘的時代。當前的世界,當前的中國,當前的香港,同樣是秩序失衡,信念迷失,偶像充斥的社會。迦密山的爭戰代表著僅存的信徒(以利亞)以信心和原則對抗物欲橫流的洪潮和偶像泛濫的社會。以利亞代表著滾滾濁流中的一股清泉,是萬衆隨波逐流時的唯一堅持。當時,亞哈在位為王,皇后是耶洗別,信奉偶像巴力;她對猶太人諸多逼害,要所有的人都背棄耶和華,改信巴力。故此,許多猶太先知均被殺害,而拜巴力的人數則大大增加。對以利亞來説,他所信奉的耶和華上帝已經沒有許多的追隨者,他所面對的幾乎全是信仰迷失的群衆,異教風行,偶像處處。同行的人越來越少,堅守原則的人越來越罕有。信仰迷失的時代,也是自覺孤獨的時代。既有信仰覆亡的危機意識,又有孤單獨行的滄桑感覺。全世界都好像離開了耶和華,倒向巴力。列王紀上第十八章的描寫,就是他孤身一人與巴力的數百先知在迦密山比拼的畫面。耶和華的先知只剩下以利亞一人,而巴力的先知則有八百五十人。這是一個以勢欺人,以眾凌寡的場面,也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八百五十巴力先知,對一個人的以利亞。這是不公平的角力,不公平的競爭。每一個巴力先知,後面可以代表著不同的偶像,除了異教,還可以是錢財、權力、房產、成績、體面、虛榮感等等所造成的偶像。在這場不公平的競爭中,不要說亞哈這一邊的先知人數衆多,他還有數以千計的軍兵為後盾,軍隊、警察、威權和武力,皆是亞哈的支持者。換言之,以利亞所面對的,是宗教與皇權聯合的力量。這種巨大的力量,要借著競爭和比拼之名,要把耶和華僅存的力量和寂寞的聲音吞噬。這是以利亞時的社會:一個以勢欺人,以眾凌寡的社會。或許我們會說:這是古代時期的君權專制社會,現在已經一去不復了。真的是這樣嗎?

讀經至此,使我有無限的感慨。因爲我們當今所處的社會,也是一個以眾凌寡,以勢欺人的社會。在位而有權柄的以權謀私,鼓動民意的實則上是以眾凌寡,而立例和民意,大家都以競爭作爲比拼的準則。在大學裏也是如此,甚麼都以”競爭”為標準(Competition-based)去衡量表現、學問、研究和做人。教學要看學期末學生對教師的評分,而這評分有要拿來和其他老師,甚至不同院系教師來做比較;做研究也如此,你的文章有多少人引述,刊登你文章的期刊的學術分量有多重?大學排名,甚至你的科系在世界上排名第幾,都是今日教育界普遍應用的指標。在小學,甚至在幼兒園,也不能逃脫競爭及其造成的壓力。父母千方百計要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只有靠著各種辦法去搬動起跑綫,讓孩子得著先機。這個競爭和比拼的文化,在以利亞時代如此,至今仍是一樣。以競爭為名,鬬個你死我活。

我們回顧以利亞的時代,看迦密山上的大比拼和大角力,看到一場驚天動地的鬥爭:包括行雷閃電,天火焚祭,巴力先知被擊殺,以及後來的天降大雨,水淹大地。這是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鬥爭,而以以利亞的勝利終場。今天我們也許沒有機會看到一幅驚天動地的比拼場面,然而,隱伏在平和與微笑下的殺機和壓力,絕對不少於三千年前的迦密山時代。千年的比拼與角力,其實並未止息。

以利亞在迦密山與巴力的四百五十位先知對壘,凸顯了當時社會注重競賽和比拼的行爲。而這場比拼(confrontation)與競爭(competition)背後的精神, 正正是現代社會的標準和現代教育的特徵。換言之,今日的社會同樣以競爭和比拼作爲衡量成功的標尺,在競爭之中,同樣也會動員大衆,以眾凌寡,以強凌弱。而不同的是,在古代和現代的競爭中,有很不同的結局。 在舊約歷史中的這場競爭中,以利亞祈求上帝,降下天火,燒盡燔祭,以一人之力,打敗巴力數百先知和衆多的軍兵。這個迦密山的故事藉著以利亞的性格講出做人的三種特質:一是信心–就是對上帝的忠誠和依賴;二是勇氣–以一敵百,堅持原則和不隨波逐流的勇氣;三是能力–擁有一種從上帝而來的超凡力量。從以利亞身上我們能夠學會的三種功課是:有信心,有原則,和有能力。但是,在今天的競爭中,比較的是財富,是資源,是民意,是權力,而非向上帝的信心,道德的原則,和非凡的能力。

以利亞的時代,除了激烈的競爭與比拼,也是一個貧富懸殊和極之不公平的社會。以利亞從迦密山下來,所看到的不是錦衣美食,而是絕望和貧窮。聖經記載著他和窮寡婦的故事。這個寡婦死了丈夫,兒子也得病頻臨於死。家徒四壁,無食物以充飢,無生油以製餅, 無立錐睡覺之地。這時以利亞竟然來求她製餅療饑。她把家裏剩下最後一點麫酵也拿出來,那知越做越有;她也把瓶子裏最後的一點油拿出來,那知油越倒越有,流之不盡。這和迦密山的比拼一樣,也是個以少變多的神跡。我想藉這個”倒不盡的油”的故事來問一下各位,世界上真有這種以少變多,越用越有的事情嗎?你有一百塊錢,分給人十塊後,你還剩下多少?九十塊,對了。再分給人二十,你還剩下多少?物質,金錢,都不會源源無盡,終會有完結的時刻。你身上有甚麼東西是拿出去卻用不完的呢?甚麼才是以利亞的油呢?甚麼東西是倒出來卻流不盡的呢?我告訴你,你身上也有以利亞的油,是流不盡的,那就是愛心和同情心–愛護弱者,憐憫貧窮的人和關愛有需要的家庭和小衆。你付出的愛心和憐憫,是不會用盡的,反而是越用越多,無窮無盡的。這個神跡,後來在他的徒弟以利沙身上又再出現,救了另一個貧窮家庭和孤兒寡婦。(見列王紀下)原來,愛心,憐憫,施與和救助等迦密山的賦予,是善行,也是神跡,但都是可以重覆實施的(duplicable)。縱然是三千年前以利亞時代的神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種愛心的施與,無私的救濟,靠神而有的善心和神跡,仍然是會繼續不斷地湧現,為寡婦,為孤兒,為堅守信仰的人,為敬畏上帝的人,提供一曲”屋頂上的鳴奏曲”,借用數周前鄧瑞強博士的講題和電影錦繡良緣的主題曲。

三.從迦密山回望世界

今天我們探討和觀察以利亞的時代和他所處的世界:一個以眾凌寡,以勢欺人的世界,一個社會絕望,貧病交迫的世界。九百年後,我們聽到有人再次呼叫以利亞時,不再是亞哈王當政,不再是耶洗別為后,卻是羅馬帝國時代,是希律和希羅底勢力控制的時代,但仍然是權力專制,社會上充滿失望和絕望的時代,正因如此,才會有血淋淋的施洗約翰人頭放在銀盤上的情形出現;如是者又過了二千年,直到今天, 我們以爲再也不會有耶洗別和希羅底了吧?!錯了,我們環顧世界,信奉巴力的到處都有,以鮮血饅頭置於餐盤上的還是大有人在。從九世紀到一世紀,又從一世紀到二十一世紀,歷史經歷了千年的變化。但人性和這個世界改變了多少?貧窮和絕望還是這個世界和這個社會中的主要旋律,我們仍然在冀求一個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神跡,我們仍然在渴望油瓶裏有倒不盡的油,和用不完的麫酵。從迦密山回望這個世界,我們不期然地會用以利沙的話說:願那加在以利亞身上的靈,加倍的在我身上!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從迦密山回望世界(梁元生院長)2018.7.29 (圖1)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