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處謗之道

  最近和部長陳卓俞談起人生,他對身在高處的經驗,也有不少感嘆。當記者問他的處事原則時,他說自己對事情很有立場,結果竟受到一些人的批評,謂太有立場,就不聽民意了。但若他說一切看人民的意思,又會被批評為隨風擺柳,沒有原則。他後來遂澄清,其立場是指以加拿大利益為本,而不是將主觀意願強加於社會,同時又堅持正直真誠原則。

一個公眾人物總是要站出來,等待他人的審判,而審判又很多時候不是根據理性,而是依靠道聽途說及隨意月旦之心。記得劉千石也曾吐露心聲,當他爭取工人利益時,人說他是左派特務;後來他爭取香港民主,人又說他是台灣特務。本是人就是人,可以獨立蒼茫,自己對真理負責,不能用一兩頂帽子將之籠罩,偏偏群眾又喜歡用一兩個簡單標籤來論斷人,也愛從傳聞和謠言來找人之錯處,而公眾人物就要付出代價,去承受那種審判。

其實不單是公眾人物,任何人都會遭遇被人背後批判的經驗,因為世間本為一個是非場。人總愛尋索他人之錯處,去顯出自己比人高,最低限度也不比他人低。而人又是頑固而蠻有成見的生物,以為自己具有絕對分別善惡的能力,是宇宙的審判者,遂不斷用成見論斷。

處於一暗箭橫飛的世界中,如何能臨謗讀而不動心呢?

首先當自省何以遭謗時如此憤怒?那是由於對自己形象的一種執著,認為自己應是十全十美的人,但卻被他人判為不完美,自有一種傷害感,而生嗔怒心。

之所以執著,因太重視他人心中的自我,希望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有十全十美的形象。若他人的心本就不完美,又怎可能把你看成完美呢?問題的核心在自己是不是真的完美,你的良知如何判斷行為呢?你能面對上帝而真無愧嗎?

通過永恆來反照自己,心中即虛靈廓大;通過信心向前實現人生、懺悔淨化己心,則不再求他人心中的自我形象,卻求實質的自我完成。

承蒙梁燕城博士授權轉載,摘自《心靈有約》一書。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