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一時的光輝未必是永恆(林豪恩先生)2022.2.6

講題:一時的光輝未必是永恆
講員:林豪恩先生

一。引言

你聽過「一剎那的光輝並不代表永恆」這句說話嗎?來源是這樣的:1985年《勁歌金曲》第二季金曲季選,蔡楓華在節目中報導張國榮演唱會消息時,說了一句「一時嘅光輝未必係永恆嘅」,報章寫成文字時變成「一剎那的光輝並不代表永恆」。隨後傳媒大肆報導蔡楓華的言論是針對張國榮,結果令他失去了《勁歌金曲》主持的席位。事後蔡楓華在電台節目中解釋:「那句話,只是有感而發,對藝人生涯的感慨,並非針對任何人。」

 「一時嘅光輝未必係永恆嘅」豈止是對藝人生涯的感慨,難道世事不也是類近嗎?

 二。經文及反省

1 一時的光輝

4:16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
4:17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他就打開,找到一處寫著說:
4:18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4:19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4:20於是把書捲起來,交還執事,就坐下。會堂裏的人都定睛看他。
4:21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
4:22眾人都稱讚他,並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

 那一次,耶穌在拿撒勒的會堂裏讀經,得到眾人的稱讚。其實,耶穌這次是載譽而歸,因為他回拿撒勒之前,名聲已經傳遍加利利,拿撒勒的鄉親當然也有所聞。

 4:14耶穌滿有聖靈的能力,回到加利利;他的名聲就傳遍了四方。
4:15他在各會堂裏教訓人,眾人都稱讚他。

耶穌的名聲傳遍四方,這名聲可以維持多久呢?眾人都稱讚他,這稱讚又會持續至何時呢?

 「可以紅幾耐?」這是網上討論區討論Mirror的題目。有人說:我會永遠記得他們;有人說:三兩年;又有人說:與四大天王相比,簡直不入流,根本不知道他們為甚麼會紅,就算紅,都只會是曇花一現。

 「可以紅幾耐?」他們自己又怎樣說呢?

 「將來是好或是壞,根本無法控制。但我地可以控制的是,此刻有沒有盡力去做想做的事。」

 然後旁白說:

「將來可以紅幾耐、行幾遠、解散會否,無人知,阿祖叫佢地好好珍惜、好好享受當下。壞與更壞嘅現實社會下,對於我地,亦是如此。」

 2 「捧得紅你都可以踩低你」

男團MIRROR出道以來獲大班粉絲追捧,當中以姜濤人氣最勁,在Instagram擁有6位數字追隨者,平日去到邊都被大批「姜糖」包圍。不過,追捧的熱鬧的背後,存在著暗潮。某天,有網民在討論區開Post,貼出姜濤在Telegram(TG)群組發給粉絲的長文。姜濤在文中表示粉絲的「私追」行為影響了拍攝工作,同時透露曾有粉絲上樓敲門,對其家人造成極大困擾和擔憂。姜濤對粉絲的指責,令部分「姜糖」非常傷心,即時在社交網取消關注偶像。有粉絲指出,姜濤走紅全靠一班「姜糖」支持,並揚言「姜糖捧得紅你,都可以踩低你」。

 耶穌可以受歡迎幾耐呢?

 4:28會堂裏的人聽見這話,都怒氣滿胸,
4:29就起來攆他出城(他們的城造在山上);他們帶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

 「姜糖」說,「姜糖捧得紅你,都可以踩低你」。借用這句話來描述當年耶穌的處境,可以這樣說:群眾捧得紅耶穌,都可以踩低耶穌。「姜糖」不滿,是因為姜濤發文指責他們的追星行為影響到工作和家人;拿撒勒的鄉親當下反面,所為何事呢?到底發生了甚麼事,令鄉親們的態度馬上逆轉呢?

 大家都知道,人們對載譽歸來的自己人是有期望的。如果有位中大校友成為了歌星,回校參加校慶活動,不是唱首歌助慶也不肯吧?如果有人發了達衣錦還鄉,鄉親們總應該比外人有更多好處吧!

京東集團的劉東強,把生意直接帶回了老家,在家鄉創造了2萬得就業崗位,和近20億得稅收!亞里巴巴的馬雲發達之後,捐錢到哪裏呢?當然是他的家鄉杭州。馬雲對杭州的捐款巨大,杭州市政府在亞里巴巴集團成立20周年的時候,舉行授予馬雲“功勳杭州人”榮譽稱號儀式。至於馬雲後來的遭遇,那是後話了。

 耶穌在外面趕鬼醫病傳道,造福遠近城鄉,現在回到拿撒勒,鄉親們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按載譽歸來的理解,鄉親們這句話不是貶低耶穌,而是指出耶穌是自己人,鄉親們對耶穌作為自己人有甚麼期望呢?

 4:23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必引這俗語向我說:『醫生,你醫治自己吧!我們聽見你在迦百農所行的事,也當行在你自己家鄉裏』」。

這是合理期望啊!既然你有能力幫助外人,更應該幫助自己人。現在,我們終於等到你回來了,你可以開始施展能力了。

 怎知,耶穌斷言拒絕。他舉出兩個例子,表明「益外人,唔益自己人」。第一個例子:

 4:25我對你們說實話,當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那時,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
4:26以利亞並沒有奉差往她們一個人那裏去,只奉差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裏去。

 第二個例子

4:27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但內中除了敘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

 如果我們把自己代入當時在現場耶穌鄉親的角色,相信你會體會到他們的反應。這個世侄不但亳無血濃於水的鄉親,連基本禮數也沒有,用我們的俗語說,是「手指拗出唔拗入」。「手指拗出唔拗入」,從古至今,從東到西,特別在某些敏感時刻,很容易引起反應,甚至會被批評和攻擊。

做自己想做的事

回到人們評論Mirror的話題:「可以紅幾耐?」他們的回答是:「將來是好或是壞,根本無法控制。但我地可以控制的是,此刻有沒有盡力去做想做的事。」

 耶穌如何回答呢?

4:18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4:19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演藝人當然努力維持自己可以繼續「紅」下去,但「可以紅幾耐?」的確無法控制,因此,只能「盡力去做想做的事」。對耶穌來說,他的名聲可以傳播多遠,稱讚可以維持多久,都不是他要經營的,他知道自己人生在世所為所事,他活著有使命,有方向。嚴格上來說,他不是Mirror所說的「盡力去做想做的事」,他是盡力去做他的天父交託給他的事。他有沒有自己想的事呢?不知道,如果有,都統攝在他被捕前的禱告之中:「父啊!你若願意,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是照我的意願,而是要成全你的旨意。」(路加福音22:42)

上帝的子民應該做的事

耶穌由被捧紅,到被踩低這現象,有兩點啟發值得教會及基督徒留意:

 第一,一般的教導就如Mirror的領悟一樣,既然我們不能控制其他人歡迎自己與否,所以就「盡力去做想做的事」吧!「盡力去做想做的事」未必是教會和基督徒的追求。教會存在的意義,以及教會應該如何存在,不是教會自己想怎樣就怎樣,而是學効耶穌基督的榜樣,做天父所交託的事。基督徒也如是,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5章14-15說:「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這樣斷定,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原來,不少基督徒都知道要做天父所交託的事,有些認真的基督徒,更因為擔心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不是在聽從天父的心意。於是,同學們計劃用一次團契聚會來討論「上帝的心意」和「自己的心意」兩者互不相容的問題。我好奇地問他們,具體上是甚麼事情令你們懷疑自己不是在聽從上帝的心意呢?他們回答說,例如升大學時讀甚麼科目?爭取好成績,「靚CV」可以嗎?應不應該和這個人拍拖 ?畢業了,繼續讀書還是找工作?如果讀書,留在本地還是出外?讀甚麼?如果工作,找甚麼工作……如果我所選的,不是上帝所要我選的,那麼,我不是違背了上帝的心意嗎?

 我一方面欣賞他們的虔誠,同時也挑戰他們:如果是這些事情,把「上帝的心意」和「自己的心意」對立,會不會是偽命題呢?為甚麼是偽命題呢?若這個命題要成立,就要在剛才提及的事情確立有「上帝的心意」和「自己的心意」兩樣東西,果真有這兩樣東西存在嗎?在這些事情上,你們或許感覺到有所謂「自己的心意」,然而,也在這些事情上,有與「自己的心意」相對的「上帝的心意」嗎?就算有,你們如何得知,如何肯定呢?如果無從得知或無從肯定,那麼,探究「上帝的心意」和「自己的心意」在剛才提及的人生處境中的對立,就未必有現實意義了。同學們感到很驚訝,問:那麼,我們做基督徒不需要追求上帝的心意嗎?聽到這裏,你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

 經過一輪討論之後,同學們肯定作為基督徒仍是要追求上帝的心意,不過,不再擔心自己選科時會否違背上帝的心意,也不再擔心物色拍拖對象時會否違背上帝的心意,也不再擔心選擇工作時會否違背上帝的心意,因為他們想到聖經上也有人問類似的問題:

 彌迦書6:6「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

 先知回答:

8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一般來說,我們不用擔心畢業後所選擇的工作有否違背上帝的心意,要擔心的是我們在工作中是向著「行公義,好憐憫」的方向,還是剝削和壓制的方向;要擔心的是在工作中「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還是目中無神,也目中無人,損人利己地追求滿足一己的野心。一位學生努力讀書,考入醫學院,為了想實踐濟世為懷的抱負;另一位學生也努力讀書,考入醫學院,為了名成利就,傲視同儕。分別不在於讀書的態度,也不在於所選的工作,而在於所追求的是甚麼。最後,同學們在團契聚會中辦了一次人生拍賣會,讓大家透過拍賣活動探討甚麼值得追求,甚至才有價值。

 第二,從耶穌的遭遇來看,當教會及基督徒個人在地上盡力活出使命的時候,也不一定不受歡迎的。現實是,可能受歡迎,也可能不受歡迎;可能這時受歡迎,可能那時不受歡迎。甚麼時候受歡迎呢?就是世界的價值與信仰的價值一致的時候,例如當社會都認為要善待難民的時候,教會及教會機構接待難民,人們就會稱讚教會和基督徒有愛心。但當社會對難民的態度改變,排斥難民的時候,教會繼續幫助難民,就會被批評了。

 世界的趨勢是會改變。大家還記得,不久之前世界曾經大力推動全球化,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地球村的一份子,人們高唱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歌曲尚未被遺忘,大家己經說要自己優先,要再強大了。大家都聽過德蘭修女在印度的服務及建立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濟弱扶傾,照顧社會上最有需要的人,曾經得到不少印度民眾的稱讚。但幾個月前,印度政府運用「國外捐款管理法」以避免外部勢力影響內部安全為由,取消「仁愛傳教修女會」接收國外捐款的資格。經過交涉之後,「仁愛傳教修女會」恢復接收國外捐款的資格,但同時增力了限制。

 世界改變之快,教會如果要追,恐怕永遠都只會落後於形勢。如果教會要得到世界的稱讚,世界可以把教會捧紅,也可以把教會踩低,令教會存在得非常艱難。

 三。總結

一時的光輝未必是永恆,教會可以如何自處呢?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的教導值得我們反省和學習。

 13:1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13:2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
13:3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曾經何時,一眾教會都以既羨慕又批評的目光望著那所晶瑩剔透,崇拜轉播到全世界的教會;曾經何時,一眾基督徒都以既感恩又熱情地期待那位躋身國際流行樂壇的師母;曾經何時,一眾教牧都既焦慮又渴求地去到那所人多財大地廣的教會朝聖,今日,他們的狀況如何呢?那些曾經的成就,又算得了甚麼呢?如果輝煌、受歡迎、業績都不是教會的追求,那麼,教會應該追求甚麼呢?保羅繼續說:

13:4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13:5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13:6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13: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13:8愛是永不止息。

 雖然一時的光輝未必是永恆,但使徒保羅提醒我們,世間上仍有永恆的事物,那就是愛。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相關:


# TAG

EN English MONDAY MANNA 中國成語 以色列 以色列新聞 你累了嗎 保捷 信仰見證 出埃及記 利未記 創世記 劉國偉 原文解經 國度禾場KHM 天人之聲 天堂 奇妙的創造 妥拉 妥拉人生 家庭 市井心靈 張哈拿牧師 愛情 敬拜 智慧 梁永善牧師 歳首到年終 民數記 清晨妥拉 漫畫事件簿 為以色列代禱 琴與爐 申命記 真理 知識 研經課程 箴言 考門夫人 聖經 荒漠甘泉 見證 週一嗎哪 靈修 靈修文章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