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劉國偉先生)2019.11.24
講題: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經文:約翰福音20章19-29節
講員:劉國偉先生
引言
今年8月20日晚,我與太太一起,參加了由福戲網絡主辦,在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舉行的一個講座:「歷史的潘霍華、現代的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當晚的講員潘錦華導演分享「由《馬丁路德》到《潘霍華的情書》:表演藝術與我何干」,另一位講員是我們禮拜堂的榮譽助理校牧鄧瑞強博士,瑞強兄分享的題目是「思想與行動之間:潘霍華呈現的教會與信徒的社會責任」,當晚座無虛席,連地庫的副堂也坐滿了,多少反映出在香港處於水深火熱的情景下,弟兄姊妹想透過潘霍華的生命故事和他的神學思想,一種由歷史走到當下的熱切的期盼。潘導演和瑞強兄的分享都很精彩,會後,勾起了我很多思緒。
我在1979年初次聽聞潘霍華,緣於在中文大學圖書館閱讀一篇有關潘霍華神學思想的研究論文,然後我開始閱讀潘霍華的著作,首先是1974年道聲出版社出版的「追隨基督」中譯本,當時已經出版了5年。當中有蘇恩佩姊妹撰寫的「代序」。恩佩姐在文章的第一句,引用潘霍華的名句「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是召他來為祂死。」雖然當時已經不是第一次閱讀這兩句句子,卻再一次震撼著我的心房,我不期然地想,那是一種怎樣的信心?潘霍華的好友,英國哲齊斯特主教(Bishop of Chichester)貝爾(Bishop Bell)如此演繹潘霍華這名句:「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是召他來為祂死:死的形式有多種,不過作基督門徒的真諦,可說完全包括在這句話裏面了。」
然後今年9月21日,我與家人一起觀賞了在文化中心上演的話劇「潘霍華的情書」(Bonhoeffer’s Love Letters),一個熟悉的故事,對於我而言,潘霍華並非一個陌生人,當晚觀賞這齣話劇,有很多場景和段落,都深受感動,也重新刺激我去問自己:潘霍華所見證所活出的是怎樣的信心?
於是,我決定再次翻開「獄中書簡」(Letters and Papers from Prison),赫然看見當年的一些閱讀筆記和在書本劃下的記號和㾗跡。我現在讀出我曾經標記的一個小段落:「一個人必須完全過着今世的生活,才能學習到信心。這就是我所說的現世之意義,即負起生命的一切責任與困難,成功與失敗,一切經驗與無可奈何之事。就在這樣的生命中,我們才把自己無條件地放置在上帝手裏,參與祂在世上的苦難,與基督在客西馬尼園一同警醒。這就是信仰……這樣,當我們生活於今世而參與上帝的苦難,成功怎能叫我們傲慢,失敗又怎能使我們走入迷途呢?」
信心:在恐懼中倚靠主賜的平安
今天講道的題目是「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是從死裏復活的主,向門徒顯現時所說的一句話,承接我剛才所問的,我們所見證所活出的是怎樣的信心?
使徒約翰記載了三次主耶穌向門徒顯現。約翰所說的門徒,明顯是指向耶穌所特別揀選的十一個門徒,因為猶大自殺身亡了,所以當時就少了一個。
第一次顯現記載在約翰福音20章19至25節;第二次顯現記載在同一章聖經的26至29節;第三次記載在第21章1至23節。我們今天主要集中思想,約翰筆下所描述主耶穌向門徒第一及第二次顯現的兩個小段落。
約翰寫道:「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約21:19-20)
約翰所形容的情景,是星期日的晚上,門徒仍然害怕猶太人,於是把門關了,原文「關」這個動詞,其實是「鎖上」的意思。很明顯的,抹大拉的馬利亞向門徒見證耶穌基督已經復活,彼得和約翰親眼看見空墳墓的環境證據,再加上前往以馬忤斯路上的兩個門徒,見證曾經與復活的主相遇,在這非常特別的一天,再三聽到耶穌已經復活的消息,卻仍然未能消除他們心中的恐懼。弟兄姊妹,黑夜是可怕的,往往埋藏了很多黑暗的人和事,甚至危機,我們也經歷了許多漫長的黑夜,有時候真的想把自己關鎖在一個安全的房子裏,以圖與外間的黑夜隔開。
門徒是有福的,在他們經過從星期四深夜到星期五凌晨,耶穌被捉拿開始,到星期日從早到晚十多個小時所聽見既是奇妙,又一時間難以明白和接受的見證,當他們仍然活在恐懼之中,而耶穌就在這情景底下,向他們顯然。
Shalom「願你們平安」在此時此刻,不再是一句日常慣用的問候語,聽在這一群感到羞愧、不解、恐懼和疑惑當中的門徒的耳中,這一句問候如今象徵神與人和好,將門徒從對死亡和黑暗的恐懼的光景,帶進基督復活大能的一句滿有恩典的說話。
約翰告訴我們,主耶穌說了「願你們平安」這句話之後,就把他的傷痕指給門徒看。此時此刻,基督的傷痕,或者說是曾經死過的印記,成為恩典的記號,最重要的,是門徒看見復活的主,實實在在的體驗了復活的大能,就喜樂了。
第一句「願你們平安」是耶穌基督邀請門徒進入祂的復活的生命,第二句「願你們平安」,就帶着使命和差遣。
在星期四的晚餐聚會,主耶穌跟門徒分離前的禱告,說:「祢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約17:18)如今復活的主,在完成了救贖大功之後,再一次提出父差遣祂,祂要照樣差遣門徒。我就想起了潘霍華的名句:「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是召他來為祂死。」接受耶穌基督的差遣,就包含了在生命旅途中,要為信仰的緣故,冒著大大小小的風險,或者直接點說,基督要求我們背起十字走天路,本身就是一個冒險的旅程 A risk taking journey.
在這個冒險的旅程中,從神而來的平安,就成為非常重要的保障。這份平安,不在乎識見和閱歷,也不在於意志和訓練,乃是聖靈的工作。所以,主耶穌說了平安與差遣的話,就向門徒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
21至23節的經文如此説:「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約20:21-23)
正如馬太記載了主耶穌對教會的教導:「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8:18)勉勵門徒和教會,我們從主所接受的差遣,是生死攸關的任務,我們要傳揚的是叫人出死入生的基督救恩,凡接待主的,就是信主名的人,主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
那個星期日的夜晚,是黑暗與光明交錯的時空,也是恐懼和喜樂相纏的晚上,我想像不到主耶穌顯現之後又離去,到底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不過我確信,因為主耶穌的顯現,還有聖靈的臨在,門徒的生命就起了徹底的質變,他們從新體悟信心的道路,不在於無需冒險,或者沒有危險,卻原來是當我們進入基督的復活大能,和靠着聖靈的能力,我們所得着的從主而來的平安,就幫助我們勇敢地接受基督的差遣。
我總不信
使徒約翰告訴我們,當夜,多馬不在那房子,也就是說,他仍然未曾親眼見過復活的基督。
「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約20:24-25)
多馬鏗鏘有力的一句話「我總不信」,表達了他仍然活在一個講求合理推斷,要求穩穩陣陣的思維方式之中。作為福音書的讀者,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多馬是唯一的一個表示不信,其實在馬可福音也有類似的描述:「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穌復活了,就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耶穌從他身上曾趕出七個鬼。她去告訴那向來跟隨耶穌的人;那時他們正哀慟哭泣。他們聽見耶穌活了,被馬利亞看見,卻是不信。這事以後,門徒中間有兩個人,往鄕下去;走路的時候,耶穌變了形象向他們顯現,他們就去告訴其餘的門徒;其餘的門徒,也是不信。」(可16:9-13)
弟兄姊妹,信心旅程並非一蹴即就,生命的轉化和成長需要時間。不要說多馬沒有經歷耶穌基督第一次向門徒顯現的每一個細節,因而暫時失去一個信心跳躍騰飛的機會,就是其他的門徒在基督顯現過了八日之後,他們仍然謹慎地在房子裏把門繼續關鎖,這實在與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門徒的集體信仰面貌有很大的落差。
經文說:「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裏,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多馬說:「我的主!我的上帝!」 (約20:26-28)
耶穌當然理解,門徒仍然要活在一個關鎖了門的房子的生命狀態,耶穌這個復活的身體穿過那關鎖了的大門,再次以「願你們平安」接納門徒當下的生命境況,顯現在門徒當中,充滿了對門徒的體恤和憐愛。
走信心的道路,本來就應該全然信靠,事事講求證據、兆頭、印證,本身就是一種「我信,但我信不足」的屬靈狀況。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是否我們人生旅程的真實寫照?特別當我們身處漫長的黑夜,包括一些臨到自己的意想不到的傷害,無可奈何的際遇,還有不合理、無恩情的人和事,在等候之間遲遲沒有答案,未見出路,更不知何時見黎明,這些時候,信心就成為非常真實的考驗。
主耶穌並非單單體恤和憐愛多馬,祂對多馬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我相信主耶穌所說的這句話,不單只是向多馬說,也向眾多門徒說,並且今天仍然在我們當中如此說。是的,「不要疑惑,總要信!」是信德的基礎,疑惑本來就抵銷信心,不過疑惑之後,能夠靠着信心走下去,我們又會為人生旅程跨進了信心的一大步,主耶穌總會在那個漫長的黑夜,還有關鎖了門的房子裏,向我們說「願你們平安」,給我們信心和勇氣,走進祂復活的大能裏,也同樣賜我們平安,差遣我們進入這個世界,憑信心走上冒險的旅程。
憑著信
潘霍華,1906年2月4日生於德國,是一位將生命獻在殉道者祭壇上,自始至終忠心追隨基督的人,他確實被公認為一位出色的神學家,不過我更喜歡形容潘霍華是一個忠心追隨基督的門徒。潘霍華被納粹秘密警察捉拿,人生的最後幾個星期被關押在一個大監牢裏,他沒有看見希特拉和納粹德國的結局,在1945年4月9日曙光初露的時刻,被納粹黨送上了刑場,數天之後,盟軍宣告勝利。
潘霍華是憑著信心,在世走過39年之後,離開這個世界的,當他從囚倉被押送往刑場之際,他與囚友說:「這就是終局,但在我卻是生命的開始。」。
結束今天講道的時候,我選讀「獄中書簡」記載潘霍華在1945年元旦所寫的禱文:
有了善的力量同在與導引我,安慰與鼓勵,遠超過一切的恐懼。
舊歲還在慢慢地苦楚着我的心靈,沉痛冗長的日子仍然在拖延着。父啊,求祢容許祢所磨練的靈魂,得到祢所允許的救治。
倘若我們得喝乾這悲慘的杯,直到飲盡痛苦的屑滓,在祢的命令下,我們決不躊躇,願以感激的心接受,祢恩手之所施賜。
讓燭光發射輝煌的祝賀,這豈不就是黑暗中從祢來的亮光,要把我們帶往那渴望中的相聚。
現在夜更深沉,求容許我們聽見祢兒女的聲音,從圍繞着我們的黑暗世界,發出那普世讚頌的歌聲!
一切善的力量來幫助我們,我們將勇敢地面對將來,不論晨昏,上帝必恩待我們,每逢新歲開始,我們這信念更為堅定。
弟兄姊妹,「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因為我們活著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We live by faith, not by sight. 願主加添我們信心,願榮耀歸給三一真神!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
地址 Address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 |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