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9,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孔子需要婚姻輔導嗎?

孔子名丘, 字仲尼,生於魯國昌平鄉。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被尊稱為萬世師表。孔子是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儒家學術講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子建立了崇高人生的哲理,思想言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影響了歷代的中國人。為何謙謙有禮的儒家祖宗,在實踐「齊家」之道時卻碰了釘子,孔子在婚姻上是否裁了一個大斛斗呢?且看下文分解。

孔子三歲時父親離世,由母親獨力撫養成長。他天資聰敏,苦學成材。十九歲時孔子為魯國貴族季孫氏做文書,同年娶宋國人亓(音其)官氏為妻。宋本《東觀雜記》記述:「孔子十九娶於宋之亓官氏。」一年後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來鯉魚道賀,孔子心感榮幸,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然而,當亓官氏替孔子生了兒子後,孔子卻把她「休出」了,按今日說法,那就是跟妻子鬧「離婚」。雖然孔子休妻在史書只有模糊的記載,但根據*林語堂先生的觀察,此事卻大有可能。

孔子在「修身」方面,確實有過人之處,生活上有嚴格的紀律,為了方便工作,他穿的衣服,右袖要比左袖短一點。孔子對食物的苛刻要求,詳細記錄在《論語•鄉黨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簡單來說,他要求烹調食物火候適當,色香味美,還堅持要飲自家釀的酒,吃自家製的肉脯。在生活細節上的挑剔,可能會促使夫妻關係不和。試問妻子如何能忍受一個「食不語,寢不言」、嚴肅而毫無情趣的丈夫呢?

孔子開辦私塾,在學生面前有尊崇的形象。亓官氏卻是嘮嘮叨叨的小女子,常常埋怨為人師表的孔子不能賺取足夠的家用,又不留情面地數落學生送來的禮物。古代有七出之條:「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亓官氏正是犯了多言的毛病,難怪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一個懂得因材施教的聖人,深得學生的愛戴,卻輕視妻子的地位,沒有好好提高妻子的文化水平,導致夫婦在思想領域的差距越來越大。難怪亓官氏誕下孩子之後,孔子大有可能放棄「齊家」而專心發展理想,只顧「治國、平天下」,周遊列國去也。

女人本性喜愛用言語表達感情,丈夫若不懂得跟妻子打開溝通之門,婚姻只會落得慘淡收場。孔子陷入了婚姻困局,因為和妻子沒有共通的語言,兩人性格各走極端。忙於發展事業的孔子,忽略了妻子的情感需要,最終情花凋零,以至對妻子毫無留戀。《禮記‧檀弓上》記載:孔子的兒子孔鯉,在母親逝世一周年時還在哀哭。孔子聽到後詢問是誰人在哭?學生告訴他是孔鯉,孔子說:「那太過份了。」孔鯉知道後便脫去喪服,不再哭泣。作為父親,雖然有責任提醒孩子要走出喪母的悲痛,儘快恢復正常的生活,這裡看來卻未免對亡妻太過無情。

孔子生於憂患的時代,把全副精神都放在實踐儒學理念,女人並不是他關心的課題。對他來說,或許婚姻是傳宗接代的需要,一旦妻子完成了天職,便失去其重要性。可惜那個時代並沒有婚姻輔導,否則孔子或者會有更美滿的婚姻,成就可能更大;也不致兒子伯魚和孫兒子思相繼休妻,七代單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確實是智慧之道,但願每一個男人都成為有修養、有風度的丈夫,建立一個夫唱婦隨的美好家庭,成為真正的「上大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