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6,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169 舊約祈禱系列(10) 即或不然

舊約祈禱系列(10) 即或不然
(但3章)

很多時我們禱告的結果往往未必如我們所願,神非按我們心願而行,有人因此質疑神的真實及愛,但禱告是否必蒙應允呢?若不,又如何面對呢?我們透過三個年輕人的經歷看禱告、信心與委身。

1. 王的命令(但 3:1-7)
尼布甲尼撒王做了一個金像,這金像高90呎,寬9呎(九層樓高),故是頗奇怪的像,似一座高尖形瘦長的碑石,目的是使人從遠遠的地方便可以看到,並發出讚嘆。

為甚麼尼布甲尼撒王要建這像?這像是他自己或是巴比倫的神祇呢?在但以理書第二章記載尼布甲尼撒王曾發了一個夢,他夢見一個很可怕的大像,精金的頭、銀的胸膛及膀臂、銅的肚腹及腰、鐵的腿、半泥半鐵的腳,及後有一塊非人手鑿出的石頭將這像打碎(但 2:31-35)。但以理為他解夢,指出那金頭代表尼布甲尼撒王,王朝的交替每況愈下,但無論怎樣,尼布甲尼撒王的政績、能力是比未來的繼承者強(但 2:36-45),或許這原因驅使尼布甲尼撒王作這金像。但這像一定不會全是金,只是外面鍍金,內裡用木作。

他作此像乃是要榮耀自己,讓人作紀念,但這像也代表著巴比倫的神──因及後三位年輕人被控不拜他們的神(但 3:12),但其實兩者是沒有牴觸,因往往外邦的王代表他們所敬奉的神執行統治,王與其國所拜的神祗已聯合為一,正如:中國皇帝也視為”天子” ──天神的代表。

尼布甲尼撒王下令全國人民要向這像膜拜,除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外,更要藉此統一國家,強化他的領導地位,使人知道他軍力強盛,戰無不勝。七十士譯本中加上第一節指出是尼布甲尼撒在位第十八年時作此像,若是如此,他已攻陷耶路撒冷,更征服了印度,遠至埃提阿伯各省。

而這金像的開光禮所有主要的臣僕一定要出席(但 3:3),且有龐大的樂隊奏樂(但 3:5),共有六種樂器,那時全國人民不論是否巴比倫人,只要居於此地的所有人聽到此樂聲縱使不在現場也要俯拜(但 3:5-6)。他更命令任何人若不俯伏敬拜那像必會扔在火窰中燒死,「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窰中。」(但 3:6),那時很多國家均有此種刑罰。當猶大國未滅之先,先知耶利米曾預言假先知亞哈和西底家會被巴比倫王投入火窰中燒死(耶 29:21-23),可見這殘酷的刑罰一早已被建立。

2. 公民抗命

怎料三位從猶大被擄到巴比倫又被王賞識提升成為高官的三位年輕人: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竟然沒有遵守這命令,有幾個迦勒底人到王前參他們一把!(但 3:8-12)

因他們是亡國奴,非巴比倫人,但卻可以成為高官被王指派管理巴比倫省事務,這一定遭到那些巴比倫人及其同袍所嫉妒、排擠、猜忌,一定不斷找他們的把柄,要拉他們下馬,此刻這三位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大好機會給敵人控告他們。

尼布甲尼撒王聽見,他的反應是「沖沖大怒」(但 3:13),這是很自然的,平日已沒有人敢逆王的心意,因這樣隨時會遭到懲治,而是次王傳令通國的人要向自己所做的像敬拜,違命者豈不是”剃其眼眉”,對他不尊重,甚至是羞辱他,他更想到:你們只是亡國奴,今天得到我的寵幸,提升為高官,怎不知恩望報,更公開違命,怎可原諒!王怎能無動於衷,勃然大怒是自然不過的事。

而事實那些人的控訴也是富挑撥性:”這些人不理你”──王你那麼尊貴他們竟視你如無物;”不事奉你的神”──不尊崇我們所信的神;”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這便是兩者均不尊重。故此尼布甲尼撒王在這些人的控訴、挑撥下便大發雷霆。

縱使尼布甲尼撒王怒不可遏,但他仍要召他們入宮見他們,當面查明究竟,「尼布甲尼撒問他們說:『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你們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嗎?』」(但 3:14)。”是故意的嗎?”原來的意思是”這是真的嗎?”,他要當面查明,不是單聽一面之詞,這也是尼布甲尼撒英明之處,而且他竟再給他們機會,不想他們死,「你們再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卻還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窰中,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但 3:15)。從尼布甲尼撒的反應我們可以體會到這三位年輕人一定有很好的見証,有好的政績,得到王的寵愛,因為尼布甲尼撒不是即時下令將他們處死。這提醒我們每位信徒,我們平日的生活、工作可有好的表現,若一直有好表,偶爾出錯,甚或犯錯,上司也會輕易給我們機會作出補救或寬恕;反之若我們一直作得不好,我們便沒有這些機會了!

尼布甲尼撒王挑戰他們:沒有任何神能救他們脫離他的手,一些不可一世、自以為是的人常常連神也輕看,正如昔日的法老(出 5:2)及亞述王西拿基立的臣僕拉伯沙基(王下 18:35)也曾說過類似的話。

怎料這三人看來真的不知天高地厚、不知凶險,竟然當面拒絕尼布甲尼撒的好意,很決絕的回應,竟直呼王的名字,更說「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但 3:16),這話的意思是:他們不會詭辯或用言語偽術去掩飾,因這是一個事實,他們確實沒有拜那金像,亦因他們自覺自己沒有錯,故不用多說。

他們三人為真理作出公民抗命,認為這命令不合理,不合其信仰信念便作出抗拒,公然犯法,但這是神所祝福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盟國在德國紐倫堡(Nuremberg)審訊納粹黨分子,指出一個軍人知道那命令是不合法便可以不順從那命令。故信徒不是必然完全順服政府的命令,這是我們此時此地的信徒需好好反思、分享、探討的課題呢!

3. 即或不然
「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窰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但 3:17),他們直接回應尼布甲尼撒王的挑戰,他們相信神的能力,「即便如此」即「如果」(if),如果我們所相信的神能救我們脫離這火窰之刑,那麼我們的神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縱使那火不能傷我們,或許你仍會繼續用不同的方法折磨我們,但我們也不會懼怕。

乍耳聽來他們好像對神沒有信心,不知道神會否拯救,但是下面那句說話則顯出他們是有卓越的信心。「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 3:18),「即或不然」即「如果不是如此」(if not)。他們指出縱使神沒有拯救他們,他們真的被烈焰燒死,他們仍會堅持所信的,不會向那金像下拜,”決不事奉你的神”這是何等鏗鏘有聲的呼喊。

他們絕對不是懷疑神的能力,而是順服於神的主權,能否得到拯救主權在於神,若神要保留他們的性命,誰也不能動他們一根汗毛,但神要他們殉道,他們也不會變節,他們要向尼布甲尼撒澄清他們的信仰,為神作見証。正如今天一些人迷信神醫,堅持對神有信心,神一定會醫好那病人,若那人醫不好是因他的信心少,這只會令那人更受傷害。神能夠作任何事 (HE CAN),但只是祂願否 (WILL HE?)。得到拯救否對他們而言不是最重要,因為當他們決定不拜王的像時已預計要付上生命的代價,這是他們信心的呼喊,是我們該效法的。

4. 火海得生(但 3:19-27)
「當時,尼布甲尼撒怒氣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變了臉色,吩咐人把窰燒熱,比尋常更加七倍;又吩咐他軍中的幾個壯士,將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捆起來,扔在烈火的窰中。」(但 3:19-20)

尼布甲尼撒王怒氣填胸,臉色大變,他不能忍受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給他的挑戰,甚至近乎侮辱,他吩咐人將火窰加熱比尋常更加七倍,當然這「七」是象徵的數目。

v.21是指出他們那時仍穿著官服,即即時執行死刑,他們被綁著,被拋進火窰中,因王的命令逼切故連執行死刑的人也被那些火焰燒死。

但此刻神蹟出現,尼布甲尼撒王從加燃料的孔洞或通風口看到火窰中竟有四個人出現,除了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外另外多了一個人,而且那三個年輕人是五花大綁地拋入火窰中,但此刻他們竟行動自如,更特別的是似乎只有王看到第四個人出現,這異象是特別針對尼布甲尼撒,這好像日後逼迫信徒的掃羅在大馬色路上所經歷的,只有他自己感受到,他身旁的人卻察覺不到般。

「王說:『看哪,我見有四個人,並沒有捆綁,在火中遊行,也沒有受傷;那第四個的相貌好像神子。』」(但 3:25),那第四個人相貌好像神子,這第四個人究竟是誰?有人說是道成肉身前的主耶穌,亦有說是天使,我們不必深究這是誰,因這並非經文的重點。耶柔米認為是天使因他指出一個不敬畏神的外邦王是沒有資格看到神兒子的異象。

尼布甲尼撒走近火窰呼叫”至高神的僕人”,此刻他目睹這不可思議的神蹟後,他承認神的大能,事實那時他們是多神主義者,他並沒有否定其他的神明,他親眼看到只有那捆綁他們的繩被燒掉,除此他們毫無損傷,連衣服也沒有變色,沒有火燎的焦味,他不得不拜服神的偉大,他化自我炫耀為向神的讚美,因而他有截然不同的回應,他降旨不准人再謗讟他們(但 3:29),否則會凌遲而死,並摧毀其房屋;更提升他們的職位(但 3:30),但更值得欣慰是自以為是、曾宣稱無神能救他們脫離其手的尼布甲尼撒竟親自為他們及神作見証,「尼布甲尼撒說:『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神是應當稱頌的!祂差遣使者救護倚靠他的僕人,他們不遵王命,捨去己身,在他們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別神。』」(但 3:28),但這話不表示王從此轉為專一敬拜耶和華神,他宣稱是那三人的神,這敬畏的心只是短暫,第四章便看到他仍是心高氣傲、自以為是輕視神,故此神蹟不一定能改變人的心,只有順服神話語才成。

5. 即或不然
他們的信心是建基於對神的認識,他們經歷到因子民離棄神而國破家亡,家人、親朋遭殺害,若此刻他們背棄神,結果豈會不更可怕嗎?正如主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太 10:28)。當然有人會覺神丟棄他們便刻意離開神。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深知自己身居高位,他們一舉手一投足對自己的同胞有很大的影響力,子民會爭相仿傚他們,所以這不單是個人榮辱,乃是涉及整體,故更要慎重作出抉擇。

難道我們相信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在全無思想掙扎下便拒絕拜那金像嗎?我們不要將這些人「神化」,他們雖身為亡國奴卻身居高位、享受高薪厚祿,何等令人羨慕,若拒絕王命則一切不單失去,且連性命也不保。難道他們不會想:只是跪拜一次便可換取維持現狀?難道他們不會想:神是體察人心,知道他們有跪拜行動但內心仍不會相信、接受這神像是神、是真實,他們是行不對心嗎?難道他們不會想: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保著自己的性命、職位更可以為自己的同胞作更多的事?是的,妥協容易堅持難,但這一切在思想掙扎下被否定了,他們堅拒讓步寧死不屈,縱使「即或不然」仍不放棄其原則,成為「真理的認信者」,他們經過詳細思考、計算後仍不折服。慷慨受死易,從容就義難,他們卻從容就義!

值得我們欣賞的是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堅持外,特別在禱告中更值得我們效法:我們能順服神的主權嗎?當我們在禱告中稱神為主,即表示由祂決定一切,祂的旨意或與我們所預計的不符,仍樂於接受否?

往往在我們思維中我們是相信因果,我們一貫的思維,甚至聖經中某些教導也指出神按我們各人所作的報應我們,若我們愛主、為主擺上,這會得到祝福(可 10:29-30),我們奉獻神會更大賜福我們(瑪 3:10),若有苦難會保守(賽 43:2),若結果不按此等應許我們便會質疑神的信實與慈愛,其實那些經文只是部份真理,神也告之我們有陣子縱使我們在逆境中仍持守所信,但也不一定有”好結果”,「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來 11:36-39),這便是信心──超然的信心。今天我們為主擺上不一定即時得到祝福,我們對神的忠心是應該,而不是與祂討價還價,將付上的作為換取恩典的工具。

「即或不然」(if not),當事情不按我們預期的因果律發生時,我們能否有超越理性因果的信心呢!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在苦難中得到解救,他們心中充滿了感謝,及後更被提升,這結果是美麗的,但我們不能忽略這結果並非他們一早預計到,他們甚至說「即或不然」仍堅持不拜偶像,這是何等寶貴,這寶貴在於他們信心的掙扎與結果。

看看今天不少人甚至是基督徒,面對的不是火窰的挑戰,只是能否得到當權者的祝福、蔭庇便不再持守其信念,不再為公義發聲,反而為權貴鳴鑼開道,真的是可悲。或許不到政治這層次,有陣子只是我們個人的利益、前途、得失,我們也會放棄應持守的一些原則,這同樣是悲哀。

6. 小結
今天我們信徒的生活並非無風無浪,無驚無險便到終點的人生,像一潭死水般,我們要持守信仰,撒旦透過不同方法沖擊我們,要我們妥協,但我們寧願苟且偷生從而懷疚終生,或為主背付十架得主稱讚呢!我們的信仰不是單給我們”豐盛生活””家道豐富”,更是有不少磨煉、挑戰,可惜求福者眾、付出者寡,求神幫助我們有這三位年輕人的信心,「即或不然」仍堅守神的心意。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3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