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6,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我是生命的糧(伍渭文牧師)2012.9.16

語音(廣東話): 主題:我是生命的糧-我的食糧,我的生命
證道:伍渭文牧師
讀經:約翰福音 6:51-58


51 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喫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 52 因此、猶太人彼此爭論說、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喫呢。 53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喫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 54 喫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55 我的肉真是可喫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 56 喫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 57 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父活著、照樣、喫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 58 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喫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不像你們的祖宗喫過嗎哪、還是死了。

開學了,社會熱燙燙的新聞仍然是開學時應否撤回新設立的國民教育科,其實六零年代的中學有一科叫公民科(civic), 但內容不是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好公民,乃講論香港的社會和政府組織,是資訊多於道德教育,但教我的老師是在香港大學唸哲學的,第一課就給我們上了非常有啟發性的道德教育,他一進課堂,就問我們中一的學生:究竟我們吃喝,目的為了生存,還是為了活下去,我們吃喝呢?(Do we eat to live or do we live to eat?) 吃喝是手段,還是吃喝是目的呢?

當然有些人活著-很辛苦的幹活,在烈日下汗流夾背,就是盼望收工後,一夥兒喝杯冰凍啤酒,大魚大肉,這就是他們的享受,整天辛苦就是為了恢復體力,大吃一頓。他們可能很少買衣服,更少會買古龍水,活著就是能吃得痛快。我以前住德福花園,鄰近是牛頭角,旁晚在大牌檔見到很多這些體力勞動工人。也有人活著是要吃得精緻,他們花錢旅行,重點不在尋訪名勝,乃要嚐盡各地名菜,並說可以從名菜中體會不同文化。

從提比哩亞來的人

耶穌說這段話,因為有一班猶太人,看見耶穌施行五餅二魚神蹟,吃飽五千人,他們要找耶穌。「然而有幾只小船從提比哩亞來,靠近主祝謝分餅給人吃的地方。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裡,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找耶穌。」(約六24) 他們尋找耶穌呢是否為了美食?嚐過五餅二魚,味道不錯,食過翻尋味。耶穌不在那裡了,神蹟結束,曲終人散,他們就應該回家,然而他們鍥而不捨,要到迦伯農找耶穌。似乎他們不單是為了食物來找耶穌,他們找耶穌可能另有目的。

我們留意經文特別指出他們一夥人來自同一個城市-提比哩亞,而第六章開始時也特別提及提比哩亞海:「這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六1) 為何作者提及提比哩亞呢?提比哩亞是有濃烈的政治意涵的,加利利海已改名為提比哩亞海了。提比哩亞是加利利的首府,政治商業行政中心,提比哩亞是大希律王的兒子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t) 管治加利利時建立的首府,用以紀念繼承該撒亞古士督(Caesar Augustus)的羅馬皇帝提庇留(Tiberius)。耶穌降生時,代理羅馬人統治巴勒斯坦是大希律,他死後國土一分為四,管治加利利和約但河東比利亞的就是分封王希律安提帕。希律安提帕取悅羅馬主子,鐵蹄管治猶太人,並殺害施洗約翰。施洗約翰因指責希律安提帕不應奪去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Herodias)而坐獄,最後希羅底懷恨在心游說希律安提帕要施洗約翰的人頭,是他把施洗約翰斬首,也是他把耶穌釘在十字架。

從提比哩亞來的幾條船的猶太人來找耶穌,顯然並不祇希望再嚐五餅二魚那麼簡單,他們把希律安提帕的劣行看在眼裡,從耶穌身上他們看到希望;耶穌既然能夠解決糧食問題,也可以成為他們的政治領袖,帶來民族的解放,脫離羅馬的鐵蹄統治。

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餅得飽。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証的。」(約六27) 神蹟這字,原文指記號或路標,路標是指向目的地,路標不是叫我們留意本身,五餅二魚神蹟顯示耶穌是基督,他是從天上而來的天糧。其實,他們己看見兩個神蹟了,另一個神蹟就是耶穌履海。請留意他們問耶穌甚麼時候到了迦伯農:「既在海那邊找著了,就對耶穌說:拉比,是幾時到這裡來的?」昨晚加利利海不是狂風大作嗎?那麼惡劣的天氣,根本不可能回航,我們的船也是今早待風平浪靜後才趕來,你就不見了,你甚麼時候回到迦伯農呢?我想他們一夥人,應該從門徒那裡聽到昨晚另一個神蹟-耶穌履海。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應該藉著這些神蹟,明白我是從上帝而來的,你們要關心是那不能朽壞的國度,希臘帝國會過去,羅馬帝國也會過去,但上帝的國度永遠長存。

事實上,研究糧食的專家告訴我們,糧食問題不是生產問題,乃分配問題,浪費問題;個人利益,自我中心問題。世界上仍有許多人民處於赤貧狀態,但每年竟有三分之一糧食白白浪費。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2011年五月出版的《全球糧食耗損及糧食浪費報告》指出,每年損失或浪費的食物高達13億公噸,約佔生產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以蔬菜和水果的耗損比例最高。在歐洲和北美,每個消費者每年所浪費的食物高達95─115公斤;在香港,每天產生厨餘達3,200公噸。

同理,解決貧窮不能單靠是增加財富,使經濟增長,乃要處理財富分配不均,因大部分資源被少數人所壟斷。在香港中小企業生意好一些,就要面臨加租。在中國大陸,要是沒有三公的揮霍,根本不需要希望工程。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門人員在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招待費產生的消費, 2011年中央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的”三公經費”支出,合計93.64億元人民幣。

耶穌要來自提比哩亞的猶太明白,惟有吃了永生的食物,改變生命,我們才有真正的盼望。他來並不是建立地上的國度,乃在我們心中,建立屬靈的國度。這是友愛的國度,生命對人敞開,為他者而活的國度。

愛與開放的生命

耶穌說我是從天上來的糧食,吃他肉、喝他血的人有屬天的生命,不朽的生命。猶太人不明白如何吃耶穌的肉、喝耶穌的血:「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吃呢?」耶穌解釋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就是與他的生命聯合,進入愛與契通的生命。「吃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也因父活著;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約六56, 57)

這聯合可以用婚禮中以戒指為盟誓來解釋:「我以此戒指為徵記,與你結婚,我以我的身心尊敬你,我以我的財物與你分享。」這是歡愉的對換。基督把我們的罪擁攬在身上,我們得著他的生命,脫離罪的綑縛;更因著這生命,走出自我的世界。基督被父神所差遺,為順服父,為拯救世人,為他者,基督死在十字架。我們吃了從天而來的糧食,也得著這屬天的生命,走出自我的世界,進入他人的生命,為他者而活,也彼此相愛,這是上帝國度的記號。

羅馬帝國的鬥爭和虛妄

相對於耶穌要建立的友愛、真理的國度,羅馬帝國就充滿仇恨、虛妄。加利利海改稱提比哩亞海是紀念羅馬皇帝提庇留,提庇留晚年暴虐無道,把關在獄中的政敵殘殺並禁止親人為他們舉哀,暴屍荒野,不得殮葬或焚化。到提庇留臨終時,舉國百姓歡騰不已,後來說他又活過來,百姓沉默不語(非常失望,感到沒趣),最後聽到提庇留被政敵焗死,再度興奮莫名。

繼位的卡利古拉(Caligula) 行為更為狂妄荒誕,淫亂兇殘。自詡是神靈顯世,在羅馬為自己立廟,並計劃在耶路撒冷聖殿立像,叫人膜拜。為了一時之快,因為不夠罪犯放進鬥獸場,竟把部分觀眾推入場內鬥獸。一位凡人把自己看成是上帝,但上帝的兒子卻甘願成為凡人,為人贖罪。一個國度充滿恐懼、權謀,另一個國度要棄絕謊言,以愛相繫。

生命的糧不單給我們相愛的生命,也帶給我們感恩祝謝的人生。

感恩祝謝的生命

耶穌是生命的糧,我們要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不單是一件已過去的救贖歷史,也是崇拜禮儀的核心,教會稱這禮儀為感恩祭(Eucharist) 、主餐、聖餐。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復活後,在以馬忤斯路上對兩位門徒講解聖經及和他們一起用餐,正是復活的主每主日臨到信徒當中要做的事。透過傳道者解釋聖道,藉著領受聖餐,耶穌分享他的生命: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古教會的崇拜分兩部分:聖道與聖餐,甚至視聖餐部分才算真正的崇拜,慕道者要上慕道班三年,才可以領洗,聽完聖道,襄禮的執事便高聲說:你們離開吧!Ite Missa est(Thus you are dismissed) 未領洗的慕道者離開後,便開始崇拜了,領受聖餐了,彌撒開始了,彌撒mass就是離開的意思。所以到現在每主日在天主教,正教(Orthodox church),聖公會(Anglican Church),信義會(Lutheran Church)都保存每主日都領聖餐的傳統。宗教改革時期,加爾文(Calvin)直言,應該每主日都有聖餐,一月一次是撒但的意見,遷就人的軟弱。天主教、正教和聖公會稱崇拜為感恩祭Eucharist。我們稱聖餐為感恩祭,因為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祝謝原文是Eucharist。

崇拜是感恩祭,我們進行聖餐的禮儀,就貫穿感謝的觀念。在開始主禮和會眾的對答:願主和你們同在(應:也和你同在) ;你們的心當仰望主(應:我們的心仰望主) ;我們應當感謝我們的主上帝(應:感謝我主上帝是應該的) 。跟著我們讀出耶穌設立聖餐的話,然後說:「在基督的祭司職份裡我們聯合在一起,向你獻上這祭禮。」基督以感謝父的心,順服至死,拯救我們,我們效法基督,以感謝的心,把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約翰福音六51-58的經文已在歷史成就了,又每主日藉教會聖餐的禮儀,重新演繹。

西方教會強調基督的人性,在聖餐或感恩祭中,基督被描述為上帝的羔羊(Lame of God),在中古的羅馬天主教,聖餐桌是祭壇(altar) ,崇拜就是重獻基督,我們更正教(Protestantism) 雖然強調聖餐桌是聖桌(Table),不是獻祭的祭壇,但紀念主餐時還是有一種哀慟,想念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受死。東正教崇拜的感恩祭(Eucharist) 強調基督的神性,基督被描繪成掌管萬有者(Pantocrator), 是基督從天降臨到我們當中,分享生命。崇拜是一個旅程(Journey) ,我們進入神的國度,而基督從天堂臨到我們中間,分派永生食糧。東正教在圖像與信徒分隔,圖像象徵天堂,讀福音書時,主禮從圖像(Iconostasis)的門出來,宣讀福音書,稱小進門(Small Entrance) ;把聖餐的餅酒端出來時稱大進門(Great Entrance) ,聖餐是分派基督神聖身體,我們祝謝,然後分領主的聖體寶血。

祝謝是基督信仰的中心思想,聖餐是喜樂的筵席,基督在聖桌旁分享他的聖體寶血,基督不是在聖桌上,供我們默念懷想。He is at the table , not on the table。正教會(Orthodox Church)聖餐的詩歌「凡有血氣歌, 首頌441首」的歌詞這樣描述:

凡有血氣,皆當靜默,敬畏謙恭同肅立,莫想絲毫世俗事物,因主基督臨世界,手分賜天福神恩,接受我眾恭敬拜。

王之王為聖母所生,早已臨世悠久長,主之主竟取人樣式,血肉為體掩神光,自願將其聖身寶血,賜與信者作天糧。

千萬天軍,排列成行,前隊先鋒一路長,周圍環繞光中之光,親從永晝天堂降,光之光從無極領域,親臨世間從天降。

俯伏主足下常警醒,撒拉弗與兩翅遮面,大聲讚美,頌歌騰響門庭震,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主至聖。阿們。

作為天糧的基督,藉聖餐來到我們中間,分享他的生命,聖餐重點不在懷想過去基督的死,憂傷哀慟,聖餐是上帝的筵席,是歡樂,得勝的。「這是從天上來的糧。吃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約六58)

分享的生命

祝謝的生命也是分享的生命:「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對上帝感恩的生命,也是分享的生命;感恩祝謝,因明白生命是上帝所賜,我們活著存留都在乎他,我們不過是管家,上帝是是終極的審計長,和我們算賬。在這裡我想起胡秀英教授,我鼓勵大家散會後買「冬青之母胡秀英」,這書有胡教授寫的一篇文章「芥菜種子一粒」,簡單勾勒她的一生,文章充滿感恩,她一生就是想到他人。其實文章沒有提到的是她中年喪偶,她沒有自己的兒女,但她為上帝關心了無數子子孫孫。

祝謝的生命就是赤子的生命,對上帝信賴,願意與人分享的生命,是這樣的生命,啟動了五餅二魚的神蹟。當耶穌對門徒說:「我們從那裡買餅叫這麼多人吃呢?」門徒正憂愁時,一個小孩就把自己僅有的五餅二魚給耶穌。院長在這書的序中第二首詩「赤子心」這樣描述胡秀英教授:

崇基的校園,常見一個個子細小的老婦人,滿頭銀发,逐漸背有點兒傴僂,身體雖然逐漸地老去,慢慢地衰殘,但她的內心,從來就祇有童真。

逾百歲的老人,竟然是一個赤子。每一日她懷著那顆赤子心,工作從來不計算報酬,待人從來不存著機心,她的信仰,是一面白璧。……

就像小孩子對父母的相信。因為她聆聽並且記住耶穌對她說的話: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進天國的要像小孩子。現今她歡然回到天家,接受耶穌的擁抱和祝福。我們為她高興,但我們也會時常懷念她。

我的食糧,我的生命

為何胡教授有這生命呢?因她重視生命的糧食,她勤讀聖經,勤於聚會。我們食甚麼食物,就有甚麼的生命。

真的,我們食甚麼食物,就有甚麼的生命。美國科羅拉州電影院槍擊慘案中的失意博士生James Holmes智商很高,受電影虛擬暴力影響,在蝙蝠俠:夜神起義(The Dark Knight Rises) 首影當晚,穿上該電影上集歹角小丑(Joker)的服飾行凶,小丑智商極高但失意,是蝙蝠俠的死敵,常常做一些瘋狂毀滅性的事,折磨蝙蝠俠。在電影中小丑曾說過:「瘋狂是逃生門,走出外邊,把門關上,把可怕的事情掉在後面,永遠鎖起來。」(“Madness is the emergency exit. You can just step outside, and close the door on all those dreadful things that happened. You can lock them away… forever.”)

很惋惜一個智商那麼高的博士生,竟然作出這樣瘋狂毀滅性的行徑。很明顯,他受了電影中小丑的影響,以為瘋狂就是逃生門,可以把失敗關掉在背後,上鎖。我們吃甚麼糧食,就有甚麼的生命。報載凶手有返教會的,但似乎他受電影中虛擬暴力影響,多於受聖經真理影響;這件事也提醒我們,人在教堂,但我們的心是否被上主的道所吸引呢?怎樣的糧食,怎樣的生命;你看些甚麼書,整天想些甚麼,就成為甚麼的人。

胡秀英教授提到她母親雖然不識字,但信了耶穌,接受了生命的糧,眼光開擴了,怎樣辛苦也讓胡教授受好的教育,胡教授是整條村第一個完成中學的女生,因而進入金陵女子大學,被金陵校訓厚生(Abundant Life, 豐盛的生命) 深深所影響:「我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 豐盛的生命就是祝謝感恩的生命,也是對上帝、對人開放的生命,對上帝感謝,對人分享的生命。

不同的食糧,不同的生命;一個是瘋狂,毀滅性的瘋狂;一個是厚生,澤及千萬人的厚生。

結論:

究竟我們吃喝,目的為了生 存,還是為了活下去?(Do we eat to live or do we live to eat?)

有些人真的覺得吃喝玩樂就是人生的目的,保羅在以弗所傳道時,在以弗所的人就這樣說:「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死了」(林前十五32) ,但耶穌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吃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

讓我們領受那生命的糧,得著愛與契通的生命,面對人生的橫逆,也可以感恩;物質匱乏時,亦可以分享,因為基督在我裡面,我們在基督裡面。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