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九月六日──雅歌-9 (我的鴿子)-第2章14-17節
第二章 14-17節
14 (所以我和他一起去,當我們爬上山坡的岩石台階時,我心愛的牧人對我說:)我的鴿子阿、(當)你在磐石穴中、在陡巖的隱密處.求你容我得見你的面貌、得聽你的聲音.因為你的聲音柔和、你的面貌秀美。
根據學者雅科夫.邁耶 (Yakov Z. Meyer) 按照拉比埃拉扎爾 (Rabbi Elazar) 的看法,「鴿子」是形容以色列,「磐石」是把以色列藏在深處的紅海,「鴿子⋯⋯的聲音」是以色列人看到埃及人淹死在海裡,所唱起的讚美歌。
這一節──「應該應用於《妥拉》 (Torah) 中的段落,即描述以色列在紅海邊上(在上帝分開海水之前)的困境的。這句「我的鴿子阿、你在磐石穴中」指的是以色列隱藏在海邊上,接著的「求你容我得見你的面貌」則是妥拉中的經節:「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出埃及記 14:13)。 另一句「得聽你的聲音」是摩西和以色列所唱的讚美之歌,正如所寫的那樣說:「向耶和華唱歌」(出埃及記 15:1),而「因為你的聲音柔和」就是他們所唱的歌。 最後,「你的面貌秀美」指的是以色列指向神的同在,說:「這是我的 神、我要尊崇祂」(出埃及記 15:2)
然而,雅科夫.邁耶 (Yakov Z. Meyer) 也提供了拉比阿基瓦 (Rabbi Akiva) 另一個看法,這一句是用以明白在《妥拉》中描述神在西乃山頒布十誡的情形。以色列是藏在西乃山磐石穴裂縫中的「鴿子」,而上帝想聽聽以色列的聲音──「容我⋯⋯得聽你的聲音.因為你的聲音柔和」,這兩句是指以色列在領受妥拉之前和之後的回應:
「它應該適用於《妥拉》中描述以色列站在西乃山前的段落。 那句「我的鴿子阿、你在磐石穴中」指的是躲在西乃山影子下的以色列,而「求你容我得見你的面貌」所指的,是《妥拉》中的經文,「眾百姓見雷轟」(出埃及記。 20:18)。 「得聽你的聲音」這句話是以色列在領受十誡前的聲音,正如經上所記,「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出埃及記 19:8),而「因為你的聲音柔和」則是以色列領受十誡後的聲音,如經上所記,「你們對我說的話、耶和華都聽見了.耶和華對我說、這百姓的話我聽見了、他們所說的、都是。」(申命記 5:28)1
另外,猶太民族的主要評論員拉希 (RASHI)又這麼說:「這話是指法老追趕他們,在海邊、他們安營的地方追上了,因著前方的海,他們無處可逃,也因著野獸,他們更無法偏向一邊行。」
「可把當時候的他們比作什麼呢? 一隻躲避老鷹的鴿子,進到磐石穴中的縫隙,在那裡,蛇向他們發出嘶聲。他們要是進去了,裡邊有蛇; 若是走出去,老鷹就在外頭。 於是,那位應當稱頌的聖者,對以色列說:『讓我得見你面,你的品行,就是在急難時的回轉⋯⋯』」
「得聽你的聲音」——「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哀求」(出埃及記 14:10)2
從以上拉比及學者的看法,可見新婦來到一個兩難的困境中,她躲在她的舒適區裡──「磐石穴中⋯⋯隱密處」──然而良人渴慕見她的面、聽她的聲音,就是她向良人呼求的聲音,因著愛,新婦全然抓住良人的心,良人不願推卻她的祈求,甚願滿足於看見她那美麗的容貌。
「神是應當稱頌的.他並沒有推卻我的禱告、也沒有叫他的慈愛離開我。」(詩66:20) |
15 (我的心被觸動,我熱切地向他唱出我的願望,耶路撒冷的眾女子說:)要給我們擒拿狐狸、就是毀壞(我們愛情的)葡萄園的小狐狸.因為我們的葡萄正在開花。
埃及人被稱為「狐狸」,因為當一個猶太女人生了一個男孩並把他藏起來,但孩子在一兩歲的時候,埃及人會從埃及帶來一個孩子進到猶太人的家裡,埃及孩子說話,猶太孩子就會從他的藏身之處回答他,這時埃及人就會抓住他,把他扔進尼羅河裡去。
「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即使是小狐狸也在會破壞葡萄園,因為「葡萄正在開花」(孩子正長成時)。
「給我們擒拿狐狸」──就是這群追趕以色列的埃及軍兵,要像狐狸般轉身逃跑──「又使他們的車輪脫落、難以行走、以致埃及人說、我們從以色列人面前逃跑罷、因耶和華為他們攻擊我們了。」(出14:25)
「擒拿狐狸」──如同耶穌在「撒種的比喻」所說的──「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喫盡了。」(路8:5)──在良人與新婦正萌芽的愛情中,有偷竊的小狐狸(仇敵)要來破壞一切。
「因為我們的葡萄正在開花」──開花後就結出果子來,意謂著新婦對良人的愛情正要開始結出果子來,這果子可看作是使徒保羅所說的九種聖靈果子的味道:「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 |
16 (她明確地說:)良人屬我、我也屬他.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
對於第16-17節,拉希 (RASHI) 認為這比喻的意思是──
「良人屬我」──良人所「需要」的在我,並只囑咐我──「獻上逾越節的祭、使頭生的成聖、建造會幕、獻上燔祭」──祂並沒有向列邦有類似的要求過⋯⋯。
「我也屬他」──我所需要的在祂,並沒有別神。
「他在⋯⋯牧放群羊」──屬祂的羊。
「在百合花叢中」──祂的羊群在百合叢中,在美好、宜人、美麗的草場上。
「良人屬我、我也屬他」──這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個關係的連結。如同耶穌說:「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約14:20)
「在百合花中」──在二章2節那裡這麼說:「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荊棘內」(一支百合花在荊棘叢內)──這裡則是在「百合花叢」中牧放群羊──故「一支百合花」可理解為每一個的「新婦」(基督徒),現今祂在牧養屬祂的「百合花」。
萬軍之耶和華說、在我所定的日子、他們必屬我、特特歸我.我必憐恤他們、如同人憐恤服事自己的兒子。(瑪拉基書 3:17) |
17 (然後,她渴望對她不在的牧人說話,她呼喊著:)我的良人哪、求你等到天起涼風、日影飛去的時候、你要轉回、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上(把我們分開)。
「等到天起涼風」(17節)──這是指著16節的經文「良人屬我、我也屬他」,直到罪孽使太陽在白天的炎熱中使我變黑,並且這熱是熾熱的。
「日影飛去的時候」(17節)──我們和金牛犢一起犯了罪、我們和探子(窺探迦南地的探子)一起犯了罪,結果那保護我們的「日影飛去」了,因為我們掙脫了祂的軛。
「在比特山上」(17節)──我把祂留在遠離我的山上。
她因著害怕,如同以色列人般──前有紅海、後有追兵──就寧可躲在隱藏的安舒區,而拒絕了良人第一次的邀請,沒有與他同去。
如今,新婦找不著她渴慕的良人,於是向他呼求,求他轉回!
「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二章8-9節說:「聽阿是我良人的聲音.看哪、他躥山越嶺而來。我的良人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即祂是急速地趕來,好回應新婦在二章5節那裡向祂發出「思愛成病」的呼求。如今,祂又「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上」,意指祂如何快速的來回應新婦的呼求,也如何因著新婦的拒絕而快速的轉回離開她。
「比特山」──是分離的意思──在二章8節──「聽阿是我良人的聲音.看哪、他躥山越嶺而來」──「躥山越嶺而來」越過所有的困難而來,然而也在困難中使新婦與良人分開。
但你們在那裡必尋求耶和華你的神。你盡心盡性尋求他的時候,就必尋見。(申命記 4:29) |
默想:再次思想──什麼是你的安舒區?你可聽見良人的邀請?邀請你離開安舒區?你可前思後想、瞻前顧後⋯⋯而最後裹足不前呢?什麼是信心?信心就是要冒險!你相信這良人、耶穌嗎?你願與祂同冒險嗎?
註:

支持出版《雅歌──生命的成熟》
2022年我們完成整卷《雅歌》書的分享,目前正著手修訂(網上內容將不作任何修訂),冀望能出版《雅歌──生命的成熟》一書,讓弟兄姐妹可隨時閱讀、默想個人與耶穌的親密關係!
此書暫訂印刷1000本、印刷費約港幣20,000元。歡迎你按聖靈的感動,支持我們出版此書。
待出版後,該書將寄予支持出版的奉獻者…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