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9,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30 最後叮嚀

最後叮嚀
徒20:17-38, 林後13:11

保羅在以弗所事奉了三年,他要離開往耶路撒冷去,此行他明知有危險、困難且會隨時喪命,雖然他不捨得以弗所的肢體,而且有先知亞迦布清楚指出聖靈啟迪他保羅將被交在外邦人手中,因此眾人均勸阻他離去,「我們和那本地的人聽見這話,都苦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徒21:12),但保羅明知山有虎,偏要虎山行,他知道這是神的心意仍堅持離去,就好像主知十字架的苦楚自己也有懼怕,但仍以順服神心意而赴上十架之路。

保羅召集了眾長老到米利都見他,講出一篇真摯、語重心長的信息予他們,這也是整個使徒行傳中唯一一篇被記下向信徒宣講的信息,內容包括:回顧以往(徒20:18-24)及囑咐未來(徒20:25-35)。這信息並不是保羅自我吹噓,他述說自己的事乃是用生命去感染其他的肢體,承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1:23-30》的事奉分享,你會否覺得是自吹自擂可有反感呢?

1. 自我剖白

保羅一開始便宣告他行事為人如何,他們是清楚知道的,因為保羅與他們相處三年之久,他不是講員,只是一、兩場宣講便離開,若是如此這可以講到天花亂墜,但是否言行相符卻不是外人可知,但相處日久便無所遁形。以下便是他的自我剖白、以身作則的信息(徒20:19-21)。

1.1 凡事謙卑(徒20:19)

保羅從不以自己出身尊貴而自誇,他已入羅馬籍,是法利賽人,便雅憫支派──雅各最愛的孩子後裔,整個國家第一個的王掃羅也是這支派而出,議會的成員,而就律法的義作標準他是無可指摘,但他不以此自豪,反而要忘記這些(腓3:5-8),謙卑乃對自己及神有真正的認識才能放下自己,忠心服侍。

1.2 熱愛肢體

「眼中流淚」這顯出他對牧養的羊的愛,他與喜樂的人同樂,同樣與哀哭的人同哭,為他們的成長感恩,為他們的倒退擔憂,為他們有好表現感到高興,為他們的失敗感到難受,故此他會為他們流淚、哀痛。保羅或許在某些地方只停留短時間便離開──如:腓立比教會,但他仍心繫他們,這是宏大的天國觀而非狹隘的地方主義,這是值得我們該效法的,作為牧者必需有這份熱血心腸。

1.3 受苦不退

保羅因猶太人──自己的同胞迫害而受很多的苦,如:「但猶太人挑唆虔敬、尊貴的婦女和城內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羅、巴拿巴,將他們趕出境外。」(徒13:50),「但那不順從的猶太人聳動外邦人,叫他們心裡惱恨弟兄…那時,外邦人和猶太人,並他們的官長,一齊擁上來,要凌辱使徒,用石頭打他們。」(徒14:2,5),他受盡折磨、被輕視、被侮辱、被打、被石掟、甚至要被殺害,「但有些猶太人從安提阿和以哥念來,挑唆眾人,就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徒14:19),但保羅卻沒有因此而退縮,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他繼續傳神的道:「門徒正圍著他,他就起來,走進城去。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對那城裡的人傳了福音,使好些人作門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徒14:20-21),這種身心均常受挫但挫而不敗的精神、行動真叫我們汗顏。

1.4 鏗鏘教導(徒20:20)

「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徒20:20),「因為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徒20:27),最值得欣賞的是保羅按神的心意教導,他不會因怕聽者不滿、反擊或離開教會便避而不教,只要是真理、對他們有益的他便會作出教導,他知道他的宣講並不是要討人的歡喜、得人的掌聲,「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加1:10),而且他不是單站在講台上宣講,而是隨時隨地均可教導別人──在眾人面前、在各人家裡教導,按正意宣講不看情面,只宣講真理,為要造就信徒。教導是牧者的責任。

1.5 廣傳福音(徒20:21)

「又對猶太人和希臘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徒20:21),保羅蒙召作外邦人的使徒,但他也不單向外邦人傳福音,他熱愛自己的同胞,甚至願意被咒詛與基督分離、自己不能得救也渴望同胞得贖(羅9:3),故他也有向猶太人傳福音,他身體力行,「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4:2)。若每位信徒都能學效保羅那樣,主的國必快降臨。

1.6 廉潔自守(徒20:33-34)

「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徒20:33-34),保羅按不同的情況接受或拒絕他人的援助,他曾領受不同教會肢體(如:腓立比教會)給他的支持、物質上的賦予,但他在以弗所地方則親自工作,不用他們支持,他自己工作賺取金錢不單自用,還供給別人的需要,這正正實踐他的教導:「親手做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弗4:28下)。這表明他的廉潔、有好的品行,堵塞了別人對他的誹謗。

1.7 順服神旨(徒20:22-24)

保羅在以弗所三年可以安穩地事奉下去,但他清楚神的引導,他知道他要往耶路撒冷,雖然不知整體、實質要作的是甚麼,但卻清楚聖靈多次多方向他啟迪、指證「有捆鎖與患難」等待他,雖然前境未明但他卻以神的旨意為重,他不以性命為念,更不看為寶貴,這種不懼怕死亡、視死如歸的精神使他成為勇者。今天每一位信徒不以自己的享受、利益為生活焦點,以神為重,這樣教會一定會更茁壯,神的名會更大大被高舉。

保羅覺他已盡了全力服侍,正確傳講神的救贖,按聖經教導行事為人,不會成為他人的絆腳石,故他可以傲然宣告:「所以我今日向你們證明,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徒20:26)

2. 生命承傳

保羅離開,甚至知前途凶險未必再有機會見面,故特意將這些羊群託付予那些可信任的牧者(監督),並給他們勉勵。保羅不單教授一些牧養理論,乃是以身作則希望生命影響生命,他給他們的教導:

2.1 謹慎自守(徒20:28)

保羅提醒他們同樣要以自己的生命去牧養這些羊,事奉神的人應該再沒有自己。保羅提醒他們要為自己謹慎,也為羊群謹慎,因為若失敗、犯錯這不單是他個人的事,也影響著別人,地位越高、名聲越大、影響也越大,往往正面的事未必感染到他人,但一些不太理想的事即引來極大的批評、責難,甚至影響信徒的信心。故這教導是首要的,他們要為人而活。

2.2 慎防失羊(徒20:29-30)

「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徒20:29-30),保羅清楚宣告他走了之後會有動盪,會有別的教派、異端入侵將那些羊搶走,甚至他們內部也有一些人偏離正道,誘惑單純的信徒離開神的道,故此牧者極需有敏銳的觸覺、重視那些羊、守望他們,灌輸正確的觀念使他們不易偏離神。牧羊人應重視每一隻羊,牧者同樣應重視每一位會友。

2.3 守望之法(徒20:31-32)

要堵塞流失之方法,保羅教導他們:「所以你們應當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徒20:31)

警醒:有敏銳觸覺,小心防範。 禱告:警醒與禱告是雙生子,牧者應切切為羊代禱,保羅指出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守望他們,這是愛的表現。 勸戒:不是單責備,乃是用愛心規勸、提醒。 神道:「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祂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20:32),保羅雖離開但他清楚告之將這些牧者、領導者「交託給神」,更有神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他們。我們勸戒、教導絕不是憑私意,乃是用神的話作指引,故領導者必須好好鑽研神的話、活出神的話及善用神的話。 勤勞:「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5),牧者的工作很難監管,若懈怠是很容易,他極需要主動、勤勞,要有向神交待的心,而非單向人、上級交待,他必需要勤勞,這勞苦是建立生命──扶助軟弱的人。建立生命是需花時間的,勤勞未必成功,但懶散必定失敗。保羅便是日以繼夜地為主獻上,他指出主耶穌的教導:「施比受更為有福」,我們能夠服侍他人是一個有福的人。

保羅真情分享後便一同跪下禱告,縱使各人不捨得但也無奈支持,他們彼此擁抱、親嘴後保羅便離開踏上那受苦之途,但藉保羅的分享我們可了解到一位委身、有影響力的牧者應有的操守與表現。

3. 臨別叮嚀(林後13:11)

保羅每次在不同教會話別時均會給他們真誠的祝福、情深的叮嚀,保羅在哥林多教會最後的叮嚀當中有四個「要」、五個重點。

「還有末了的話:願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神必常與你們同在。」(林後13:11)

願常常喜樂:有哪一位父母歡喜看到孩子常愁眉苦臉?絕不!只要見到他們開心、笑口常開自己也喜樂。保羅很願意他們常常喜樂,這也是主的心意(帖前5:16),喜樂的秘訣乃是靠著主才成(腓4:10),因我們相信主必保守,故此我們在困境中仍有盼望,能苦中有樂。 要作完全人:「完全」並非指全無錯謬,是成熟的意思。追求成熟是我們應有的目標,主耶穌也給我們這目標:「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我冀望每一位基督徒均是成熟的人,這樣便能扶助他人。 要接受安慰:這有些奇怪,完全、成熟者應是安慰有軟弱、灰心的人,又怎會提醒他們接受安慰呢?事實真正成熟的人是知自己的限制、也有不足地方,能放下自己接受他人的安慰與扶助。 要同心合意:教會是一個整體,我們需要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同心尋求神的心意,共同努力! 要彼此和睦:兩者有關連,因要面對一些大事,各人均有不同意見,故有些人的意見會被否定,我們會否因此放下自己而不會因此含怒、作出對抗呢?成熟的人、以主為重的人就能如此,會友要彼此接納。

這樣「仁愛和平的神必與我們同在」。

4. 最後叮嚀

對教會期望:

熱傳福音,拓展領域 重視肢體,尊富重貧 釋經講道,絕不離地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