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9,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123 析讀大衛(16) ~ 偽政‧政偽(上)

析讀大衛(16) ~ 偽政‧政偽(上)
(撒下 2:8-32; 3:6-21章)


今天我們會探討大衛剛登基但並非是即時統一全國,當中的南北對峙,北方有「偽政府」的出現及政治上的虛偽,從而學習怎樣面對今天政治上的詭秘。

1. 偽政(撒下 2:8-11)
只是簡短四節經文已扼要講述當時的政治形勢:掃羅有一兒子伊施波設,他沒有上陣打仗而得以活命,第十節指出他登位時年四十這似乎不確,據歷代志上8:33及9:13所記,伊施波設應是掃羅最細的兒子,而大衛與約拿單的年齡有一定差距,但不會太大,而伊施波設是最細的弟弟,大衛登基時年三十歲,故伊施波設應沒有四十歲,否則也不會被元帥押尼珥挾持、擺弄,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是屬於「申史編纂」手法(Deuteronomistic Edition)均合某些統治的標準模式。

押尼珥與掃羅是堂兄弟關係,故此押尼珥是伊施波設的叔叔,押尼珥是掃羅身邊猛將,常跟隨掃羅東征西討,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當掃羅陣亡後,押尼珥便執掌軍權。

他帶領部屬撤離家鄉與基比亞,轉往瑪哈念,因為河西的以色列人已敗逃,非利士人已佔據他們的城邑(撒上 31:7),而他在那裡可以治理基列地,廣義而言基列地泛指外約旦河的以色列地,即早期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人所佔領的地方(書 22:9)(當中怎樣佔據此地可參考民數記 32章),故此這選址是很重要,因可避開非利士人更仍有不少人擁護他們,而當中有不少便雅憫及以色列人(v.9),昔日掃羅曾救基列雅比人,招聚了三十三萬人攻打亞捫人,得勝後便治理基列地(撒上 11:1-15)。

v.9清楚指出押尼珥「立」伊施波設作王,與大衛被「膏」作王(撒下 2:4)似是一個對比,聖經作者藉此指出這似乎是人的意思,及後我們看到押尼珥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又不是獨行獨斷,押尼珥有其政治智慧,從撒下 3:17得悉他事先徵詢過以色列的長老,獲得他們支持下才立伊施波設為王。

v.9指伊施波設作王二年也是可以好好探討,大衛在希伯崙作王七年半,當中有兩年是重疊,其餘時間即五年半由押尼珥完全掌權,而彼此間是不時有衝突、內戰,撒下 2:12-32只是首次的衝突而已,而v.11是及後撰寫時的補充。

此段經文主要給我們看到掃羅仍有後,故此証明大衛並沒有謀朝篡位,面對這歷史事實作者更指出大衛建立王朝是神的心意,伊施波設是人的傳統所建立;大衛受膏乃由於神所揀選,伊施波設被立乃因押尼珥,是人的方法。及後我們看到押尼珥的結局更証明他得不到神的祝福,這個只是偽政府而已!

2. 內戰(撒下 2:12-32)

這段經文是記載了大衛王朝與伊波設王朝的對峙,他們的將領、士兵彼此間的衝突,而當中又可分開三個段落。

2.1 比武(撒下 2:12-17)
這段經文看到押尼珥與伊施波設的將領與大衛的將領相遇(撒下 2:13),約押──是洗魯雅的兒子,洗魯雅是大衛的妹妹,故此約押是大衛的外甥,他是一個戰士,一直跟隨大衛,深沉機智,曾勸告甚至指斥大衛,為了整體局勢而違抗大衛的命令(殺押沙龍),而使大衛恨他,及後叫所羅門不得讓他”好死”。

這事起因是押尼珥率領隨從自河東的瑪哈念長途南下到河西的基遍,故是次他是有任務在身,或許沿途收復非利士人所管轄的高原地帶,他們來到基遍地與約押的軍隊相遇,押尼珥提出派十二個戰士格鬥(v.12-14),”戲耍”絕不是說說而已,是比劃、比武。約押激昂地回應”好”,經過一輪激烈的生死肉搏,結果是雙方敗亡「彼此揪頭,用刀刺肋,一同仆倒。」(撒下 2:16上)

v.17是是次格鬥的小結「那日的戰事兇猛,押尼珥和以色列人敗在大衛的僕人面前。」請留意這節是用”戰事”,故絕非一些玩耍。

2.2 追逐(撒下 2:18-23)
隨之而來的經文是描繪這比武的延續,主要是描述約押的兄弟亞撒黑追逐押尼珥而被殺身亡。

亞撒黑在聖經中只出現很短的時間,但仍在大衛的名將錄中佔有一席位(撒下 23:24),他的強項是跑得很快──如野鹿般(v.18),因他跑得快,他要乘勝追擊追趕押尼珥,押尼珥向他發出要求,他叫亞撒黑不要再追他,可以隨便在一個敵人身上取其戰衣作為戰利品,這便表示他已得勝,但亞撒黑不肯,押尼珥再用命令式口吻警告他不要逼他向他下手,若是這樣是他逼於無奈,「押尼珥又對亞撒黑說:『你轉開不追趕我吧!我何必殺你呢?若殺你,有什麼臉見你哥哥約押呢?』」(撒下 2:22),但亞撒黑仍是鍥而不捨地追他,結果他用”回馬槍” 將他刺死──這是很簡單的方法──當他們兩者距離漸近,甚至手可觸及之距,押尼珥突然停步,亞撒黑收掣不及下伊施波設用槍尾──即”槍鐏”──往後刺,因衝力太猛槍便將他刺透,穿腹而出。亞撒黑反勝為敗,命喪沙場,v23下是此段一個小結「眾人趕到亞撒黑仆倒而死的地方,就都站住。」

2.3 休戰(撒下 2:24-28)
約押與其部隊最後都差不多趕上來,他們在近距離兩個小丘上對話,押尼珥同樣用三句話傳達他欲停戰的心願:「押尼珥呼叫約押說:『刀劍豈可永遠殺人嗎?你豈不知終久必有苦楚嗎?你要等何時才叫百姓回去、不追趕弟兄呢?』」(撒下 2:26),這道出長久爭戰下去永無止境只會使更多人受苦,可惜這往往是戰敗者才會道出的真理,得勝者是不會理會的,最後他更歸咎問題是在約押及其隨從身上。

約押即時回應真正的問題是在押尼珥身上,因挑起爭端的是他,「約押說:『我指著永生的神起誓:你若不說戲耍的那句話,今日早晨百姓就回去,不追趕弟兄了。』」(撒下 2:27),這也同時回應若押尼珥早早提出休戰他們便不會追趕,最終約押便吹角──鳴金收兵,但總結這場戰爭,大衛的步隊死了20人,但押尼珥那方卻有360人陣亡,可見戰爭帶來的禍害是何等的大,而約押與押尼珥之間的仇恨是越結越深,不單因民族,更滲入了私人恩怨,因押尼珥殺了他弟弟亞撒黑,這仇怨永不能化解,亦埋下了日後約押殺押尼珥之事。

「掃羅家和大衛家爭戰許久。大衛家日見強盛;掃羅家日見衰弱。」(撒下 3:1)是這歷史一個小結。

3. 反面(撒下 3:6-11)
押尼珥是掃羅的老臣,當掃羅作王初期已跟隨左右,及後扶助姪兒伊施波設繼位,他卻操控大權(v.6),我們可以想像到他定會濫用職權、氣勢凌人、視”王”無物,不單如此,他竟與掃羅的妃嬪有不正常的關係。伊施波設不滿便發出指責,怎可能與父親的妃嬪如此(v.7),其實這也有一些政治目的,前王的妃嬪可以由後王繼承,先知拿單在大衛犯姦淫時指責他「我將你主人的家業賜給你,將你主人的妻交在你懷裡,又將以色列和猶大家賜給你;你若還以為不足,我早就加倍地賜給你。」(撒下 12:8),指出大衛也繼承了掃羅的妃嬪。(當所羅門作王,其兄長亞多尼雅知自己無望作王,但仍向拔示巴──所羅門的母親──求要大衛的妃亞比煞為妻,結果被所羅門所殺,押沙龍背叛父親大衛,也是與其妃嬪發生關係,以示他奪位之決心)故此這行動亦顯明押尼珥想取其位作王。當面對這些指控,他不單沒有反省,只是反面(v.8),於是他要轉投大衛(v.9-10),伊施波設感到懼怕而不敢再責罵下去,亦可見他一直只是傀儡王。

押尼珥自覺對伊施波設恩重如山,扶他作王,今天他竟不識抬舉指責他,他自稱「我豈是猶大的狗頭呢!」舊約中常用”狗”比喻為身份、地位卑賤的人。他竟然利用神的名說要廢他(v.9-10),可見押尼珥是一個何等卑鄙小人,他認為自己扶助伊施波設,故此便任意而行,甚至認為這是應有的酬報、權益,更可恥是他”妄稱神的名”!他既然一早知道神的心意是立大衛為王,為何他仍要扶立這傀儡王?為何之先仍與大衛的部屬對戰?他僭權的事被識破後竟以自己是神旨意的執行者恐嚇伊施波設,當發現無利可圖下仍想利益持續下去,他便反面轉向大衛,他用屬靈的理由來掩飾自己的缺失與罪行,這是罪上加罪,對神的侮辱。

4. 投誠(撒下 3:12-21)
政治就是那麼虛偽,今天是你的戰友,明天可以成為你的敵人,今天大家互相廝殺,明天可以一同合作,只要對己有利便可以打倒昨日的我。

押尼珥打發人見大衛作出初步談判,看看大衛的意願如何!(v.12)他願意與大衛立約──私人契約,協助大衛統一江山,當然當中包含了他可以延續其利益,當然押尼珥知自己其實處在弱勢中,因為他們的國勢已日衰,故原文的語調是溫和、謙順。

大衛是一個很懂政治的人,押尼珥的投誠自然對其有利,故便答允(v.13),這顯示大衛也承認押尼珥是有這權力、能力如此,這只是口頭協議階段,但他先設定一條件,他要得回自己的妻子──掃羅的女兒米甲。大衛真的對米甲情深一片,因此雖分隔了很長的日子,縱使她已改嫁予別人,但仍念念不忘要得回她嗎?不是,及後我們看到他們夫婦倆關係並不好,留意他稱米甲為「掃羅的女兒米甲」而非「我妻米甲」,米甲最終被打入冷宮。那麼為甚麼大衛已有多名妻妾仍要得回米甲?這也有政治因素在其中,米甲是掃羅的次女,大衛娶回她便顯示他也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可連結王室血脈,亦會得到支持前朝的以色列百姓的附從、支持,更挽回自己的面子,因自己妻子改為別人的妻,對任何一位男士而言是一個羞辱。

若留意「大衛就打發人去見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說:『你要將我的妻米甲歸還我;他是我從前用一百非利士人的陽皮所聘定的。』」v.14大衛是向伊施波設討回自己的妻子,而非押尼珥,這似乎與上文並不銜接及吻合,其實這一切表示押尼珥在背後操縱,大衛有押尼珥作後盾後向伊施波設提出要求便更有把握成功,而且這對口單位也是正確,因伊施波設那時是以色列王,也是米甲的兄長,故向他要求便是合法、合情、合理。

若我們深入探討則大衛這要求似乎與神的律法相違背,因妻子被休改嫁後前夫不得再娶回她,「人若娶妻以後,見他有什麼不合理的事,不喜悅他,就可以寫休書交在他手中,打發他離開夫家。婦人離開夫家以後,可以去嫁別人。後夫若恨惡他,寫休書交在他手中,打發他離開夫家,或是娶他為妻的後夫死了,打發他去的前夫不可在婦人玷污之後再娶他為妻,因為這是耶和華所憎惡的;不可使耶和華你神所賜為業之地被玷污了。」(申 24:1-4),但這案例不能用在大衛身上,因大衛曾下聘禮──一百非利士人的陽皮,故此米甲是大衛的合法妻子,而大衛從未休過她,只是掃羅將米甲改嫁予他人,故此他得回妻子是頗順利。米甲當時的丈夫帕鐵也不能反對,米甲亦無異議──縱使他們兩夫婦感情不錯,結果大衛終得回米甲。

可見政治的恐怖,婚姻也可以成為一個手段、目的,大衛不惜拆散一對夫婦──他們的感情是深厚的,故此米甲的丈夫一直依依不捨(v.15-16),”一面走一面哭”跟到最後,被押尼珥喝令下才分手。政治往往是只求達到目的而不會理會別人死活。

押尼珥私下與大衛立約後便再說服以色列的長老(v.17-18),再特別向掃羅支派──便雅憫人宣講(v.19),若留意其實那些人早已民心歸向大衛,反而是押尼珥攔阻統一,是次是順水推舟而已,他再次用神的名字達自己私利──縱使這真是神的心意,當順利步署好一切,押尼珥便親自帶同廿人到希伯崙見大衛,這廿人應是以色列的長老,有地位,簽定協議,將政權移交予大衛(v.20)。

大衛便設筵款待押尼珥及這廿人(v.20下),押尼珥頗積極、主動地回應,「押尼珥對大衛說:『我要起身去招聚以色列眾人來見我主我王,與你立約,你就可以照著心願作王。』於是大衛送押尼珥去,押尼珥就平平安安的去了。」(v.21),當中有三個動詞:起來、去、召聚,他要統領以色列群眾全民歸向大衛,他亦稱大衛為「我主、我王」表明他衷心投誠,大衛樂聽其從,便送他回去。

這段經文給我們一個啟迪,人或善或惡也是神手中的工具,表面看到一切均好像是押尼珥主導,其實是神貫徹其心意,伊施波設與押尼珥交惡只是事件的催化劑而已!及後我們看到押尼珥統一江山的事上活時並沒有甚麼貢獻。

而我們更要小心,不要利用神的名達自己的私利,若是這樣定不能達到目標,且會受罰。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