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9,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蒙福非僥倖(鄧瑞強博士)- 2009.12.27

語音(廣東話): 主題:蒙福非僥倖(Blessing Does Not Come Naturally)
經文:創世記27:1-29
證道:鄧瑞強博士

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將大的梨讓給哥哥和弟弟,一幅多麼溫馨的家庭圖畫。

但是,孔融能夠讓梨,至少要有兩個條件。

首先,必須有最少三個梨,讓了大的兩個梨給哥哥和弟弟,自己還有一個梨。

其次,自己是有選擇權的一個,可以作出讓梨的選擇。

問題是:現實有沒有這般理想?

更多的可能是:根本只有一個梨。你讓了,便沒有了。而且,這個「沒有」,不是無傷大雅的「沒有」,沒有了,就要捱餓。

或者,現實上,你「大佬」是惡霸,他搶了梨,吃了,你連讓不讓梨的考慮機會也沒有。

有沒有試過,家中只有一個梨,而眾多兄弟姊妹皆虎視眈眈呢?

我年少時,又矮又瘦,但又喜歡打籃球,這是一種最排擠又矮又瘦的人的運動。很多時,球場上想打球的人過多,便由兩個高手負責揀人,揀剩的,便只能作觀眾了。當然,若你負責揀人,你也會揀姚明和高比拜仁,而我,你也能猜得到,只能當觀眾。我時時想一個問題,就是:不知姚明和高比拜仁是否有讀過「孔融讓梨」的故事。

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很喜歡用餅乾去獎勵成績好的同學。若果獎到最後的同學叫「孫山」的話,不知何解,我的名字,排位總在孫山外。望著那些好想得到而永遠得不到的餅乾,我不期然想一個問題,就是:老師什麼時候會教「孔融讓梨」呢?

年紀再大的時候,見到一個男孩子,喜歡一個女孩子,而那女孩子已經和一個又高大又威猛的男孩談戀愛了,好在今次故事不關我的事,那男孩子問我可以怎樣做,我想:最好就是買一本書送給那又高大又威猛的男孩了。書名是什麼?書名就是:「孔融讓梨」。

到我年紀再大的時候,發現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在爭一個梨。只有一個梨,而且,雙方都覺得,失去這個梨,自己會捱餓。這又不是普通的捱餓,而是生死存亡的飢餓。在這情況下,誰做孔融去讓梨呢?

今日講道的主要經文是:創世記27:1-29。故事內容是兩兄弟爭一個梨的故事,而這個競爭已去到最後的階段。父親臨死了,長子的祝福將落在誰的身上?

故事涉及兩兄弟,是雙生的。大哥叫「以掃」,周身是毛。「以掃」這個名字就有「毛」的含意。後來,為了紅豆湯賣了長子名份給弟弟,加上他身體發紅,又叫「以東」,「以東」就是「紅」的意思。故此,我們稱大哥為「紅毛」。

「紅毛」出生時,弟弟抓住他的腳跟,故此弟弟叫「雅各」,這名字有「腳跟」的意思。(《和合本聖經》在創世記25:26以「抓住」來解釋「雅各」不太準確。)這個叫「腳跟」的弟弟又真的喜歡「爭」。在廣州話裡,「腳跟」的「跟」和「爭奪」的「爭」同音,故此,我們可稱弟弟叫「阿爭」。

這是「紅毛」與「阿爭」的故事。

「紅毛」毛茸茸,「阿爭」卻皮光肉滑。「紅毛」外向,有男人氣慨,喜歡打獵;「阿爭」內向,有女性特質,喜歡「煮飯仔」(他在家裡煮紅豆湯)。很難想像這是同一母親生下來的雙胞胎。

我太太是唸心理輔導的,有一次我問她,兄弟之間的長幼次序,會否影響他們的性格形成?我太太說,有一心理學家 Alfred Adler曾指出,兄弟之間的長幼次序,會影響其性格形成。哥哥要領導,會較接近父親,若他夠強壯的話,男子氣慨會明顯。在這情況下,弟弟便失去競爭優勢,這使他走向母親,去獲取愛和支持,並同時可能會以較隱晦方式去挑戰哥哥。這多少合符「紅毛」和「阿爭」的光景。

無論以古代或現代的標準,「紅毛以掃」都具備成功人士的特質。他健康、外向、不怕艱辛、鍾情工作(創25:29-30說,以掃打獵到「累昏了」,正因此,才讓弟弟的詭計得逞)。他直率、無機心、大情大性、無仇怨。弟弟曾欺騙他,他的確曾動過殺機,這逼使弟弟遠走他方避難,但若干年後,兄弟相遇,你們看看聖經怎樣記載,創33:4:「以掃跑來迎接他,將他抱住,又摟著他的頸項,與他親嘴,兩個人就哭了。」看來,他過去曾有過的殺機只是一時抵不住被騙而情緒大情大性的流露,過後,仇恨也隨著流水消逝。這樣的一個人,不是人見人愛嗎?還有,最重要的,是他「心口有撮毛」,夠 “man”。

這樣的一個紅毛大哥,他錯在什麼地方,以致聖經的歷史放棄他?

在這裡,我們要回顧一段「紅豆湯」的故事。
創25:29-32:
25:29 有一天,雅各熬湯,以掃從田野回來累昏了。
25:30 以掃對雅各說:「我累昏了,求你把這紅湯給我喝。」因此以掃又叫以東〔就是紅的意思〕。
25:31 雅各說:「你今日把長子的名分賣給我吧。」
25:32 以掃說:「我將要死,這長子的名分於我有什麼益處呢?」

「紅毛」什麼都好,但他最後這句話,卻注定他被歷史淘汰。

他這句話,意味著:人生就是為當下而活,將來,管他!

「長子的名分」,不單意味著家產,更意味著承擔家族的未來,擴大一點來講,這關連到一個民族的命運。但在「紅毛」心裡,他一點也不關心這些東西。他是一個沒有未來的人,誰能將歷史交給他呢?

若「紅毛」活在今天,他必定是一個在股票場上戰無不勝的人。他富有、充滿魅力、早上打Golf、晚上喝紅酒。但是,請千萬不要跟他說「民主進程」,千萬不要和他講「人權運動」,更不要和他講開少點空調的「生態前景」。他會在空調的餐廳裡,吃著魚翅,和你講:「我將要死,將來的一切於我有什麼益處呢?」或者講:「我還能享受多少年呢?為將來的好處而承擔責任,於我何益呢?」

他將得到「紅豆湯」,得到當下的滿足,卻將失去神計劃中的「角色」,失去生命在歷史中的重量。你是否是另一個「紅毛」?

他拒絕歷史的責任,而歷史也拒絕他。

香港沒有「紅毛」,但有一個「長毛」。「長毛」縱使被人諸多批評,但他有一個長處,他敢於為未來的一個理想而付出。就這樣,歷史就給他一個位置。當大部分香港人繼續炒股而在歷史消失時,歷史卻清楚地寫上「長毛」的名字。

以掃的弟弟「阿爭」,就算樣樣不好,起碼有一樣東西,讓歷史一定會選上他,就是:他爭取為家族、或民族、或上帝的未來而承擔責任,而奮戰到底。就算形勢不利他、命運不選擇他,他仍爭取去承擔開展未來的責任。歷史不選擇他,還會選擇誰?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Bonhoeffer),在二戰前夕,在美國講學,美國的神學家朋友力勸他留在安全的美國發展,但他卻這樣回應:「我思考過,為我的情況、為我的國家祈禱過,也求神顯明他的旨意。我的結論是:來到美國,是我的一個錯誤決定。若我此時不分擔我民族的苦難,我將無權在戰後參與在德國的基督徒的生命的重建。」潘霍華於是返回德國,加入反納粹的運動,最後因此而死在集中營中。他本來已經離開了是非之地,卻選擇了承擔歷史的責任。在今日,若問德國基督徒在二戰時做過了什麼,總會提到潘霍華的名字。

「紅毛」與「阿爭」,代表著人格的兩種典型,前者屬於外向的、身體的、江湖的、陽性的;後者屬於內向的、心智的、家庭的、陰性的。兩者合璧,是最理想的結合。但「紅毛」放棄了自己在歷史上的位置。「阿爭」上場了。

創27:1-29可以理解為皮光肉滑的「阿爭」要在生命中補足陽性氣質,好預備自己的生命,去承擔歷史使命的情節。他這時仍末夠氣慨,母親仍主導情節。

創27:6-10記載,「阿爭」的母親利百加慫恿「阿爭」去爭取父親的祝福,在聖經中,這意味著勇於去承擔民族的命運。

27:11 雅各對他母親利百加說:「我哥哥以掃渾身是有毛的,我身上是光滑的;
27:12 倘若我父親摸著我,必以我為欺哄人的,我就招咒詛,不得祝福。」

阿爭認為,自己「未夠班」,怕承擔不到責任,反招禍患。

27:15 利百加又把家裡所存大兒子以掃上好的衣服給他小兒子雅各穿上,
27:16 又用山羊羔皮包在雅各的手上和頸項的光滑處。

穿上哥哥的衣,「阿爭」變成「紅毛」。當然,出場時,不會忘記「心口黐一撮毛」。在創27:18, 24裡,父親兩次問:你是誰?你真是「紅毛」?「阿爭」兩次答:是,我是「紅毛」。

父親的詢問,是問:我將民族的命運交給你,你行不行?「阿爭」的回答是,我已具備男子氣慨,你放心交給我。父親摸了摸他身上的毛,竟然相信。「阿爭」「舢舨充炮艇」竟然成功。

05年的時候,我在中大校園偶遇伍渭文牧師,伍牧師問我能否在崇基禮拜堂講道,當然我立即黐撮毛在心口,膽粗粗說可以,「舢舨充炮艇」,竟然可以講道講到現在。一個人剛剛承擔責任之時,力量總是不夠的。是什麼將人推向歷史的舞台,是「阿爭」那份爭取承擔的心。他的父親問:「是你嗎?」阿爭答:「是我。」

創世記作為一種歷史寫作,是從歷史的長河來看問題的。要了解「紅毛」與「阿爭」的故事的更深遠意義,就要將這故事放在以色列民族史來看。不了解整段歷史,很難理解這個故事的意義。這位「阿爭」,這位「雅各」,後來改名以色列。整個以色列民族,正以「以色列」命名。一個民族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表示這個民族以這個人的特質作為自己身分界定的標誌。那位「紅毛」,即「以掃」,我們看看創世記36:1-43如何說,36:1說「以掃就是以東」,之後,36:8, 9, 16, 17, 19, 21, 43重覆又重覆的說,「以掃就是以東」。很明顯,透過「以掃和雅各」的故事,以色列民族是要講述,在民族的苦難史裡面,「以東」對這民族做過什麼,而「以色列民族」將要如何回應。

「以東」做過什麼呢?

在以色列民族最沉重的一首哀歌裡,對這有所記載。這哀歌已成為民族悲痛的集體回憶,這哀歌就是詩篇137。詩篇137開首說:「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國家被巴比倫所滅,回想故國,一想起就哭了。詩137:7記載:「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耶和華啊,求你記念這仇!」在國破家亡之時,以東竟是助紂為虐的幫凶。

以色列民族史,是被欺壓的歷史。他們如同「阿爭」一樣,是柔弱的,無力的、皮光肉滑的。身邊的強者如「以東」,「心口有毛」,但不單沒有保護自己,竟串連惡霸,欺壓自己。還有公理嗎?在這個被強人主導的歷史裡,弱者是否只能等待被消滅?弱者應如何自處?一個人的意義、一個民族的意義、整個歷史的意義,在哪裡?歷史是否只是留下強者吃喝玩樂的記錄?在強者林立的世界裡,「阿爭」要堅持的,就是堅持弱者的希望;「阿爭」要爭取的,就是爭取去承擔讓弱者的希望得到實現的責任。「阿爭」的精神,就是以色列這個弱小的民族賴以為生的精神,也就是這種精神,他們用來界定他們的身分。「紅毛和阿爭」的故事,記載在以色列民族最重要的經典裡,他們是要告訴自己,也告訴世人,他們作為弱小者,卻要以大無畏精神,承擔神聖的責任,來使自己走下去。

神在主耶穌的生命中來臨人間,他沒有認同強者,他認同弱者。他以卑微者的生命,被強者釘在十架上。但他告訴我們,強者的行徑不會取消弱者的生命意義。神的愛與弱者同在,只是,誰願意不追逐世間的強者地位,而甘願承擔弱者的命運。今日肯承擔弱者的責任的基督徒在哪裡?

「紅毛和阿爭」的故事,「以掃和雅各」的故事,其信仰內容,在於揭示:人生的意義,不從強者而來,而從神而來。這故事呼喚我們,要效法「雅各」,要去爭取。不是爭取強權,而是爭取福份。這種福份,不是享樂的福份,而是承擔責任的福份。就算你是弱者,也不要怨天尤人,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地「將一撮毛黐在心口上」,勇於向神求取承擔責任的機會,勇於承擔弱小者的歷史苦難,勇於讓他們體會到神給他們的永恆意義。

蒙福,要爭取,絕無僥倖。
(但願榮耀歸給聖父、聖子、聖靈。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