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6,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問道的小孩(林豪恩先生)- 2010.1.24

語音(廣東話): 題目:問道的小孩(The inquisitive Lad)
證道:林豪恩先生
經文:路加福音2章41-52節

一. 引言
耶穌出場的時候是人生的甚麼階段呢?馬可福音及約翰福音的耶穌出場時已經是三十歲的成年人。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的耶穌出場時卻是一位初生嬰兒,或者可以說只是腹中的胎兒。因此,如果沒有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我們便不會有聖誕節的情景及想像了。不過,縱使嬰孩耶穌出現於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的記述中,篇幅卻只像過場一般的短促,鏡頭一轉,三十年就過去,這位嬰孩耶穌再出場的時候,就已經是成年人了。福音書的確沒有提供多少耶穌從嬰孩至成人之間的資料,因此,引來不少猜測,成為有趣的野史。

有一個傳說如此說:耶穌和一群兒童玩耍,有個孩子從二樓墜落摔死,其他孩子都嚇跑了,唯耶穌獨自留下。孩子的父母前來探視,只見死去的孩子和耶穌,便一口咬定是耶穌把孩子推下摔死的。耶穌雖然一再否認,他們堅決肯定是耶穌把那孩子推下摔死的。耶穌便從房頂上跳下,走到屍前高叫道:則農(孩子的名字),起來,告訴他們是不是我把你推下來的。那孩子立時起來說:你沒有把我推下來,你把我叫來了。大家都目瞪口呆。(「多默福音擇要」)。

另一個傳說:有一次,耶穌叫一棵棕櫚樹彎下來輕撫媽媽。又有一次,耶穌用泥土製作了十二隻燕子,然後拍拍手,十二隻燕子就飛走了。

還有其他的傳說,都是神奇有趣、娛樂性豐富。在新約聖經的四卷福音書中,只有路加福音有一個小段落記述了耶穌從嬰孩至成人的其中一個片段。這個唯一的片段所展示的耶穌是一位怎樣的耶穌呢?與這些傳說相比,又有甚麼不同呢?路加福音所展示的這位問道的小孩的形象,對我們有甚麼意義呢?

二. 經文
41每年到逾越節,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
42當他十二歲的時候,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
43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
44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
45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
46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裏,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
47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
48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
49耶穌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註?」
50他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
51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裏。
52耶穌的智慧和身量註, 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三. 釋經與應用

1. 問道的小孩令人:驚喜有時,擔憂有時
46他在殿裏,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
47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

一位十二歲的小孩,不是在聖殿外玩耍,不是在路上追逐,不是旁觀著成人的討論,而是在聖殿中與聖殿教師切磋交流,聽得明白之餘,還能問得合適,如此的應對能力,令飽讀經書的聖殿教師都驚喜萬分,寵愛有加,甚至讓這位問道的小孩坐在他們中間,有與他們平起平坐的意味。這位問道的小孩教聖殿教師驚喜的同時,卻也教他的父母擔憂。讓我們從另一個鏡頭看看。

41每年到逾越節,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
42當他十二歲的時候,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
43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
44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
45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
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

節期過後,拿撒勒的鄉民一同回鄉。叔伯兄弟,路上互相照應,十二歲的耶穌沒有跟在父母身旁,不是甚麼奇怪的事情。然而,整天都不見兒子的踪影,耶穌的父母要尋找兒子了。第一天找不到,第二天找不到,稍為代入,都感受到耶穌的父母的擔心和焦慮,也難免胡思亂想,往往越想越傷心,越想越擔憂。

這位孩子耶穌,有令人驚喜的時候,竟然也有令人擔憂的時候。他像誰呢?像我們的孩子,像我們每一個人的孩子階段。

2. 問道的小孩:聰穎有時,輕率有時
46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
47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
49耶穌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註?」

這位問道的小孩與聖殿教師的談話中,顯出他的聰明及應對能力,令聖殿教師也大開眼界;這位孩子耶穌回答父母的詰問時,也似乎大有道理。對於敬畏上帝的人來說,豈能隨便否定「以天父的事為念」這崇高的心意呢?然而,這位令人激賞其聰穎的孩子耶穌,卻同時又令人苦惱其輕率。

43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

無論刻意不告訴父母也好,忘記告訴父母也好,樂而忘返也好,在父母不知情之下,獨自留在距離家鄉幾天路程的耶路撒冷,怎樣說也不是令父母提心吊膽的行為。孩子耶穌難道想不到父母會為他擔心的嗎?體諒不到父母的關注及感受的嗎?

這位一方面聰穎,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同時又輕率,沒有兼顧父母的緊張及感受的孩子耶穌像誰呢?像我們的孩子,像我們每一個人的孩子時期。

3. 問道的孩子令人:激心有時,窩心有時
43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
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
49耶穌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註?」

兒子失蹤了幾天,相信約瑟及瑪利亞已經擔心及焦急得不得了。終於找到耶穌了,母親於是對他說:「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瑪利馬在此時如此說話,相信天下父母都認為是合理及適當的。然而,孩子耶穌竟然反問:「為甚麼來找我呢?」如果約瑟和瑪利亞如我們一般的情商(EQ),恐怕已經被氣得兩眼冒火,鼻孔噴煙。約瑟和瑪利亞果然有過人之處,他們不明白孩子耶穌所言所行的意思,卻把這些事藏在心裏,沒有大動肝火。

51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

雖然這位孩子令父母激心,但卻馬上跟隨父母回拿撒勒的家鄉。路加福音描述孩子耶穌整體來說是順從父母的,孩子對父母順從,最能夠令父母感到窩心。

這位有時令父母感到激心,有時又令父母感到窩心的孩子耶穌像誰呢?像我們的孩子,像我們每一個人的孩子時期。

4. 問道的孩子:身體成長有時,心靈成熟有時
52耶穌的智慧和身量註, 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路加福音指出,孩子耶穌不是一夜長大,他的身體按著自然的速度發育,他的智慧也從生活經驗中累積起來,他很可能也需要透過待人接物的成熟態度去獲得人們的喜愛,透過敬畏和順服得到上帝的稱許。

這位身體成長需時,心靈成熟需時的孩子耶穌像誰呢?像我們的孩子,像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

5.問道的孩子令人感到驚訝:像人多於像神
到底是偽經及傳說所描述的孩子耶穌像神的兒子,還是路加福音所記載的孩子耶穌像神的兒子呢?面表看來,當然是偽經及傳說所描述的,因為偽經及傳說描繪出一位擁有超凡能力的神奇小子,路加福音反而記載著孩子耶穌如鄰家的小孩一般地平凡。上帝來到人間,人們左看右看,前看後看,他都不像神,反而與一般人無異,這或許可以解釋為甚麼耶穌那個時代的人對他感到迷惑,甚至拒絕他。耶穌的同鄉,看著耶穌成長的拿撒勒人對此最有共鳴。耶穌長大出外傳道,有一次回到拿撒勒的家鄉,遭到自己同鄉輕薄地對待:

1耶穌離開那裏,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從他。2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裏教導人。眾人聽見,就很驚奇,說:「這人哪來這本事呢?所賜給他的是甚麼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3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姊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裏嗎?」他們就厭棄他。(馬可福音6:1-3)

耶穌在外面傳道時顯出的智慧和異能沒有受到同鄉熱烈歡迎,反而令他們質疑及感到厭煩。拿撒勒人可能會互相議論說:「耶穌不可能是神。如果他是神,那次他怎會如我的兒子一樣患病呢?如果他是神,那次他怎會在切割木材時弄傷自己呢?如果他是神,他為甚麼不變多些錢給父母,改善家庭生活呢?如果他是神,為甚麼他不是一夜長大,反而如我們的孩子一樣逐步成長?如果他是神,為甚麼不能叫所有人都喜歡他?如果他是神...總之,耶穌不可能是神,神絕對有能力令自己不受身體及時空的限制,又有能力免除自己於各種疾病及人際的困擾,而這位耶穌卻如我們一樣承受著這些限制及困擾。」

到臨死的一刻,耶穌也令人質疑他作為上帝的身份。百姓和官長都嘲笑他說:「他救了別人;他若是基督,上帝所揀選的,可以救自己吧!」(路23:35)與他同針十字架的其中一個犯人也說:「你不是基督嗎?可以救自己和我們吧!」(23:39)這些人的意思是:「耶穌,你雖然曾經行神蹟幫助過人,但你的神能不單止沒有為自己帶來甚麼好處,甚至不能為自己解除困境。我們綑綁你,你不能掙破;我們打你,你一樣痛;我們刺你,你一樣流血;我們把你打十字架,你不能自己跳下來。你只不過是如我們這些血肉之軀一樣的人而已。耶穌,其實我們曾經對你心存盼望,但你令我們失望,我們以為你來人間做神,但你竟然來人間做人。人間已經太多人了,不需要多你一個。人間需要的是一位神,一位可以幫助我們突破作為人的限制,免除人的軟弱,解除自然環境、人間疾苦的神。」

5. 神成為人,鼓勵人成為人
神竟然成為人,令所有人都感到難以致信。神成為人令人難以致信,因為有些時候,連人自己都認為做人實在太多限制,太多煩擾,太辛苦,連人自己都不喜歡做人,不想做人。

「唉 今日返學..心情好down 唔想做人… 今日返學派卷 跟住卷1唔合格…佢要我drop科之後重派埋drop科紙比我
但係我想讀落去 佢重話遲下會見我家長…打黎屋企…唉..
我咁廢…唉..」

「我失業到唔想做人
我今年24歲 失業了3個月 我覺得年青人搵工好難 讀展翅同毅進計劃又係垃圾 又冇用 讀完冇野學 間公司又唔請你」

「我同人吵架了,,, 仲要在GAME係咁SD信比我…. 大家一定要相信我…
完來是我最好朋友都心淡了…. 睇來我要改死主意… 我SD左封SORRY信佢都唔肯完X我… 心淡了… 想自殺了… 唔想做人了…」

「唔想做人,感覺做人好辛苦,好沈重,生活好大壓力,做人冇咩快樂,情緒好down」

(節錄自網上討論區留言)

人不想做人,因為作為人,存在著太多限制,也有太多事情不能如願,不能控制。有時考試成績不如願,有時人際關係不能控制;有時工作不如願,有時身體狀況不受控制;有時計劃不如願,有時情緒不受控制...還有太多的不如願及不能控制的狀況。有些人不禁發出慨嘆:「做人太麻煩了,太疲累了。」

對於人們不想做人的慨嘆,對於人們對自己的限制及處境諸多投訴,上帝沒有義正詞嚴地指責、沒有咄咄逼人地說服人做人的意義,甚至沒有拿出波板糖來引誘人繼續做人。上帝的回應,是道成肉身,自己成為人。作為人,祂沒有運用特權免除自己遇到的阻撓,沒有運用能力取消自己血肉之軀的自然感覺及反應,沒有運用能力去控制別人對他的態度。他如眾生一樣,需要懷胎十月才出生、需要照顧及時間才長大、心靈受傷會哭泣、身體受傷會流血、甚至免卻不了有人稱之為「大限」的死亡。

腓立比書2:6-8如此描述耶穌所經的路:

他本有上帝的形象
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
反倒虛己
取了奴僕的形像
成為人的樣式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
存心順服,以至於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

當人有時不想做人的時候,上帝不是來教人如何成為神,而是來教人如何做人;當人有時不想接受作為人的各種限制及無能為力的時候,上帝不是來教人如何變超人,而是來與人一齊經歷各種的限制及無能為力的感覺;當人處身死亡的恐懼之時,上帝不是來派發長生不老藥,而是來親自死在十字架上。道成內身的上帝,被稱為「以馬內利」,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上帝與我們同在,不再是概念,而是事實。上帝作為人的時候,也接納了人的各種限制及不能自控的際遇,並示範給人們看如何在這眾多的限制及不確定中按著上帝的旨意生存,我們又豈需要感到不忿及害怕呢?

希伯來書4:14-16節說:「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4-16)

上帝成為人,他對我們的處境的明白,不再是想像,而是親身經歷,所以,希伯來書告訴我們,他能體恤我們的軟弱,鼓勵我們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四. 總結
剛過去的星期日,學生團契參與「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的冬至探訪活動,代表協會走訪了二十多位四肢傷殘人士,聆聽了二十多個學習生存及學習生活的感人故事。

其中一位朋友在游泳池邊做熱身運動時,失去平衡,飛身跌入池水中。從此,頭部以下的身體就失去知覺。經過一段時間留院醫治,差不多要出院的日子,他猶豫著以後怎樣呢?最後,他給自己答案是「世界、社會就是現實,既然死不了,那就生存下去吧!」於是,他接受各樣訓練,重投學習,經過會考,進入大專。

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各人有各人的難處。我們也不用比較誰的處境艱苦,誰的處境不困難。無論在甚麼處境,正如那位四肢傷殘的朋友所說,既然死不了,那就生存下去吧!既然生存下去,就盡力生存得豐富及精彩吧!

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願人類社會也彼此扶助,使大家都能夠生存,並且生存得珍惜生存。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