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3,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52 變臉VIII – 夢人說痴

變臉VIII – 夢人說痴 (路9:28-36)

主”變臉"其實是祂將祂的本相給三位門徒看到,使他們對祂有更深認識,從而有更大信心承擔更重的使命。

主的”變臉"背後的意義,我們可以從花的種籽中體會到,花的美麗生命、潛能與可能性均藏於籽粒中,當我們看到那花的種籽,我們肉眼看不到它的美麗、優雅、鮮艷色彩,它只是微少、普通,正如人看基督徒也是如此,但我們卻是有「寶貝放在瓦器裡」林後4:7。當然籽粒變成花朵是要經過一定的規律才成──埋葬、復活──埋於地土中好像死了,但因雨水滋潤、陽光的照耀,及人的悉心照料才會孕育成美麗的花蕾,再成為盛開的花朵。主同樣要經歷死亡、復活才回復其榮耀的本體。

事出有因
主是次特別帶領三個愛徒登山,讓他們暫見其”真相",若我們較詳細查考聖經便發現這情況共出現三次,而三次均有一共同點,背後有其特別意義。

主叫睚魯女兒復活的事件中,是主首次只帶這三位門徒。當時管理會堂的睚魯女兒病重,他到主前俯伏在地求主前往醫治,豈料途中被一個患了十二年血漏的婦人摸耶穌的衣裳求醫治而影響了行程,結果睚魯的女兒未等到主到前便死了。但主宣告:「不要怕,只要信」及後祂到達會場,人們紛亂哭泣哀號,主宣告「孩子不是死了,是睡著了」,人們嗤笑耶穌,主把這些”不信"的人攆走,只是帶著睚魯夫婦及三個門徒到睚魯女兒前,叫她從死中復活,是次只有三個愛徒與主同往「於是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同去,不許別人跟隨他。」可5:37。他們清楚看到主有叫人復活的能力,主沒有威嚴的大叫以展示其權柄。祂只是用慈愛的呼喚便叫睚魯的女兒復活過來!祂在三位門徒及其他人面前顯明祂是管轄死亡的主。主的大能可以起死回生。

是次登山後,他們”濛濛糊糊"地聽到摩西、以利亞談論主離世之事,但卻見到主榮耀真相,這使他們瞥見主永恆的生命,祂能超越死亡,死亡絕對碰不到祂。

他們三人最後一次與主一起時是”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於是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同去,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警醒。』」可14:33-34,他們看到主竟因承擔人類一切的罪而甘心屈身降服於死亡,且看到主面對死亡的驚恐。

這三次均與”死亡"有關,因為他們不明主走向死亡的意義,也不明白經過死亡後所得到的勝利,故這次上山是主特意的安排,是主給他們特別的預備,日後他們便會知道這些事的意義何在,對他們有深遠的影響。

今天我們可有感受到神往往會給我們一些特別的安排,然而當那些事發生時,我們不明所以,甚至我們會發出埋怨質問神,但當”真相"顯露,我們便會回想昔日所經歷原有神的美意,且影響我們日後的生活、信仰與成長。

夢人說痴
雖然耶穌刻意安排是次特別旅程,可惜三位門徒卻失去好好領受的機會,「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路9:32上,他們因為經過一整天攀山,且已是晚上,故此他們感到疲累是很自然的事,加上他們與主是上山禱告「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面貌就改變了。」路9:28下-29上,當時他們慣常的禱告方式是站著舉目望天禱告,但亦會俯伏在地禱告「耶穌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太26:39上,但若垂首合眼俯伏禱告,便會容易入睡,若一個人用較長時間禱告,其他人會更易打盹,主很體諒他們,故沒有責備他們,可是損失的是他們自己而已!當他們偶然驚醒,他們仍看見主”部份"的榮耀「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既清醒了,就看見耶穌的榮光,並同他站著的那兩個人。」路9:32,他們總比那些沒上山的門徒多一些經歷。

彼得向主發出一個呼求「二人正要和耶穌分離的時候,彼得對耶穌說:『夫子,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甚麼。」路9:33,另一個記載是「彼得不知道說甚麼纔好,因為他們甚是懼怕。」可9:6,彼得見到他從未見過的情景而感到懼怕,於是便隨口講出一些自己也未經詳細思考的說話。

「主阿!我們在這裡真好!」彼得這樣說並非無因,在六日前主於該撒利亞腓立比分享祂要走上十架的路,斥責攔阻祂的彼得:「撒旦,退我後邊吧!」使他們之間出現了隔膜,彼此間的距離拉遠,這六天他們是沉默無言,他們見到主是滿臉愁容,豈料此刻見到主身上發出榮耀的光輝,是何等尊貴,他渴望時間可以靜止(Pause),可以保留這美境,可以永遠擁有此景,而不用再走向耶路撒冷受苦,他冀望主不再提十字架,就留在這山上得榮耀吧!

彼得真的是夢人說痴──正在發夢的他說一些痴痴地的話。他若說搭三座棚:一座為主、一座為自己、另一座為雅各、約翰兩兄弟還有些理由,但為摩西、以利亞!那是為了什麼?棚子是一些樹枝搭成簡陋臨時棲身的地方(正如他們住棚節所搭的棚子一般,利23:33-44),摩西、以利亞會棲身在這帳棚內嗎?這棚子可以留得著他們的榮耀嗎?其實彼得自己「也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

而另一個錯誤是六日前他才公開確認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是超越別人所說的主,而非以利亞、耶利米,或是先知中的一位。但若搭三座棚,為主、摩西、以利亞,那麼便將主等同以利亞與摩西,但無論怎樣,彼得所說的話最終目的是將”美境留住"。

上山下鄉
很多時我們豈不是如彼得般的心態嗎?當我們覺得美好的、舒適的情景、生活,我們便想一直持守而不想再下山。

這些體貼人意,不合神心意的呼求,被神打斷了!有雲彩遮蓋他們「說這話的時候,有一朵雲彩來遮蓋他們;他們進入雲彩裡就懼怕。」路9:34,他們真的是墮入”五里霧中",他們非常懼怕。神宣告,確認耶穌的身份,並吩咐門徒,要聽從祂,跟隨祂走這十架的路,「說話之間,忽然有一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太17:5。

門徒更是怕上加怕「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太17:6,主何等的體貼與憐憫,主前來”摸"他們,這是安慰的表達,”不要害怕",他們舉目觀看”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太17:8)。「下山的時候,耶穌吩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裡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太17:9,但此事已深深烙印在主的心中。

他們上山是為了下山,這特殊的經歷是裝備他們日後面對更大更難的挑戰,故不應靜止在美景中。正如休息是為了再走更遠的路,學習是為了充實自己有更好的事奉,人生中往往有不少”良辰美景,寶貴經歷",但生命的旅程是必須向前邁進,不應停留或靜止得太久,我們要追求美好的經歷,但又不能輕忽責任的實踐,我們要在滿足自己的慾望與滿足別人需要的要求上取得平衡,我們要在自我造就與服事他人之間權衡輕重,作出智慧的抉擇,這才是基督徒行出從神而來呼召的回應。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