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3,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不怕兇惡的信息(伍渭文牧師)2013.9.8

語音(廣東話):
題目:不怕兇惡的信息
證道:伍渭文牧師
經文:詩112

我一位親友在美國洛杉磯首次買了一房子,先生是印度人,入伙時請了當地印度教法師為他們的新居潔淨和祝福。他們曉得我是牧師,剛好在洛杉磯,也請我為新居祈禱祝福,並問我甚麼時候來,先來還是後來,還是同時來。我說我同時來,因為我很想認識印度教儀節,難得的機會。印度教儀式非常繁複,地上鋪上黃、紅顏色帷布作祭壇,放上偶像,香料水果,奉上代表金錢珠寶的米給偶像。主禮穿上祭袍,儀式歷時一個半小時;我盤膝而坐,弄到腿酸腳痺。之後,我叫他們站起來,圍成一圓圈為他們祈禱:感謝過去的保守,現在的祝福,將來的帶領,三分鐘就完了。

尋求祝福是所有人的願望,新居入伙祈福多多益善,管它甚麼宗教。

我們今天詩篇的經課詩112篇也論到有福的人,究竟有福的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詩112開宗明義,蒙福的人不是你獻上甚麼豐厚的祭品,做了甚麼儀式,乃是(1)敬畏耶和華,甚喜愛他命令;(2) 施捨錢財、周濟貧窮;(3) 不怕兇惡,與邪惡爭戰。

詩篇是聖經聖殿集體敬拜用的公共禱文,禱文體裁多樣化:有個人情感抒發的祈求、讚美、感恩、哀歌;但有一種叫智慧文體,像詩篇112篇;用冷峻的眼光,洞察世情、透視人生,使人得到做人的智慧。作為公崇拜的禱文,智慧詩篇誘發屬靈生命的響往,模塑正確的人生觀,像北斗高懸,為天路客定向導航,不至迷失。崇拜不單有抒發作用,亦有誘發作用。

1. 敬畏耶和華,甚喜愛他命令 (Guardian)

喜愛上主的命令或律法是智慧傳統的主題,我們可以比較作為卷首篇詩第一篇和一一二篇,兩篇原文都以福哉斯人(Blessed is the man) 開始;詩篇第一篇有福的人是靜態的、田園的;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他晝夜默想上主的律法:「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一1, 2)

詩112是動態的,很多經營活動。有商業活動:「家中有貨物,有錢財」;有家族親情:「他的後裔在世必強盛,正直人的後代必要蒙福」;有社會關懷:「他有恩惠,有憐憫,有公義。施恩與人、借貸與人的,這人事情順利。」他不怕惡勢力:「不怕兇惡的信息……他心堅定,總不懼怕……直到他看見敵人遭報。」這人有謀略智慧,疏財仗義,抱打不平。

信仰的承傳。詩篇提到「他的後代必要蒙福。他家中有貨物,有錢財;他的公義存到永遠!」(詩一2,3)表面看來,後代蒙福,家有錢財,是喜愛律法的回報;我們遵行律法,上帝就使我們事業成功,福蔭後人。但其實後代蒙福,因為他們幼承庭訓,喜愛律法。詩中提到「他的後代」,說明主角是一位父親和丈夫,他注重兒女的信仰和價值觀。後代蒙福,因為受了家庭宗教教育的薰陶,像父母親一樣遵守律法,因而蒙福,詩中主角是一位履行責任的父親和母親,不單是子女的監護人,也是信仰的監護人,他把信仰價值傳遞給兒女。非洲諺語:「青蔥歲月不扶直,乾涸日子難匡正。」(If you refuse to be made straight when you are green, you will not be made straight when are dry) 。

大家都知道我年底將退休了,時光飛逝,以前知道,現在感覺到。師母常常問我:離世時我們遺下甚麼重要的東西給我們的兒子呢?人生苦短,很多事不是自己能夠完成的,事實上有很多事不是自己最適合去完成的,但你可以把價值信仰傳給其它人,特別是自己的下一代,影響他們的生命,我想這是我們給後代是寶貴的產業,我想這也是基督教高等教育的目的。「後代必要蒙福」並不是父蔭,仍因為後代從你的身上學曉蒙福的方程式:敬畏耶和華,甚喜愛他命令。

2. 施捨錢財、周濟貧窮 (Protector)

信仰的增值。蒙福者不單是家中的監護人,也是家中的供應者。他不單把信仰和價值教導兒女,他的信仰影響他如何待人接物,行事為人。因為實踐信仰,他耿直公正,與人和睦,樂於助人,得人信任,令人喜愛,所以事業亨通;「家中有貨物,有錢財」是躬身力行信仰得來的自然結果。信仰不單用來修身,亦可用來齊家治國,信仰為我們增值。

我1989至1991在台北教書時兼任一教會牧師,有一段時間在崇拜講解八福,有一位未信主的藥廠營銷經理經常參加崇拜,他的老板是教會長老,邀請他到教會聽道。他說:聖經的教訓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我經常用聖經的道理訓練同事,如何對待客戶,增加業績。

厚賜百物的上帝。舊約聖經常常以豐厚的財富和連綿的後代表示上主的祝福,新約聖經比較多強調在基督裡的屬靈福氣。因為相對於基督帶給我們屬靈的福氣,地上的財富就顯得不重要了,所以新約聖經比較少提到物質的豐富作為上帝的祝福,但聖經並沒有眨抑財富。保羅提醒提摩太,「不要依靠無定的錢財;祇要依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上帝。」(提前六17)上主仍然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我們可以處卑賤,也可以處富有。

上帝也使用願意給上帝所用的財主。耶穌安葬的墓園是財主約瑟讓出來的,保羅在歐洲傳道第一站腓立比得到賣紫布的呂底亞(Lydia)的經濟支持,打開歐洲宣教大門。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520年第一篇改教策論「致德意志諸侯書」(To the German Nobility),就呼籲作為有權力財富的諸侯,投身改教運動。

作先知亦作君王。有人認為教會不要靠攏權貴,擠進建制中心,應該在建制邊緣作為先知,發聲批評建制中心,因為權力容易使人腐化。但永遠的批評者,沒有執政的承擔的批評者,可能會嚴苛自大,鮮於諒解寬容,不懂讓步妥協。基督徒要效法基督的三重身份:先知、祭司、君王。先知表彰上主的公義,祭司顯明上主的憐恤,君王運用上主的智慧,在墮落的世界,落實天國的理想。若上主祝福你的事業,成為機構的行政主管,我們就有責任在自己影響的範疇,作好君王治理的責任。我們相信恩典可以治愈自然(grace heals nature) ,上主使用我們成為施恩的器皿,賜福他人。

權力在兩種:overpower and empower,宰制他人,和提升他人。約瑟在埃及王朝,但以理在巴比倫,尼希米在波斯的書珊(Susa)城,他們在異教帝國身居要位,同時活出信仰;信仰增值,幫助他們的事業,因為他們「敬畏耶和華,甚喜愛他命令」。

作為校牧,依照傳統我在周會講演前安排唱詩、讀經、祈禱;在學院的重要會議開會前和重要場合用膳前,常常要以校牧的身份祈禱謝恩,所以我要非常小心,怕忘記出席。我常常問自己:這些祈禱對參加者來說,是期待的資產(asset),還是要容忍的負債(liability) 呢?我們的信仰是否成為我們學業、事業的助力呢?我希望祈禱成為大學教育的增值,成為心靈教育的機會,我重視每一次領祈禱的機會,並寫周會禱文,讓同學藉禱文思考人生。

這人家中有貨物,有錢財,不是因為思想上主命令,背誦律法的回報,乃把律法貫徹在其商業活動,建立商譽,給人信賴,以至事業亨通。

保護者(Protector) 。這位成功的商人,擁有令人欣羨的財富,但他沒有忘記貧窮的人,他施捨錢財、周濟貧窮,保護弱小,他是一位保護者(Protector) ,正如蜘蛛俠電影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能力是用來保護弱小的」。我們留意當經文提到他「家中有貨物,有錢財」,同時提到他的公義存到永遠(v. 3),「義人被記念,直到永遠。」(v.6) 祇有公義存到永遠,家財貨物是暫時的,我們離世時不能帶走。然而,奇妙的事發生了,當我們把財富和有需要的窮人分享時,這短暫的財富便成為永遠的財富了,「他施捨錢財,周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v.9)

3. 不怕兇惡信息的戰士(Warrior)

詩中主人行為正直,但卻被黑暗不容,他還被誣告帶到公堂被審。「正直人在黑暗中」(v.4),「他被審判的時候,要訴明自己的冤」。(v. 5) 他周濟窮人,是八福中憐恤人的人,卻要為義受逼迫,個受逼迫也是八福之一;但他沒有在退縮,他與不公義周旋到底。「他心確定,總不懼怕,直到他看見敵人遭報……他的角必被高舉,大有榮耀。」(v.8, 9b.)這裡提到敵人,提到(號)角,提到大有榮耀(凱旋),儼然是一個戰士得勝的意象。

挑戰黑暗。為何他惹來黑暗力量的惱恨呢?其中可能原因是,當我們關心弱者、窮困者的遭遇時,我們會進一步追問為何他們會如斯不幸?是否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平?是不公的制度造成結構性貧窮呢?我們就由廣施憐愛進入尋求公義。很多醫療志願團體,開始時的扶傷治病,建造醫院;稍後就進入公共衛生領域,思考到資源分配是否公不公?是否環境因錢權尋租被污染,引至疾病?這樣就和利益集團起衝突。

揭示虛假。魯益斯(C.S. Lewis) 說:世界就是淪陷在敵人手中的領土 (Enemy-occupied territory-that is what this world is) 。有時敵人裝扮成光明的天使,欺哄我們,迷惑我們,魔鬼就是說謊之父-世界給我們「虛假」(counterfeit)。這段經文描述善人時,用了永遠一詞:「他的公義存到永遠」(v.3, 9) ;「他永不動搖。又被人紀念,直到永遠」(v.6),對比惡人的虛幻:他們「必咬牙而消化」,「心願要歸滅絕」。一個永遠,一個短暫,消化滅絕是它們的本質,但它們聲稱是永遠的、真實的。正如詩篇第一篇談到惡人的終局,如糠秕被風吹散;糠秕被風吹起時,給你金光閃耀的幻象,但經風一吹就消化滅絕,歸於無有。

魔鬼試探耶穌說:你若攀到聖殿至高的金頂,從那裡跳下來,上主的使者托住你,你不會受傷的。(太四5) 世界也叫我們攀上頂尖的地位,踏著同事的頭上位,不理會家庭,不理會身體,祇不斷攀爬,以為金頂使我們呼風喚雨,不會受傷。但我們到了金頂才發覺那裡是孤單和空虛,我們已失去朋友,失去家人,也失去健康,我們傷痕纍纍,那金頂是假冒counterfeit的能力,不是真實,也不永遠。

我們也常常假冒自己是上主:「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作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當說,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雅四13, 14)

世界也有它的虛假的軍隊,就是僱傭兵(mercenary) ,他們參與戰爭是為了金錢,不是為國家,那裡出得起錢僱用他們,他們就就到那裡打仗。其實人生就是戰場,我們都為一些東西來打仗,僱傭兵為自己爭戰,真正的戰士為國度而爭戰。今天我們為了甚應而戰爭呢?

今天的詩篇給我們看到一個真正乃是蒙福的人, 他是一個不怕凶惡信息的戰士。他首先為自己的兒女價值觀而爭戰,與世界爭奪其子女,他是真理的監護者(guardian);作為戰士保護窮困弱者(protector) ,他施捨錢財、周濟貧窮;他是不怕威嚇的戰士(warrior),為公義的國度而爭戰。

戰事正酣,總要警醒。盟軍登陸法國諾曼第(Normandy) 是二戰的重要戰役。當傘兵從漆黑的高空跳下來時,生死未卜,他們要落未曾到過的地方,要遇到未曾見過的敵人,落地時可能飄離戰友,孤軍作戰。戰爭電影給我們的印象是這些空降師傘兵個個都士氣如虹,勇敢激昂,視死如歸。但根據一戰地實況報導,有些人落到地上就怕得捲伏在矮樹叢中,有些更睡著了;更匪夷所想的是,一班傘兵降落到一倉庫,發現裡面藏有烈酒,竟然喝得酊酩大醉,東斜西倒。(D-Day, quoted in John Eldredge, Wild At Heart. Discovering the Secret of A Man”s Soul [Nashville, TN: Thomas Nelson, 2010], p. 160.)

這些人知道自己是軍人,也知道在處在戰爭中,但他們的行為表現,顯示他們好像不在戰爭中。我們呢?

不要醉酒,乃被聖靈充滿,讓我們放下各樣的重担,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拿起屬靈的兵器,不再作虛假的士兵,不再作僱傭兵為自己爭戰,讓我們為上主的國度爭戰,因為這國度是真實的,也是永恆的。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