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新年有「道」、與「祂…(許開明牧師)2014.1.12

語音(廣東話):
主題:新年有「道」、與「祂」共渡
證道:許開明牧師

引言
我們透過今日的經文:約1:1-18節來思想,「新年有「道」,與「祂」共渡」。

我們都喜歡新年,新年給人一種新的感覺,從新開始的機會。一首詩如此寫:「舊的過去,又來了新的一年,每個人又有新的機會,新的希望,新的夢想。過去的門已關了起來,我們抬起頭來迎接新的一年。—」-Hilda Butler Farr

每年都有開始,都有新年,有無意思?

因著新的開始,新的更新,新的希望,我們要慶祝並存著感恩面對未來。然而,當想到今年2014年,你會怎樣?你會發現,有許多不知道的挑戰、困難?因此有疑惑,有憂慮!但你也會有些知道?你會老一點!不單是樣子老,思想老,心態也會老,老化,衰老!你的限制多一點,身體的限制,工作的限制,發展的限制!人對未來,未能把握,或人怕未來:會病、會死、會失敗、會受苦,因而期望有一位有能力又掌握未來的上帝出現。然而,是否有這樣的上帝?如果有的話,當你相信上帝時?是否病、死、失敗、受苦便不再出現?

如果我們期望的上帝,相信祂之後,我們仍然面對人生的種種困難,會死、會失敗、會受苦。我們的上帝不能使我們趨吉避凶,排除萬難。反而信耶穌要受逼迫,遭患難,背十架,你為何還要信祂,還要跟從祂?再簡單點說,你向上帝祈求十樣東西,上帝只應允你一樣,或一樣都無,你還要相信祂嗎?依靠祂嗎?

我今日的題目是「與祂(上帝)同行」,如果祂好像一無可為,那你為何仍要與祂同行?再問,我們祈求與上帝同行,是有目的,是存有一種功利的心態,這又是否正確呢?這一連串的問題,希望引發大家思想,信仰的真義。

今日的經課約翰福音1:1-18節是約翰福音書的序言。

約翰寫作約翰福音,目的是要使當代羅馬人、希臘人和受希臘文化影響的猶太人接受耶穌是基督,是上帝。他介紹上帝就是道,上帝與道同在,這道就是耶穌基督。

約翰綜合當代希臘與希伯來人的思想,建立「上帝觀」:
太初有道、(未有世界之前,已有道,已有言語)
道創造天地,(道創造這世界,言語創造世界,上帝說:有就有)
道進入世界,(道創造完世界後,衪進入世界,是看不見的靈(言語))
道成肉身,(道為要使人看得衪,穿上了外衣,讓人看見)
這住在人的中間。(道住在入群的中間,使人聽見說話,看見外衣)

上帝及基督都是「道」Logos

「道」是由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西元前535-475年)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為 λόγος 為萬物的起源,而萬物也有一部分的 λόγος 在其中;他又認為「道」 λόγος 是神聖之火,是神。火產生熱力和光能。「道」是「動性法則/理性」,宇宙和一切存在所依賴的。

到了西元前300年左右,斯多亞學派(Stoics)的始創者季蒂昂的芝諾(Zeno of Citium)提出λόγος是充滿宇宙和一切存在所依賴的「動性法則/理性」(Active Reason),人類也擁有一部分的「道」。

與約翰差不多時期的,有亞歷山太的斐羅(Philo of Alexandria,西元前20至西元後40年),他認為「道」是創造的法則(Creative Principle)。「道」就是一個仲介體:神、人世界的存在物。

承接柏拉圖有關創造的思想,世界是由「仲介體」所創造,而「仲介體」未必等於至高的神,斐羅認為絕對神聖的神不會與不完美的物直接接觸,而「道」就是一個仲介體,負責創造的工作,把先存而沒有形質的物轉化成四種基本元素。

因此,在他的思想體系中,「道」並不是那位絕對超然的神,只是仲介,僅次於神的聖言,既非造成亦非生成,是處於神和人、宇宙之間的存在。

總括而言,希臘哲學思想認為:

「道」λόγος 並不是那位絕對神聖的神,只是神創造世界的仲介體,不是真正的源頭。 「道」並沒有位格,更不會與人接觸。

然而,約翰福音一章1至18節,清楚回應創造世界的是神,而λόγος,神的第二位格,並不是次等,祂與神的本質和來源相同,在時間和空間被造之前,已經與神同在。約翰福音一章1至3節以重複和正反角度去描述道是神,是創造者(不是被造,不是次等)。

約翰更指出道成了肉身(σὰρξ ἐγένετο,約一14),說明耶穌並不是幻影,也不是附在一個人的肉體當中來執行任務,教導世人正確認識有關神的真理。保羅稱這為敬虔的奧祕(提前三16)。這位絕對神聖超然的創造者,竟然還會住在我們中間(ἐσκήνωσεν ἐν ἡμῖν ,約一14)

住(σκηνόω)與會幕(σκηνὴ;出三十三7)的字根相同,而會幕(或聖所)代表神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二十五8),意即「神與人同在」。道與世人同住,8對人類來說真的是不可思議的福氣和恩典,也反映了神是何等愛祂所創造的人!

「道」,它關聯到一個動詞,這動詞在英文繙譯裏一點也不顯眼,但在希臘文裏是十分突出的,但不在其動詞本身,而在於它使用的時態。

我們先來看這個名詞「道」。
它是甚麼意思?在希臘哲學中logos這字是常用的字。

約翰使用這個字時,是受到希臘哲學的影響,也受的影響倒是來自希伯來哲學,這是很重要的區別,我建議每一個學生都看伯尼博士(Dr. Burney)的書《第四福音之亞蘭原文》(The Aramaic Origin of the Fourth Gospel),在某些點上,我並不同意伯尼博士的見解。但無疑的,他證明瞭約翰福音的思想是屬於亞蘭文(當時希伯來人通用的語言)方式的,而不是希臘文方式的;並且他發現這本書必定是一個巴勒斯坦猶太人的著作;並且作者寫此書時決不會遲於主後七十五年。因此他主張此書作者的想法是屬於希伯來人的。

當約翰使用希臘文裏的logos時,他必定是得自希伯來文Memra這字的啟發。這個字具有希臘哲學的意義,但更是合乎希伯來哲學。那麼,希臘文的這個字是甚麼意思呢?

它所指的乃是整個思想領域,是隱藏在每一具體東西背後之抽象觀念。

其觀念或許可用「智慧」這個字來表達。希臘哲學家認為智慧是在一切工作之先,且是一切現象原先的本體。

希伯來哲學家說:事物是來自思想的,思想的成果。希伯來哲學家說:事物是來自思想的。只要有事物,就證明有思想。

希伯來哲學家進一步又說,「如果事物是來自思想,那麼思想就來自思想者。」因此,這宇宙會有位最偉大的思想者,就是耶和華。

希臘哲學家並沒有說得這麼多。

希臘哲學家說,「在一切事情背後,必定有思想,但思想是抽象的(看不見,神秘)。」希伯來哲學家說,「除非有思想者(上帝),否則就不能有抽象的思想。」因此,希伯來哲學家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希伯來哲學家說,「在這宇宙中沒有至終無法解決的問題。」它是在思想者的心思中得著解決的。「起初神創造天地。」

神就是思想者,然後有思想。而一切事物,乃是這思想者思想和行動所造成的後果。關於第1節中的名詞就說到此為止。我們再來看其中的動詞,「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正如前面說過的,這樣的繙譯,對我們來說並沒有甚麼奇特之處,因為英文並不像希臘文那樣有變化。

希臘哲學家重理性的、抽象的思維:

希伯來人的思想重超理性,超自然的思維,上帝是超然的;還有希伯來人在艱苦中成長的民族,重真實的經歷、上帝是來到人們中間的上帝,耶和華是進入人類時空歷史的上帝,是亞伯拉穻的、以撒的、雅名的上帝。

「道」有豐富的含意,從中可見基督教上帝的偉大:

1. 言語(Word)
這字「道」在約出現了三十九次,基本音思是所說的「話」。創世紀強調道是「言語」,上帝藉言語創造萬物。

「上帝說,萬物便造成」詩篇三十三:六

言語是帶有能力的,耶廿三:二十九「我(上帝)的話豈不像火,又能打碎磐石的大錘麼?」

2. 原理(Order)

宇宙的秩序與法則,創造萬物的原理,因此,「道」在萬物之中,萬物都分享上帝神性的部份。

主前六世紀,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道是永恆的,整個宇宙藉它而存在。」

3. 智慧(Wisdom)
上帝的智慧。

箴言三:十九「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

智慧是有位的存在,並且早於萬物未受造之前已經存在。

4. 先存性(Pre-existence)/永恆性(Eternity)

5. 有位格(Personality)

上帝是道,耶穌也是道。我們所信的上帝是創造的主,生命的主,永恆的主:祂具有下列特點:

言語、 原理、 智慧、 永恆、 有位格的主(有位格,有性格,有獨立的存在,才能道成肉身)。這是值得信靠的上帝;同時也是非常偉大的上帝,超過人的思想和想像。

Is your God big enough?
你的上帝夠大嗎?

約翰眼中的上帝是道(Logos)是非常偉大!更偉大的是道成肉身!

道(話)成肉身(約一14~18) ,神的存在是客觀的真理;但神是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裏,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提前六16)。雖然說,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19~20)。

然而不能看見,不能觸摸,總是不太具體,缺少實感。神愛世人,祂樂意看見世人得著恩典,脫離罪、死、魔的轄制,得著永生,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並且活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使祂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參照弗一1~14)。

今日許多人有意無意中把上帝局限,他們所信的是微小的上帝,從而對上帝不敬也不自知,有下列情況,我們要留心:

1. 人把上帝私有化
過份強調我的上帝,我的主!他心中的上帝,眼中只有他,為他服務。上帝對我特別好!上帝一定幫我!上帝不會虧待我!

你看!我常上教堂,我全家歸主,我今年又奉獻了一大筆錢給教會,我又熱心事奉和傳福音,上帝不會也不應虧待我。

有些人注重自己的功德,祈求得到上帝的喜悅。把上帝太過擬人化,私有化了。
早期以色列民也有這種狹窄的上帝選民的思想,以為上帝會特別優待亞伯拉穻的子民,上帝的選民。事實上,以色列亡國、被擄、被大屠殺,是苦難重重的一族。

請不要忘記上帝是我的上帝,你的上帝,他的上帝,我們的上帝,普世的上帝。

我求上帝賜我健康、平安、喜樂,無可厚非!但也不要忽略為鄰舍向上主祈求,為社會向上主祈求,為國家向上主祈求、為世界上的人向上主祈求。

2. 人想做上帝
人建造巴別塔,人想做上帝,人想得到榮耀!人以為可以控制一切,人只看到自已的成就。

小山晃佑(Koyama Kosuke)寫道:「上帝固然給我們陣陣涼風,但科技卻給我冷氣機;上帝固然創造天上的飛鳥,但科技卻給我們噴射的飛機;上帝沒有醫治病人,醫生卻用科技來治療病人。今日每一種發明,實用都不歸諸上帝而歸於人;愈多人手的科技,愈少神秘的上帝;上帝,你可以退休,在幽靜的天堂裡休養。」

現代人已不再說,「我們在天上的父,而是我們在地上的科技(電腦、電話、電子產品)」人自視太高,人自以為可以做上帝。

3. 人想利用神,人要上帝辦事
受後現代思潮的影響:今日不少的教會強調要享受神,享受與上帝一齊的喜樂!

神是給人享受的嗎?與神一起,不一定是喜樂的,神會鞭撻人,令人不平的。

我在一間教會牧會,逢周六祈禱會,姊妹們上午七時便到堂祈禱,一位姊妹每次祈禱都列出一系列要上帝作工的工作清單:「上帝我個小兒子,快考試了,給他得到好成績;上帝我的女兒已經三十歲了,給她配偶;上帝我的大兒子失業了,給他工作;上帝我經常胃痛,醫治我!」

上帝是人的奴僕嗎?上帝受命幫人做野?如果上帝照人的吩咐做事?上帝還是上帝嗎?不是你下命令,上帝就照做!

你有信心,上帝會成就?你沒信心,上帝要成就的事,祂也會成就。

巴特(Karl Bath):讓上帝成為上帝(Let God be God);上帝是主,自主,自由,自我。

與「道」同行

不一定得福的。 不一定一帆風順的。 不一定因你的信心而應允。

與上帝同行,是與上帝經歷人生的甜酸苦苦辣!

一位弟兄說:「我所信的上帝,不是聽我話的上帝,而是我要聽祂話的上帝。」

所以與上帝同行,不是說:上帝一定聽你禱告,這是迷信上帝!上帝一定在危難時伸手幫你,這是迷信上帝!上帝一定不會讓你跌倒!這是迷信上帝!與上帝同行,與主同在是:相信上帝一定在我身旁,我的人生有了「道」。

我不再孤單,我有信靠的對象,我有上帝,就有了「道」、有智慧,我在一切的困境中中仍有希望。

一位在德國集中營的弟兄所寫的詩:雖然我看不見藍天,我仍相信有藍天;雖然我見不到陽光,我仍然相信有太陽;雖然我看不到上帝,但我仍然相信有上帝。

存在主義者尼采(德語: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 認為上帝創造世界後,衪就離開這世界,讓世界自然運作,因為上帝不獨創造萬物,而且創造了原則和規律。 正如造鐘錶的工匠,造好後便任由那鐘錶自由運作,不用再理會它。 所以道創造萬物,道出世界,道不再與人同在同行。

人的存在是充滿危險的,他的一句名言:”人生像走兩個山峯間的鋼線,前進是危險的,退後更危險,站著是最危險的,總之人生就充滿了危險!”没有上帝同行的人生是危險而無助的。 有上帝同行的人生,雖然仍有危險,但不是無奈的,是充滿希望和力量。

我們不知,今年2014是怎樣的一年?

願我們信靠上帝,勇往直前。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