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141 彼前析讀(19) – 切實相愛、候主臨

彼前析讀(19) – 切實相愛、候主臨(彼前4:8-9)

等候主回來的個人裝備是:謹慎、自守、儆醒──禱告。但這裝備並不全面,要整體性配合──最要緊的是「切實相愛」(彼前4:8)。

切實相愛與主再來有何關係?因面對衝擊、仇敵攻擊若沒有肢體深切的關係,關心支持便會被擊破。

可惜在教會中卻缺乏真正的相交生活,團契只是形式化,沒有深化的相交,這是教會的責任,但是信徒亦有責任。教會中常出現三類形會友:-
穿山甲式:(逃避團契生活)不願去關心人亦拒絕別人的關心,厭倦人際關係,「君子之交淡如水?」無可否認越了解一個人便越多磨擦,引來更多麻煩,因此此類人認為「襯家兩免」最好!他們表面剛強,其實是脆弱,他們才是最需要團契與關心。或許在另一教會受到傷害,於是到一些「大」教會(指人多)參與聚會,盡上當盡的崇敬責任,因為「曾經滄海」,而不願與別人相交。 事實「愛」要付出代價、承擔責任,但人自犯罪後便開始逃避責任。今天在教會中我們稱兄弟、姊妹,承認是神家裡的人,該是互為肢體。但我們可有推卻看守弟兄姊妹的責任呢!往往我們的相交是那樣表面,那樣皮毛,或許我們專注自己的事,個人的理想與追求,因為缺乏時間去培植彼此的感情,缺乏勇氣去面對別人,缺乏責任感去承擔責任。 穿花蝴蝶式:(追求夢幻團契生活)此類人似浮萍,到不同教會找尋可安歇的團契,希望找到一個完美的團契而落腳,可惜...此類人會認識不少弟兄姊妹,但卻鮮有人認識他。同樣地他們不會付代價──因為找不到他們該付代價的地方。 穿牆破壁式:(委身於團契生活)此類人不怕艱辛、挫敗、肯付代價,願與其他肢體一同學習、探索、努力互相支持,這正是神建立教會的心意與目的,神不是讓我們獨力承擔壓力,若教會大部份是此類人會是何等美好!愛是……
愛是意志:彼得告之面對萬物的終局時最要緊的是「切實相愛」,這是應付各樣挑戰、試煉的依賴,「切實」(E”KTEVN)與(彼前1:22)相同,是更廣、更徹底、更落實之意。

愛──並非單兩情相悦,被對方吸引有愛的感受(feeling),事實沒有太多人是值得我們去愛他(她),你瞭解一個人越深,便越難去愛。愛乃是基於神的命令及基督的愛作為基礎(約13:34-35)。

愛──是意志,思想與感性的揉合產品,愛是一個意志的決定,隨之而來才是感受,有此責任便會增添愛意。想這是神的命令,縱使不願也會去作,不會再被自己的藉口──如:不慣、不知講甚麼、怕被拒絕所欺騙,更何況我們的肢體也非十惡不赦,那執行此命令真的難比登天嗎?

愛要主動:教會最大問題是缺乏主動與積極去關心人,很多時是被動(路10:25-36),主告之承受永生乃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意志)愛神及愛鄰舍,那人問主「誰是我的鄰舍?」但我們可有留意主如何回答。主説「那憐憫他人的人,是那受傷者的鄰舍!」,主將人慣常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轉到個人自己身上,主要求我們不要問:誰是我的鄰舍?誰來關懷我?乃要問:我可以成為誰人的鄰舍?願我們均能主動。

世人講地位、身份、輩份,往往要別人主動才會回應,否則好像自己地位低了(cheap),但不可忘記我們要謙卑及先行一步,這並不影響我們身份,因神也是先愛我們呢!若以神旨為重,便不會再斤斤計較自己的面子或反應。

愛要切實V.8──主教導我們不要只在言語上乃在行為上(約壹3:18)──不是不需言語的表達──更要用行動,昔日互相款待便是其中一個表現V.9。因愛款待,別人得聞福音好處,這些款待可能只是一些飲食、事務的工作,但卻是重大的考驗──愛心考驗,不單是經濟更是生活的適應。

我們需要切實相愛──金錢援助、慰問咭寄送、禱告支持、協助功課、指正錯誤等。

愛能遮罪V.8:愛沒有除罪的功效,不是我們彼此相愛,神便會赦免我們的罪,更非因愛而遮掩別人所犯的罪,乃是包容(箴10:12)。雅各書5:19-20更清晰給我們看到「愛」──是具有強烈的感化作用,能軟化一些冥頑不靈、執迷不悟的人,愛比刑罰來得有效,愛能幫助人脫離罪海,使人歸正。

這份愛是接納、容忍他們的愚頑、錯誤,甚至是無情及不仁。我們看到人的缺點、瑕疵,但卻不是揭發、宣揚,這只會引來更多的糾紛!我們不應將傷口弄得更大,反之用愛去修補,讓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把缺點、瑕疵去糾正及改過。這份包容的愛承擔著責任與代價。較深的交往會帶來較深的傷害──寬恕敵人容易、饒恕朋友困難──因你不會預計你朋友傷害你及你對他有期望,但讓基督的愛充滿,可以改變我們有足夠力量去包容去愛別人。

你可有指出別人的錯呢!

愛不埋怨V.9:付出了便不應計較,有陣子我們自覺做了很多偉大的事、犠牲很大、付出不少,甚至有些委屈的感受,這便使愛心的服侍失真,因此彼得教導我們不要發怨言,當我們作施予者時,不要重提我們所作的,使人感到負恩太重以至心靈受傷。

同樣地,因我們受中國「投桃報李」的傳統思想影響而會拒絕人的關心,因不知自己能否以同等的東西去回報對方即使施予者完全沒有想過受恩者要回報──其實因經濟的不同,付出的層面不同,我們沒法直接回報,但卻可回應在別的肢體上。

彼得説的互相款待乃是整體之意,各盡其職,互相實踐。事實我們永無法完全相等地回報在我們生命中一些肢體的扶助,我們只有用感謝的心去領受神藉他們給我們的恩(當然不可存佔便宜的心),但我們卻有責任去關心、扶助他人。

在愛的過程中不是計較「公平」。

愛是服侍V.10-11:將神給我們的恩典用來服侍別人。 結論
彼此著實的相愛,深入的相交是面對末世挑戰的基礎,但願我們看重這教導,真正肯主動關懷別人。


反思
我是屬於哪一類型的會友? 我面對教會那麼多的人,我可以做甚麼呢? 難阻我主動關心別人的原因是甚麼? 當別人扶助我時,我是樂意接受或拒絕?是甚麼因素? 我可以成為那一個人的鄰舍呢?(請清楚立志求神加力) 我可以怎樣切實地愛人呢? 若我跌倒可有人會給我扶持?若沒有,我的生命前境...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