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3,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63 懸河殺機

懸河殺機(書 22:10-34)

今天因誤會而引發的問題是在歷史中不斷的出現,單在外地教會,本港亦然,我亦收到不少其他堂會肢體投訴他們教會的問題,彼此間的衝突或誤會、或許是肢體與肢體、或許長執與牧者這往往造成不不不少傷害。我承認有些衝突是不能避免的,特別涉及真理的問題,但仍有不少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只是我們怎樣處理而已,更有不少情況只因誤會而起,若處理得好便可以有好的果效。

我們強調彼此關顧,有深入的交往,但感情更深彼此間的誤會與衝突的機會便會隨之而加增。同樣,教會很多衝突及張力都是由熱心事奉的肢體或領袖所引發,一些人寧願作會友而不想入「權力」圈中,因為這些事奉者對某些事情的看法與價值觀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這些信念可能是聖經清楚說明,但更多是聖經沒有清楚說明,但他們卻詮釋為「神的旨意」,但任何不同的看法及主張均會引起不安,甚或雙方均要「衛道」而爭戰、甚或有時不知覺中滲入了私心但仍套上為真理而戰,若這些人又是教會的領袖、或有領導權,這樣做成的傷害會更大可見如何分辨甚麼是神的旨意、甚麼是個人主張、甚麼是需堅持,甚麼是可協調就非常重要了!因此我們應小心處理,而當我們見到肢體間有不和或誤會,我們更應作調停人去調解。

今天讓我們從聖經中一個事件看這方面的教導。約書亞記二十二章記載:當時以色列人入迦南地,有兩支派半-流便、迦得及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在約但河東居住,而另外九支派半的人則在河西居住,河東兩支派半的人在所在地築一座壇,這壇很高大「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約但河的一帶迦南地,就在約但河那裏築了一座壇,那壇看著高大。」書二十二10。另外九支派半的人知道,以為他們離開了神便要上去攻打他們,一場血戰很快展開、同室操戈,但在劍拔弩張之時他們打發祭司並率領十個首領與的代表見面,指責他們的錯誤,之後才發動攻勢,但那二支派半的人解釋他們為何作壇,那結果是他們滿意且非事先估計、猜度的,結果能化干戈為玉帛。現今讓我們從經文中分析看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甚麼反醒與提點。

一.憑過去經驗去解讀
「以色列人聽說流便人、迦得、瑪拿西半支派的人靠近約但河邊、在迦南地屬以色列人的那邊築了一座壇。全會眾一聽見,就聚集在示羅,要上去攻打他們。」書二十二11-12。他們只是聽見及了解部份的事實-築一座壇,而沒有完全清楚便有即時的反應。人往往是受外界的一些言論,事物刺激,受刺激而引發的反應又是基於我們過去的一些經驗作出判斷。

更可悲的是很多時我們只是道聽途說,沒有深入探究是否事實或事實的全部便照單全收,這是悲劇。

以色列人以為另外兩支派半的人是築壇拜偶像,而事實在他們的歷史中曾出現過不少這些事而引來神對他們的審判,v17指出他們曾在毘珥拜偶像,結果被神降瘟疫死去二萬四千人(民二十五1-10),另外他們又提及昔日攻打耶利哥城時當中一個人亞干犯罪,結果引致以色列人在艾城打敗仗,三十六人被殺,及後亞干及其家人被審判、被殺(詳見約書亞記七章),正因一些人犯錯其他人會受累,他們對這些記憶猶新,而此刻剛踏入迦南地、深深感受神的祝福,他們很怕因兩支派半築壇拜偶像,這樣神審判時他們會受連累,這些憂慮不單為神、也為自己的利益與安全,故此便作出激烈的反應。

在教會的生活中我們對教會、牧者或肢體也很容易犯同樣的毛病,就是根據自己的訓練、個人價值觀及經驗來解釋現在的處境。若是好的經驗,就會用來當標準要求別人也如此,若不是這樣作是不該,甚至是不敬、不尊重等。同樣在教會亦然:某某牧者是那樣事奉,便用這標準去衡量現今的處境,我們會將昔日牧者的長處去衡量今天的牧者事奉-又或用自己的學識或工作經驗引入事奉中,但不可忘記每個處境均有其獨特處,若以己量人便會引起衝突。

以色列人用過去不好的經驗而投射在兩支派半的行為上,而作出錯誤的評估,這是我們可了解的。

二.因目前需要作回應
不單過去的經驗影響我們怎樣解讀事情,目前的需要也往往會左右我們對事情作出正確的判斷。

以色列人幾經艱辛,經過四十年的飄流終可以安頓下來,但昔日與他們一同出生入死的兩支派半卻要與他們分離留在東邊,這個群體生活的轉捩點已充滿了不可知的變數-很多生活上實際的問題尚待解決,千頭萬緒怎樣處理,自己的心境仍未平復,現今又有新的東西出現,而他們事先又不知情,故此立刻有負面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

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如此:一些人工作已很辛苦,自己的工作前境不明朗、情緒受影響、回家再加上一些兒女們的事,或紛爭或出問題便很易失去耐性去面對,衝突很容易發生。事實近年虐兒、虐妻、虐夫的個案便不斷增加。

同樣,教會在轉折期便常有類似情況出現,當教會建堂完畢或大型聚會結束、植堂成功、一批生力軍往新堂事奉、加多一堂崇拜等等均會為教會帶來張力,因為一開始這些事工便會加添了不能掌握的新因素。教會的人力、財力、資源需要重新調配。人在改變中很容易產人際張力、特別教會的牧者、領袖除了承擔日常的責任外,還要額外處理一些不測的風雲,真是百上加斤,情緒壓力可見的!故偶一不慎便會判斷錯誤,因此更要謹慎。

兩支派半的人要另外築壇也是資源調配的問題,因為只有一個壇在會幕裏面,以後在河東那麼遠的地方如何使子孫後代仍然敬拜神?

九支派半的人在一切未穩定下來時卻知道兩支派半築壇-又有新的問題,故有激烈的反應是可理解的。

三.潛意識不滿引反響
兩支派半的離開已使他們潛伏了不滿的情緒,因為是因他們這兩支派半的「牲畜極其眾多」看到河東之地肥沃不願過河而求摩西將河東之地賜給他們(民三十二1-5),摩西起先是不准的,但他們再三哀求,及後摩西定下原則,若其他支派有需要他們同樣要出兵援助,他們答允了摩西才肯將地給他們(詳見民三十二章),因此九支派半在潛意識中已有不滿,兩支派半為自己利益要捨棄我們,不與我們一同過河,但這又不是絕對錯。因這潛意識的不滿,便易產生衝突。

其實很多時我們對人的判斷是由我們心底裏發出,自己也沒有好好分析的一些不滿意識而產生的,正因這不滿故此我們的判斷會較易有偏差。你對那人有否好感便有不同的反應。

四.因溝通不足引誤會
我們清楚看到以色列人是「聽到」一些匯報便要攻擊他們,他們沒有查清楚底蘊,以耳代目是不該,但是河東兩支派半的人也有問題,他們建壇目的雖好,但卻沒有事前與其他支派商量,或通知他們會如此作也是問題之所在,因溝通不足而引起的誤會是司空見慣。

當九支派半欲攻打自己的同胞時,他們是為神的原故,因指責他們拜偶像,但他們其實也是為了自己、保護自己,他們害怕因那些支派拜偶像而他們同樣受累、受罰(書二十二1 8)故此便去討伐,若不是會涉及他們本身的利益安全,他們未必會如此熱。

今天教會的決策者往往在決策過程中,或制訂一些政策時肯定是為了教會的利益,但其實在潛意識中均會想及自己、會否因此有漏洞出錯而日後責任要自己承擔或被別人批評辦事不力,故此就更要謹慎從事,在決策過程中有更多的顧慮,甚至有陣子被別人看起來比會友更多的憂慮、更缺乏信心,但這卻是因為要保護自己才有如此表現,然而會友要體諒他們的壓力。當然領導者也要反省,檢視我們會否因這些意識影響了我們的判斷。

很多時一些問題產生是很可惜的,因雙方的出發點是好的,也是為了榮耀神、為了造就人,但卻因溝通不足、處理不好而成為傷害,更因此使神的名受辱,人受傷害。此事件看到兩支派半是為了見証神的恩典、帶領,向神獻祭、敬拜神,為了後代彼此和好,有好的關係而壇祭(二十二24 -29、34)。九支派半攻打是為了信仰的純正、神的緣故而作出,雙方均對的,原來只因溝通不足而出問題。

今天不少教會出問題往往也是如此,大家出發點是好、對教會好、事奉是認真,但卻因溝通不足,甚或因一些問題爭持不下而成為意氣之爭,結果做成嚴重的衝突,甚至一些人離開教會,甚或放棄信仰,這很可憐、可悲、可惜。因此我們需平心靜氣放下自己可放下原則、意見,用「心」聆聽對方的意見,尋找共識,這樣衝突便可避免。

五.懸河殺機、澄清誤會
我們面對一些事時能多些溝通,取更多的資料會較易作出正確的判決。

今天不少教會的衝突、人與人之間的不和往往只是由小事引發,但不去面對,隔膜問題越積越多,加上溝通足便會產生大問題,我們可有好好的溝通是很重要,有陣子教會中、家庭中不少是「熟悉的陌生人」-見面多,但只講公事、開會而缺乏了溝通,這是危機呢!

他們有一件事是值得我們效法的是:-他們差派了祭司非尼哈去面見他們,因為他是祭司、神的僕人,故會被尊重,但又打發十個首領去,這絕非對神僕不信任,這十個首領肯定是每一個支派的首領,他們可以同時見証非尼哈所聽見的,在傳遞時不會有遺漏,而且他們是該支派的首領、是他們的代表,他們除了信任外更容易溝通,這是好的處理方法,而且他們樂於聆聽對方的申辯,結果他們的誤會可冰釋。

更值得我們欣賞的是他們肯接受自己有錯誤的看法而承認並稱讚對方「祭司非尼哈與會中的首領,就是與他同來以色列軍中的統領,聽見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人所說的話,都以為美。以色列以這事為美,就稱頌神,不再題上去攻打流便人、迦得人,毀壞他們所住的地了。」v30、33。這才是真正領袖的行為,勇於面對自己也會有判斷錯誤而樂於承認,且會欣賞對方所作的,願我們也有此風範。

今天教會肢體間相交,甚或家人、朋友交往中,往往因感情加深、或因作接觸機會多,而產生誤會與衝突,而背後很多因素,我們要細心分析、萬事以神為重、以和為貴,當見到有問題出現時,我們要學習作如非尼哈一般,作出了解與調停,這是我們的責任,因為「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他們稱為神的兒子。」

願我們能彼此和諧相處,若有一些衝突則心平氣和去面對,讓神介入、多些禱告、冷靜處理,這才會大家有好的關係。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