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基督的特使(王群女士)2010.10.31

語音(廣東話): 主題:基督的特使
証道:王群女士
經文:林後五11-21

主內弟姊妹,平安!

引言
最 近讀到丹麥哲學家祈克果(Soren Kierkegaard)一句話:「生命只有在回望中才能了解,只有往前看才活得下去。」(中文翻譯似乎未能把其中的精粹表達出來)(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but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s.)覺得很有意思,這句短小精警的說話,卻涵蓋了時光長河的三個向度,除了文意上顯然而見的過去及將來外,亦包括了此時此刻,因為它所談 論的根本就是當下的生活態度。人漸入中年之境,開始逐步體會到很多人生中的境遇是要經過了,回頭望,再思想,才能稍稍參透箇中的意義。然而人又不能老是回 頭望,只管著想從前,否則活在當下的我們就會原地踏步,失卻走下去的動力,因此我們必須同時又要被對將來的憧憬和盼望所拖動向前。今天我們選讀的書信經課 林後五章11-21節,同樣向我們展示這三個時間的向度,保羅提醒我們的將來和過去都是影響和塑造住今天的你我。

一、面向將來──我們在主面前、在人面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在 11-13節,我們可以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保羅正面對極大的挑戰,在哥林多教會裡,他的使徒身份受到質疑,保羅當然要盡力捍衛、辯護其個人的品格、聲譽及身 份,保羅的辯才了得是不爭的事實,但更重要的是,他不單是要在言辭上說服哥林多教會,他更需要擺上他的整個生命作見證,才能說服別人接受他是使徒的身份, 他整個生命,包括:他的行事、為人、思想、言語、態度等等,生命是一體而連結的,並不是割裂分離的,正如我們不可以一方面立志要盡忠事奉,但另一方面就偷 懶、卸膊、走後門;又或者這邊廂我們立志要愛人如己,那邊廂就講是非、玩杯葛、搞小圈子。我們的生命是一個整體,第11節下半部更提醒我們,我們整個的生 命「在主面前是顯明的」,新漢語譯本把「顯明的」翻譯作「赤露敞開的」,要 突 顯出所指的意思不單是出現或顯露,程度上是更為強烈的,是指整個人被公開、被揭露,是完全無可遮掩的。在11節上半部保羅清楚知道「主是可畏的」,要明白 他何出此言,我們一定要看上文,因為在第10及11節之間原文是有一個連接詞,新漢語譯本是如此翻譯第11節的,請聽我讀出:「所以,我們既然知道主是可畏的,就勸勉人。」在此「所以」這個連接詞是要突顯出接著下來的論述是承接上文第10節(或者更準確地說是1-10節這一段落)而歸結出來的。讓我們一齊看第10節,保羅明確指出:「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這裡所描述的是在終末審判的日子,我們都要在主面前呈上自己的生命,向祂交賬,並且要按我們在世時的所做的,得著從上主而來的相應奬賞或者懲罰。在審判的主的面前,我們生命的裡裡外外都被攤開,無一樣東西可以被收藏、掩飾。

保羅在11節的下半句不單說「我們在神面前是顯明的」,他繼續講:「盼望在你們的良心裡也是顯明的」, 我們除了將來要向審判的主交賬外,雖然現在那審判日子尚未來到,但是我們的生命也是無法收藏得妥妥貼貼的。我們身邊周圍的人,他們跟我們一起生活、一起學 習、一起工作、一起事奉,我們講的那一套和實際做的那一套,他們都聽在耳中,看在眼內,他們都是驗證我們基督徒的身份和我們所作所為是否一致的見證人。記 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去一間大教會參與聚會,由於出席的人數眾多,門口一早站滿衣著整齊得體、笑意盈盈的司事人員,列隊歡迎所有來賓。此時,我的朋友在我耳 邊輕說地說:前面最左邊的那個司事,我曾跟他一起上過一個課程。我從朋友的語氣中已感愛到一份不屑的味道;接著他繼續嘀咕:想不到他原來也是基督徒,他上 課遲到早退,做小組功課時又推卸膊、又吞泡,「做啲唔做啲」。對於他的投訴,我沒有什麼可以回話,只在心裡牢牢地警惕自己,我要謹慎自己的言行,原來我的 生命不單要向上主交賬,而我的一舉手一投足同時亦影響身邊的人如何看我這個基督徒呢?因此,無論我們願意與否,是有心栽花,還是無心插柳,我們在主面前、 在人面前都是赤露敞開的,正如保羅在林前四章9節用人生如戲來打方,他說:「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而我們又有沒有忠心地演好上主交託予我們角色呢?而這個角色是終生制的,並且是屬於全方位的角色,我們在生命中的任何一個場景都要落力地演。還有這不是一場獨腳戲,而是一場一個也不能少的羣戲,是整個信仰羣體一齊參演的戲。

各位弟兄姊妹,當我們被預告知道我們要走向一個如何的終局時,我們這個認知有沒有影響或者指導我們當下如何生活呢?今天我們活出的又呈現一個怎樣的生命狀態呢?

二、全因過去──我們今天乃為替我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保羅立定志向一生單為主而活,為上帝對他的召命而奔走,除了因為他清楚知道將來要向審判的主交賬之外,亦是因為主耶穌基督在過去所成就的一切,那份大愛強力地催逼著他要以生命來回應。我們一齊看14-15節:「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我們現在享有的生命是耶穌基督過去用祂的性命來買贖回來的,叫我們不致於淪亡,而耶穌基督這個舉動就把祂對我們的愛具體顯明出來,從此我們的生命不再屬於我們的,而是屬於那位救贖我們,又賜下永生盼望給我們的救主耶穌的。第17節進一步描述我們所擁有的生命之的特點:「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保羅強調我們「在基督裡」的話,我們的生命就不再一樣,我們成為新造的人,我們的身份改變了,我們跟上帝與人的關係都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軌跡改變了,我們 換上了一個全新的鏡片、一個與世界價值觀不同的鏡片來透視這個世界,但我想繼續問的是,這個改變只是停留在你頭腦上的認知,還是真正帶來你生命的徹底改 變?我認識一位朋友,他是來自內地的,他本身在北京最高學府學士、碩士畢業,他品學兼優,加上身家清白,所以順利入黨,在人眼中可謂是踏上青雲路,基本上 已經半隻腳踏入官途,前景一片光明。後來他有機會來香港進修攻讀博士課程,在這個期間,他與耶穌基督相遇,他雖然自小就是一位無神論者,但是他最終被基督 完全的愛所折服,他的生命被徹底改變,他做了一個世人眼裡看為「憨居」的選擇,他決定要獻上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主而活,一生事奉上主,所以他留在香港,放 棄了原本的專業,放棄了已經鋪好了康莊大道,他入讀神學院,重新學習,學做一個傳道者。我相信這個不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只不過它是個真實的例子,告訴我 們基督的愛是何其的實在,是何其的強而有力!

我想問在座的弟兄姊妹:耶穌基督在過去為我們所作的犧牲,對我們有什麼意義呢?是否只停留在決定信主那一刻的感動,感動過後,我仍然是我,我仍然是我的主人,我的生活仍然圍著我自己來旋轉呢?第15節:「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保羅提醒我們,今天我們的生命是因為耶穌基督過去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而變的不一樣,而這種變化不是我們在頸項上由原本的水晶、鑽石項鍊變成一條十字架項鍊; 也不是吃飯前由不假思索起筷下箸變為會先閉目謝飯祈禱;更不是每個星期天由原本去茶樓飲茶,或者繼續懶在床上,而變成按時來到禮拜堂敬拜上帝。這種改變是 生命焦點的改變,我們由原本為自己而活,變成為耶穌基督──那位為我們死而復活的主──而活。這會觸及我們的價值觀,這會影響到我們人生的優先次序,這亦 會改變我們行事為人的模式,這種變化是由信仰引發的,那是既外顯又內蘊的,徹底而又持久的。

三、忠於現在──我們要作基督的使者傳和好的信息
保羅在第18節說:「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裡清楚指出上帝在基督裡賜予我們獨特而尊貴的身份,我們的身份就是20節所言的「基督的使者」, 新漢語譯本把「使者」翻譯成「特使」,其中的意思可能會更加突顯一點,「特使」所擁有的權力並非來自身的,而是來自委派他的那一位,情況就如我們在電視熒 幕中常見的,在古裝片集裡,一個地位卑微的小官或者太監帶住皇上的聖旨去到一品大官的府第,當聖旨打開,讀出:「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這位身居高職的官員便要馬上向面前的特使,屈身下拜,洗耳恭聽。作為基督的特使我們的身份是尊貴的,當然有威風八面的時刻,但保羅亦沒有掩飾 我們作為特使要冒上的風險,要付上的代價,請聽我讀出以弗所書六章20節上半句:「(我為這福音的奧秘作了帶鎖鏈的使者)」在此保羅用上同一個字,但卻描述自己是帶鎖鏈的使者,表示他正是身陷監牢的。而特使的任務就是無論他遇上任何的情況,他代表委派他的那位,只傳講委派他那位所要他傳講的信息。那麼上主要我們傳講怎樣的信息呢?保羅在林後五章18節及19節告訴我們所要傳揚的是「和好的道理」,這是我們親身經歷過在主基督裡得以與神與人和好的寶貴經驗,我們一方面是受惠者,另一方面被委託去傳講這信息,透過我們的生命見證,叫其他人也藉著基督與神和好。

換 一個角度來思想,要驗證我們有沒有在此時此刻盡忠職守,按上主的吩咐成為基督特使的方法,就是檢視一下我們身邊的人,到底他們因為我們當下的生命見證,而 與神的距離拉近,達至和好?還是他們因為我們而與上帝的距離越來越遠呢?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相信大家也接觸過一些朋友,他們始終不願意接受福 音的原因,就是曾經遇上一些很不濟的基督徒,這叫他們在福音的門外卻步。原本應當傳揚和好信息的基督特使,反而成為別人與神和好的絆腳石,這是值得我們深 切反省的,到底我們有沒有忠於所託呢?然而,我們亦聽過更多弟兄姊妹的得救見證,其中引領他們一步一步走近主耶穌的是身旁的基督徒,可能是他們的家人、朋 友、同學、同事,無論是哪種身份,但是他們都有一共通點,就是他們的美好見證都能吸引人思想:到底影響這人能夠活出如此生命的,是一位怎樣的上主?這讓我 想起馬尼拉人質事件中的倖存者──梁太,她在一瞬間失去了至愛的丈夫和兩個乖巧的女兒,而唯一的兒子則頭部重創,大家都為她落下同情、傷心的眼淚,大家更 為她一家的遭遇感到憤慨,在所有人的眼中梁太是最有資格憤怒、發怨言、提出控訴的人,但是我們卻在這個瘦小、看來弱不禁風的女子身上看見強而巨大的力量, 她不單沒有口出一句惡言,反而她一而再地反過來安慰港人,叫我們不要再為他們一家傷心流淚,又鼓勵香港人要一起堅強生活下去,這力量是來自她內裡的寬容, 來自她對上主的信靠,以及她對將來的盼望,她深信兒子在醫生及她的悉心照料下,會逐漸康復過來,會有一日能夠親自答謝香港人的關心;她亦肯定在終末耶穌基 督再臨掌權的時候,她能夠和丈夫及兩個女兒在天家重聚。她雖然沒有用言語去講保羅所言「與神和好」的道理,我們卻見到她用生命來演繹出這個道理,她對上主 的篤定、信靠、順服,確實拉近了不少人(包括了基督徒在內)與上主的距離。

結語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奬得主已經塵埃落定,根據評選 準 則,和平獎是頒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我並非打算在講壇上評論劉曉波 的獲奬是否實至名歸,但我想指出的是:有和平奬的設立可能正正反映出真正的和平尚未臨到世上,同時大家對和平奬的重視亦表達了世人對和平的渴望。作為基督 徒我們的身份就是基督的特使,我們今天在世上的任務是奉上主之命,向世界宣告和好的信息,並以生命忠心地見證出,真正的和平是始於我們在基督裡先與上主和 好。

願上主因為我們今天所作祂的心意得著滿足,又願真正的和平早日臨到世上,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