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6,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你們好好選擇吧(鄧瑞強博士)2022.6.26

講題:你們好好選擇吧
經文:約書亞記24:1-28
講員:
鄧瑞強博士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在這疫症裡,祝願各人平安。

  小孩子常常問大人:「為什麼?」小孩子問:「為什麼非洲人跑得那麼快?」大人答:「若果後面有獅子追著你,你也會跑得這麼快。」小孩子問:「為什麼進入到教堂要安靜?」大人答:「不要妨礙別人睡覺嘛。」小孩子問:「為什麼人要打仗?」大人不懂回答了。「為什麼人會受苦?」「為什麼人會死?」「為什麼人要存活下去?」這些問題,大人越來越不懂回答了。

  「為什麼我要存活下去?」「存活於世,對我有什麼意義?」這些問題,或遲或早,我們總會問。特別是遭逢極大困境時,如:天災人禍,連吃的東西都沒有的時候;或戰火連天,連安睡一覺的寧靜都沒有的時候,我們便會問:「存活於世,對我有什麼意義?」當我太太在我身邊離世時,我心中也曾問:「存活下去,還有什麼意義嗎?」人存活下去,需要理由,需要意義。神學家田立克(Paul Tillich)指出,現代人充滿憂慮,有嚴重的精神問題,是因現代人比以前的人更容易失落存活的意義。找不到意義,人就可能放棄活下去。無怪乎文學家卡謬(Albert Camus)說:「只有一個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就是自殺問題」。所謂自殺問題,即存在的意義問題。

  一個人,仰視夜空,念及前塵往事,念及天地悠悠,總會思索生命的意義。摩西五經,是人思考存在意義的開始點。亞伯拉罕,在天地間,把握到一種「天命」,一種上天與他之間的連繫。這天命要貫注人間,不能單靠一個人,更要靠一群人。要成就一群明白天命的人,他們便要親身經歷上天的「好生之德」。神帶領他們離開埃及,不做奴隸,做一個自由人,這經驗塑造了這群人的靈魂。然後,神在曠野,將天命的生活內容告訴他們,他們要在人間,將神的仁愛大道向世人活現出來。要這樣做,他們需要一塊土地,成為歷史裡的一個持存群體,活現天道,改變人間。這就是摩西五經對存在意義的一步一步的思考。

  藉著摩西五經的思路來思考,一個人明白到,存活於世,不只是尋索自身創造出來的意義,更重要的是連於上帝,從神那裡領受天命。不只是一個人好好地活,更是塑造一個群體。這群體不是為自身的利益而活,它要向世人展示生命的正道。這群體也不是只為當下而活,它負起了歷史的重負,要在悠悠的歷史裡,在每一個明天裡,向世人展現具有永恆意義的生活方式。透過這種生活,將人間建設成天國,將荒涼的大地建設成樂園。

  在摩西五經的結尾,在申命記的最後篇章裡,將要離世的摩西,遙望那塊神應許的土地,那塊讓神的子民安居的土地,那塊讓神的子民向世界展示神的仁愛大道的土地,面對這土地,摩西可能在想,這群人的將來,將會如何?那土地的將來,將會如何?這是一未知數。在此,摩西死了。歷史的將來會如何,這未知數,永遠就是信仰的關鍵所在。神的子民,能懷著信仰,完成天命嗎?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到今日要講的《約書亞記》。

  一般弟兄姊妹閱讀《約書亞記》時,大多以「個人靈修」的方式讀,看著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看著他們與不同的民族開戰,當中有成有敗,從中領悟這些戰爭背後的靈性教訓。這種「個人靈修」的方式,有其好處。但在《約書亞記》裡,有很多神叫以色列人滅絕其他民族的經文,遇到這些經文,一般弟兄姊妹便不知如何處理。若將《約書亞記》的文體,看成是歷史事件的如實記錄,則這些經文真的很難處理。

  學術上,理解《約書亞記》,是另一回事。有學者將《約書亞記》的最後編撰,定在後來猶大國被巴比倫滅國的時期。大家要明白,每個時代都會重寫歷史的。秦朝寫的秦朝歷史,與漢朝寫的秦朝歷史,與今人寫的秦朝歷史,呈現出來的意義,會很不一樣的。不斷書寫歷史,是要借鑑歷史的智慧,去面對當前的難關。《約書亞記》記述的事情,大約是主前1200年的事情,這日期只是一推斷,無法確定。約600年後,猶太人面對史無前例的劫數,猶大國被滅,猶太人被擄去巴比倫,時為主前586年。國破家亡,痛定思痛,猶太人重新回顧歷史,要去找出失去土地、被擄他鄉的神學理由。這時,他們回顧那段進入迦南地的歷史,那段600年前的往事,藉這回顧,反思他們當下失去土地的神學理由。在巴比倫,在被擄之地,猶太神學家最後編撰《約書亞記》。如此,《約書亞記》就不是歷史事件的如實記錄,而是回答眾多神學問題的神學作品。《約書亞記》的文體不是如實記錄的歷史,而是承載受苦者面對失去家園苦況的神學反思。它要回答一連串的神學問題:為什麼會亡國?為什麼會失去土地?這土地不是神應許給祂子民安居樂業之地嗎?神不是這土地的保護神嗎?失去這土地是否意味著神的無能呢?失去這土地是永遠不能改變的命運嗎?在失去土地的絕境中,神的子民還有希望嗎?《約書亞記》回答這些問題。

  被擄去巴比倫的猶太人,在編撰《約書亞記》時,第一個反省的神學問題是:在歷史裡,那群在曠野流浪、無家可歸的人,靠什麼進入神應許的土地?他們回想那段歷史,那群人由曠野進入迦南地,必須跨越約旦河。《約書亞記》頭五章記述的大事,就是渡河故事。《約書亞記》3:15說,那時的河水「漲過兩岸」,是發大水的時候。這些記述,讓我們回到近東文化對大水的恐懼。在挪亞時期,這大水足以毀滅蒼生。神的救贖,就是駕馭這大水。全本聖經的第2句經文創世記1:2說:「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唯有神的靈,這創發生命的靈,能駕馭這毀滅生命的大水。在《約書亞記》裡,以色列人是怎樣過河的呢?怎樣克服這大水的呢?怎樣橫越阻止人進入樂土的限制呢?他們沒有築起行軍用的浮橋,他們只是派祭司抬著約櫃,站在河水之上。如此,水便斷流了。從無家可歸之地,踏過這凶險的河水,便能進入建立家園的土地,其中靠的,是約柜。約柜裡面,有十誡。十誡代表的,是神與人之間的盟約。這盟約、這十誡、這神的律法,就是創發生命的靈,足以駕馭大水,駕馭人間的凶險,能讓人踏入神聖的土地。

  踏過生命的限制,跨過人間的凶險,迎來的,是佔據了土地的迦南人。信仰從來不是一勞永逸的。信了耶穌,便等著上天堂,這真是人類精神上的一大發明。主耶穌叫我們背起十架來跟隨祂,這是一天又一天的為神的真理而奮鬥。以色列人過了約旦河,面對的是迦南人、迦南文化、迦南的神明。面對強大壓力,以色列人倚靠的,是與他們立約的神。倚靠的,是對神的信任,對神人之約中人應盡的責任的承擔,對神的十誡與律法的恭敬奉行。

  失去土地,被擄去巴比倫的猶太人,第二個反省的神學問題是:我們實在是如何得到土地的?藉此,他們思考,他們如今是如何失去土地的?去到《約書亞記》第6章,是第一場「戰役」。這「戰役」,我特別用引號括著它,因它根本是一場非一般、非人間、非常態的「戰役」。這場「戰役」是如何打的?這場「戰役」根本沒有打。以色列人只是列隊巡遊,像宗教的儀仗隊,圍著耶利哥城巡遊。祭司抬著約柜,走在隊伍前頭,一邊行,一邊吹著號角。一天繞城一次,繞了六天。第七天,繞城七次,號角齊鳴,人民呼喊,然後,耶利哥城便崩塌了。在這裡,大家看到的,不是戰鬥,而是神聖的宗教禮儀。

  弟兄姊妹,請問:你們認為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役」?從中得到什麼教訓?耶利哥之戰,是以色列人獲取土地的第一場「戰役」,也是以後一切「戰役」的典範。這場「戰役」最觸目的地方是:人並沒有真的打,人的角色只是敬拜神。到了下一場戰役,人試圖以自己的力去打時,便輸得一敗塗地。原來,得到安身立命的土地,靠的不是武器,而是靠對神的敬拜。以上這句話,希望普京能明白。土地,完全不是靠武力搶過來。主耶穌後來在登山寶訓裡,總結這關於土地的教訓,他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土地,是神的賞賜,是神給人的禮物。在土地的事上,人的角色是信靠神、聽命於神、敬拜神。神才是土地的主人,祂勝過一切土地神,祂能任意分派土地,給聽從祂命令的人。

  被擄去巴比倫的猶太神學家,藉這耶利哥之戰的故事,思考到:土地是屬於神的,一切都是神的禮物。神是大地的主,其他的「土地神」皆屬虛無。他們猶太人是與神有約的民族,應當敬拜神,聽從神的誡命。如此,他們整理出被擄去巴比倫的神學理由。這理由很簡單:被擄、失去土地,不是因為神是假的,而是因為神是真的;不是因為神無力量保護,而是因為祂有全然的大能,以致當祂的子民失信於祂時,祂有能力將土地這禮物取回。問題的核心,是神的子民違背了約,離棄了真神,走向那虛無的、迦南的土地神。這土地神名叫巴力,它主宰風調雨順,它應許富足豐盛。在我們今天,這巴力就是股神、經濟之神、金錢的神。人服膺金錢的法則,便離棄神的誡命,那些叫我們照顧弱者的誡命。人敬拜巴力,便會用金錢的暴力,去搶奪土地。當人視土地為自己的戰利品時,神便收回祂的土地了。

  被擄去巴比倫的猶太神學家,痛定思痛,認定一切問題的根源,便是生命跪拜了虛無的巴力。巴力是迦南文化的核心,是宗教、經濟、政治的合體。解決問題的答案,便是:徹底與巴力劃清界線。這即是:從存在的根源深處,完全清除迦南文化的所有影響。用主耶穌的講法講,人不是拜上帝,便是拜瑪門(金錢)。要清心敬拜上帝,便要徹底擺脫金錢的操控法則。用一種「戰爭」的語言來表達,便成為:徹底消滅迦南人。在這裡,我要再說一次,《約書亞記》的文體不是如實記錄的歷史,而是承載受苦者面對失去家園苦況的神學反思。作為神學反思,所謂「徹底消滅迦南人」,就不是什麼屠殺,而是在生命裡,來一次大掃除,將世間一切的虛假力量,消滅淨盡。耶利哥的經典「戰爭」,已明白提示,這是一場敬拜。唯純潔的敬拜,將生命裡的雜質完全清除。

  反省至此,被擄去巴比倫的猶太人,明白到失去家園,問題不在神,問題在人。不是神無能,而是人不守約。這被擄他方的困局,是死局嗎?不是。還有希望嗎?有。希望何在?在神。神要求我們什麼?神要求我們守約,遵守律法,單單敬拜祂。我們做得到嗎?在《約書亞記》結束的章節裡,編撰《約書亞記》的神學家,將這問題舖開來,讓所有讀者自行回答。道理已講明白了,生路與死路也清楚了,人實際上又會作何選擇呢?

  我們看看今日的講道經文,是《約書亞記》結束的經文:約書亞記24: 1-28,這是典型的古代近東的盟約體裁。由於經文頗長,我只能讀重點經文。

(一)盟約的開場白

24:1 約書亞將以色列的眾支派聚集在示劍,召了以色列的長老、族長、審判官,並官長來,他們就站在神面前。

(二)盟約背後的歷史:因有這歷史因由,才有這盟約

24:2 約書亞對眾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古時你們的列祖,就是亞伯拉罕和拿鶴的父親他拉,住在大河〔按:幼發拉底河〕那邊事奉別神,

24:3 我將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從大河那邊帶來,領他走遍迦南全地,又使他的子孫眾多,把以撒賜給他;

  「大河那邊」,即幼發拉底河的東邊,即「巴比倫」。猶太人編撰《約書亞記》時,正是在巴比倫為奴。這裡暗示有一天,會離開巴比倫。

24:4 又把雅各和以掃賜給以撒,將西珥山賜給以掃為業;後來雅各和他的子孫下到埃及去了。

24:5 我差遣摩西、亞倫,並照我在埃及中所行的降災與埃及,然後把你們領出來。………

24:13 我賜給你們地土,非你們所修治的;我賜給你們城邑,非你們所建造的。你們就住在其中,又得吃非你們所栽種的葡萄園、橄欖園的果子。』

  這裡提到埃及,以色列人曾在此地為奴。他們最後離開埃及,進入迦南。他們期望,有一天,他們同樣會離開巴比倫。

  在地理位置上,以色列夾在兩大帝國中間,東邊有巴比倫,南邊有埃及,以色列位於這兩大帝國貿易路線的中間,是亞洲和非洲貿易的必經之地。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以色列有時和巴比倫結盟,去反埃及,在古代,這意味和巴比倫的神明結盟。有時,他們和埃及結盟,去反巴比倫,這時,他們和埃及的神明結盟。當以色列人為了自身的安危和富足去和別的神明打交道時,也意味著他們的生活摻雜了別國的風俗,從宗教上講,這是破壞了與耶和華訂立的盟約;從生活上講,是離棄了神的律法。結果是:他們失去土地,在異地為奴。他們的盼望是:回歸純正的信仰,重回安居的樂土。

(三)盟約的條款:立約者的義務、立約者發誓遵守

24:14 「現在你們要敬畏耶和華,誠心實意地事奉他,將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所事奉的神除掉,去事奉耶和華。

24:15 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透過約書亞的口,對神的子民作出最大的諷刺和警告。你們有選擇的機會的,但選來選去,你們總是選擇別人的神明。約書亞代表著真正的神的子民,作出斬釘截鐵的決定:「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24:16 百姓回答說:「我們斷不敢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別神;

24:17 因耶和華-我們的神曾將我們和我們列祖從埃及地的為奴之家領出來,在我們眼前行了那些大神蹟,在我們所行的道上,所經過的諸國,都保護了我們。

24:18 耶和華又把住此地的亞摩利人都從我們面前趕出去。所以,我們必事奉耶和華,因為他是我們的神。」

(四)違約的咒詛

24:19 約書亞對百姓說:「你們不能事奉耶和華;因為他是聖潔的神,是忌邪的神,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罪惡。

24:20 你們若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外邦神,耶和華在降福之後,必轉而降禍與你們,把你們滅絕。」

24:21 百姓回答約書亞說:「不然,我們定要事奉耶和華。」

(五)立約的證人、立約文件的安放

24:22 約書亞對百姓說:「你們選定耶和華,要事奉他,你們自己作見證吧!」他們說:「我們願意作見證。」………

24:25 當日,約書亞就與百姓立約,在示劍為他們立定律例典章。

24:26 約書亞將這些話都寫在神的律法書上,又將一塊大石頭立在橡樹下耶和華的聖所旁邊。

24:27 約書亞對百姓說:「看哪,這石頭可以向我們作見證;因為是聽見了耶和華所吩咐我們的一切話,倘或你們背棄你們的神,這石頭就可以向你們作見證。」

   那些失去土地的猶太神學家,向我們呈現他們的深刻反省。人在大地上張羅,謀算最大利益。這裡有著數,便拜這裡的神,和它勾結,活它喜悅的方式。那裡有著數,便拜那裡的神,和它勾結,活它喜悅的方式。一生只在利益中打滾,違忘了真神。最後,成了被奴役的人,或在這裡被奴役,或在那裡被奴役。《約書亞記》呼喚我們,作明智的抉擇。各位弟兄姊妹,你們會如何抉擇呢?

   願榮耀歸上主,願人間享和平。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相關:


# TAG

EN English MONDAY MANNA 中國成語 以色列 以色列新聞 你累了嗎 保捷 信仰見證 出埃及記 利未記 創世記 劉國偉 原文解經 國度禾場KHM 天人之聲 天堂 奇妙的創造 妥拉 妥拉人生 家庭 市井心靈 張哈拿牧師 愛情 敬拜 智慧 梁永善牧師 歳首到年終 民數記 清晨妥拉 漫畫事件簿 為以色列代禱 琴與爐 申命記 真理 知識 研經課程 箴言 考門夫人 聖經 荒漠甘泉 見證 週一嗎哪 靈修 靈修文章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