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0,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行公義.好憐憫(當代中國社會觀點) 劉澎

視頻/音頻/文字版權歸【葡萄樹傳媒】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講員:劉澎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我很榮幸今天能在崇基給大家作一個匯報。

剛才倆位老師都講了「行公義.好憐憫」是從神學的或者是從文化的角度,我覺得非常好,但是因為我是從北京來的,這改革開放三十年了,鄧小平說了一句話,就是:「凡事設計理論問題的、哲學問題的,三個字『不爭論』」。這樣子的話,我們是面對問題,只談問題,不爭論,那我今天也只能說是「說一些問題」。其實我非常願意在這裡當學生,聽一下香港的老師講,可跟大陸是太不一樣。我們在北京,甚麼事情要怎麼辦,好像是這樣的一種模式,我這個北京來的觀點可能就帶有這樣的一個模式,我就講一下。

「行公義.好憐憫」在大陸或者說在北京,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命題。我們要「行公義.好憐憫」,對我們的理解就是:「你要作甚麼?要怎麼作?你要作好事。」我的理解是:要作善事。中國作善事,也就是慈善,是一個非常時髦的詞,所有的人都在談,報紙上開闢了專欄。但是,你要是真的坐下來,看一下這個「慈善」,問題就比較多,或者說是比較嚴重的。我給大家的匯報就是:中國慈善事業,今天是一個甚麼樣的情況?存在那些問題?我們應該怎麼辦?

中國的慈善事業,我就講國內的、大陸的,現在有很多的問題,我把這些問題先簡單的說一下。

第一個問題就是,基本上是官辦,政府的干預過多。為甚麼會出現這一個情況呢?中國是從改革開放,計劃經濟的社會走到市場經濟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所有的事情,就是黨說了就完,這很簡單。現在呢?是交給市場了,而市場經濟它有一個競爭、有一個自由,也呼喚著法律,在經濟改革方面作了很多的好事,可是在政治體系的改革方面,相對置後。剛才有一位先生拿中國一個的報導來問我,說「中國要把很多政府機構精簡合併,這是一個甚麼樣的問題,你的感覺怎麼樣?」我覺得這個是一個社會的必然,為甚麼呢?中國過去有太多的政府機構管太多的事情,有太多的廟,每一個廟裡頭都有和尚,都要做事情,現在要讓這些和尚走就不容易,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些廟都拆掉,這樣子的話,這些和尚就沒有了。國務院的部多到甚麼程度呢?過去管工業,一機部、二機部、三機部、四機部,一直到七機部,從縫衣服的針到火車飛機大炮、軍艦,到衛星,沒有不管的,現在這些部都沒有了,甚麼輕工部、化工部、紡織部,各個機械部全都沒有了,中國的經濟沒有崩潰,反而更好了。但是,在慈善領域上,在政治領域裡頭,這些部還都存在,每一個部的門口掛著一個大牌子,有一個武警非常嚴肅的站在哪裡,帶著槍,主要目的就是要嚇唬人,他的槍內頭沒有子彈。這些衙門太多之後,就沒有辦法作事,辦事特別難。那麼慈善問題,要在中國搞慈善,我自己參與過這種事情,因為我過去的老領導,當過民政部部長,後來當統戰部部長的時候,我在他手下做事,後來他到慈善總會去當慈善總會的會長的時候,我才了解到在中國搞慈善是多麼難。多麼難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所有搞慈善的人不是一般的NGO,都是官員,你跟他說話,都是一種祈求,所有的人都拿著公章,沒有這些章子,甚麼事都辦不成,他是一個大政府小社會。政府的干預就改變了慈善事業的性質,這樣子的話就背逆了捐獻者的意願,作為捐獻者把錢捐了,要幹甚麼?捐多少?錢到那裡去?不是捐錢的人來決定,是拿錢的人。你把錢捐給了慈善總會,捐給紅十字會,他們來決定。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中國有一個希望小學、希望工程,最後搞成一塌糊塗,最後以醜聞告終。在國內再沒有人給希望小學、希望工程捐錢,不是因為希望小學不好,而是大家覺得,這些錢最後去到那裡?說不清,沒有任何人說得清,這都是政府干預的結果。政府管理的理念和這個「本著同情心、憐憫的心去幫助窮人」,完全是兩碼事。這種管理模式已經變成對慈善事業發展的一個嚴重的制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國內的NGO,你們都在香港做義工、搞慈善、搞各種活動,可以隨便。但是,在國內所有的NGO,你們看他們是NGO,我們把他們叫 GCNGO (Goverment Control Non-Goverment Organization),我們從來不能理解在中文的意思上,這是一個完整的詞,還是一個矛盾,這是一個白色的黑東西,就是好像這樣的一個東西。為甚麼要有一個 GCNGO 呢?中國把所有的組織看成是兩類,一類是政府機關,還有一類是政府可以控制的組織,沒有說是「你不是政府機關,政府也不管你,你甚麼也不是」當然現在可以,民工好像比較自由,但是因為他太自由,以後工錢拿不到、飯吃不了,這個優悠太過份了,只要你是一個正常的機構,總有人來照顧你,來管你,你在搞甚麼事情?怎麼搞?在那裡搞?首先要有一個提案,有了這個提案,你才能夠有合法性,有了合法性才能邁開步。中國的慈善組織,以「中華慈善總會」最大,各省有分會,主要領導是省政府省委的領導,那你把錢捐給政府,你是不是感覺到很舒服是一個問題。當要錢的時候,他不是用省政府省委或者市政府市委的名義,他是用某某省的慈善會來跟你要錢。比方說,在上海已下了台的領導陳良宇、黃菊,他們把上海慈善總會把持,他們的夫人在裡頭,他們的夫人到那裡,錢就捐到那裡,不是為了慈善,那是為了其他的事情,所以上海慈善總會的錢特別多,後面是巨大的腐敗。這個就是官方控制慈善機構必然導致如此,我們沒有任何驚訝!

第二個問題就是,慈善的意識很低下。中國自古以來就好善樂施、助人為樂,大家都有這樣的一個古訓,這是非常好的。但是,始終沒有這樣的一個領域、這樣的一個機構,就是當我們去好善樂施的時候,把錢捐給誰?南方下了大雪,廣東有幾十萬人在車站,北京市馬上動員,大家捐錢,說「現在有幾十萬人在廣州車站、在湖南、在貴州、在很多地方,吃不上、喝不上,水也沒有...」,誰說這個話?政府!誰做這個事情?政府!每個單位動員,大家要捐錢,捐了錢以後,單位的領導看著你,張三捐了多少錢,李四捐了多少錢,有一個單子。所以我們現在不搞這一套,我們自己想把錢捐給民工,捐給在車站裡頭的人,給他一瓶曠泉水;沒有這個操作性,你怎樣的把這些錢給那些人?你除了通過官方的渠道,沒有第二個渠道,但是,通過官方的渠道就好像我剛才講的,捐了多少錢?用了多少錢?事先有沒有一個計劃?事後有沒有一個監督?最後有沒有一個報告?甚麼事都沒有!這一種事情就是大家一看見下雪了,遭災了,馬上知道這個月的工資要拿出來一些要捐錢,我們都習慣了,所以家裡頭的衣服舊了不要扔掉,留著下次蒙古遭災時捐出去,如果都不捐就不太好,單位領導貼個通知;你要是捐呢?實際上你根本不知道這是怎麼的一回事,然後報紙上就登出來:「北京市自然災區多少卡車走了」是買來的,還是大伙捐來的?這裡頭永遠都不清楚。屢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就是政府主導的這種慈善,就使得這個慈善的廣泛性、開放性、效率公正等都喪失了。

中國的慈善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大家認識這一個人的時候,非常同情;如果這個人不認識,還要給他捐錢,就好像很困難。所以,有些人就想了一個辦法,怎麼讓大伙才能知道這個事情和認識呢?又不想通過官方的渠道,就藉著媒體,讓記者報導一下;媒體公布了,大家馬上給他捐。那如果不是這個媒體報導,如果是政府的慈善機構來號召的話,那就沒有甚麼反應,就是那一個概念在屢次的活動中就越來越低了,最後,大伙就有個想法:「政府的工作做不好,出了很多問題,沒有任何的自我批評,反而是讓老百姓掏錢去解決那些受難的人。」這都是叫甚麼事?你們是不是應該有一個人來承擔責任?沒有!氣象局長不負責任,鐵道部長不負責任,讓大伙掏錢給那些人買曠泉水,這就是造成這樣的一個惡性的循環,那麼,還有數字上的問題,就是美國的捐贈很發達,但是,這些錢到了那裡?有些在美國,有些在海外,可是,你看看中國,就是中國也有捐贈,但是中國收到的捐贈,百分之八十,2002年慈善總會有一個統計,是國外的、海外的,包括我們香港同胞的,大家都很清楚這個;來自國內的只有百分之十五,或者是比這個稍高一點,也許有百分之二十,就是大頭是海外的捐贈,小頭是國內的,但國內裡頭的捐贈裡面,富人佔一部份,還有一部份是老百姓;這種結構始終沒有得到改變!從捐贈的錢來說,美國有一個不是很全面的統計,就是美國有一年的捐贈是六千七百億美元,佔美國GDP的百分之五,同年中國的捐贈佔百分之零點一,那就是不能和發達國家相比,是不是中國真的窮到這個程度呢?中國經濟現在很發展、很發達,不是的!剛才我說了,體制意識,這個做法抑制了一些的捐贈。

中國有沒有需要救助的人呢?太多了!按照國家頒布的貧困標準,現在在絕對貧困線以下,還有二千六百萬人,就是扶貧效果從一億人到八千萬到六千萬,到現在還有二千六百萬屬於這個絕對貧困;還有五千萬人是剛剛脫貧的低收入的人,還有兩千二百萬人是生活在低保(就是最低生活線以下)的城市的居民,城市居民實際上比農村的人在某種意義上更可憐,因為他們沒有土地,他們不能移動,不像在村裡頭還可以出去搞點這個、搞點那個;在城市裡沒有自己的土地,沒有房子,甚麼都沒有,家裡頭也有幾個下崗的,那你的日子怎麼過?大家可以想像,所以,現在各個地方的政府意識到這一個問題,首先可憐的是這些人,要給這些人救濟,提高這些人低保標準,降低要費案甚麼的。還有六千萬到八千萬的殘疾人,這殘疾人因為身體影響了他們的就業,在中國現在物價升漲的情況下,他們受的打擊是最大的一群人,還包括有一些受災的人。這麼多的人需要救濟,讓政府拿出所有的錢來是不可能,讓民眾拿出錢來,我剛才也講了,又有那些問題。這些問題還可以歸納下面一個問題,就是「要想解決問題,要從制度上、政策上來解決問題」但是法律又不健全。

法律不健全,中國人不缺愛心,中國人缺的是「保護愛心的制度」,沒有這種制度,你這個愛心這麼來發揚?就是一個問題!慈善事業的進入、評估、監管、激勵、產權界定、轉讓、投資、退出,所有的法律框架都沒有。涉及慈善組織、慈善捐贈、慈善義工、慈善事業的整個的一套體制沒有。但它有一些零散的東西,散在不同的法律裡頭,不同的政策裡頭,不集中,不完善,這就直接影響了慈善組織的發育,它的發展。「法規不健全」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以後再講好的一面。

第四個問題,就是稅收政策的問題。稅收政策是一個鋼桿,我帶著嚴部長的部下,中華慈善總會主要幹部成員在美國,專門考察慈善事業從西岸到東岸,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每個人面臨一個交稅的問題,比爾.蓋茨他有很多錢,你要是不捐贈,你就得交稅,交了稅沒有任何人感謝你,你交稅是應該,但是,你捐贈了,可能是做好事,讓很多的人把錢交稅了。至少我們認為美國政府在政策中,稅收政策對慈善是非常鼓勵的,他起了一個積極的作用,但中國沒有這個政策!一個非常簡單的現實的問題是:當一個企業或者一個企業家、一個個人願意把自己辛苦得來的錢收入捐給受災的人,或者窮人的時候,他想得到一個證明,或者想得到一個收據來抵稅,「對不起,這個事情就比較困難了。」中國現在只有五家慈善機構可以開這個收據,能起法律作用的,能起稅收作用的,能夠抵消你的稅收的只有五家──中華慈善總會、紅十字會,省殘疾人聯合會等等,其他的都不可以。那麼一個企業如果捐錢不能得到一個手續上的一個最起碼的証明、一個回報,在稅收上沒有任何的優惠,他憑甚麼要捐這個錢?他個人當然可以捐,但是這樣子的話,這種體制就不是一種很好的體制了。這個稅收政策是一個問題,企業和富人想捐款,你也就只能捐給這幾家,我們就說:「政府把慈善的事業和慈善組織全部壟斷了。」你願意捐,這是這樣了。有很多人就從另一個方面來,他們賺了黑錢,大的房地產商,比方說我住的北京的世紀城,老闆黃如論他一捐就捐一億元,為甚麼呢?他賺了一百六十八億元,在那個地方,他拿到最好的土地,而他拿出一億元來捐,他馬上變成慈善榜上的第一名。他是不是一個慈善家?就是很難說了。

再下來的一個問題是:慈善組織和機構數量比較少。整個幹這個事情的人比較少,國內有二十八萬個登記的民間組織,絕大部份不是搞慈善的,他們搞甚麼的呢?就是很複雜,很難說,體制不健全,資金分散。慈善組織裡頭,真正搞慈善救濟的,相當有限,不夠專業化,也沒有自律。這個關於自律的間題,就是:慈善事業發展缺乏透明度的另一個表現。本來機構就不多,醜聞又很多,產物醜聞、挪用基金、管理費用高、貪污善款,太多了,這樣子的話,公眾的積極性受到很大的打擊,存在著貪派問題,令到公眾很反感,「藉慈善之名,行腐敗之實」太多了,這個也是一個問題。那怎麼辦?我的理解就是,第一個要完善慈善法,依靠法治,好的消息就是:慈善事業促進法已經列入國務院的立法機關的工作目錄裡頭,馬上要送人大常委會審議,現在正處在起草階段,草了很多年,各方利益不能協調,但是現在總算有一個共識,就是「第一,慈善要立法;第二,要加快。」希望今年我們能看到慈善事業促進法能進入到人大常委會的立法程序裡頭。如果這個能通過,這個綠燈才能開始,才能談得上「合法的來進行慈善」。第二個要改變慈善事業的管理體制,我們剛才也講了,不能光辦慈善,要開門辦慈善,要能讓大眾辦慈善。要修改稅收政策,開門辦慈善就是要鼓勵所有的人,企業和民眾進入到慈善事業裡頭,就是搞慈善要靠大眾,不是靠大款,也不是靠大官,政府不能變成慈善的主導、主管。第五個辦法就是要加強透明、加強監管、提高公信力。在香港你們有一個詞,我們後來不知道怎麼翻譯,「Accountability」,後來變成一個公信力還是問責制,可能有很多人在爭論。這個詞很有意思,「Transparency」透明,大家知道,但是這個「問責制」還不清楚,就是加強了監管以後,才可以來接受查證諮詢,政府媒體公眾才能對慈善有一個監督,慈善才能在良性的環境下進行,透明的環境下。就是:慈善要是一個裡頭沒有甚麼秘密,是一個透明的玻璃,讓大家看見全過程,大家才能捐錢。

最後一點,我想剛才講的都是技術性,最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的道德水準。「行公義」你才能夠「好慈善」,甚麼是公義都不知道就談不上慈善,那你要慈善,要有善行,首先要有善心,這個心很惡就不可能行善,要有善心,先要有愛心,要有愛心,先要有信仰,否則你那一個愛是從哪來?那你有了信仰才能認識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你才能夠行公義,才能表現出來。慈善是一種道德、是一種關懷,不是富人對窮人的施捨,一種境界,就是一種奉獻。實現慈善不在於你是否有錢,而在乎你是否有信仰、有愛心。有信仰的愛是無私的愛,是公是義,而如果沒有信仰的愛,那是動物的本能,每一個動物牠都會有愛牠的子女,這個不能說是公義,談不上是慈善;這是一種情操、一種境界、一種德行。有了這樣的一個理解、一個對生命的認識和對生命價值的實踐,你才能夠使人同樂,你這樣的話,你才能改變人的心,要認識生命的價值,就改變了所有的行為,愛心和公義才能體驗出來。當然,中國的希望不在於有多少有錢的人給窮人,而在於有沒有足夠的人認識真理、認識生命,有信仰、有愛心,有這樣的一個新人。有了這樣的一個新人就能夠有一個行公義好慈善的社會風氣,沒有這一條,我剛才上頭所講的那一些法律、措施、辦法全是空談。

總括中國慈善是一個甚麼樣的情況?我底下再講三句話:「中國的慈善問題很多,現在是力量很小。」最後一句話是:「空間很大,希望很大。」謝謝!

視頻/音頻/文字版權歸【葡萄樹傳媒】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