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悲憫之情

共負一(扼)是否等如共負一(軛)

大概四五歲的時候,於寒夜和父母在街頭,見一家乞丐瑟縮在北風中,唱粵曲求乞,聲音淒婉,心中就油然產生不忍,問媽媽拿一毛錢,跑去放在其盆中,才感釋然。

初中時,非洲尼日利亞政府和比亞法拉內戰,政府軍圍城,比亞法拉人民飢荒至死。從新聞圖片中,見遍野餓殍,孩子們骨瘦如柴,奄奄一息,一時那種不忍又洶湧而至,但那不是給一毛錢可解決的事情,遂感到對歷史的無奈。

稍後捷克改革,被蘇軍鎮壓,中國〝文化大革命〞爆發,浮屍飄到香港海域,那種時代的災難感衝擊而至,我們當然改不了時代,但困苦和悲憫,卻產生了對人類和中國的深切關懷。

大學見孟加拉二百萬難民湧入印度,飢寒交迫,遂決定自己一星期不吃肉類,不吃午餐,在自身的飢餓中,產生了和眾生共負一軛的感情。

這期間感受的,不是親親之情,卻是人類同體感通之悲。親情來自關係,悲憫卻無緣無故地產生,大概是宇宙一種隱藏的內在關係,使人無端會為他人的苦不安,甚至願意以自己受苦去取代他人之災劫。也只有這種博愛,才使人突破自家庭己和氏族的自私,而愛及於眾生。

承蒙梁燕城博士授權轉載,摘自《心靈有約》一書。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