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九月二十九日──雅歌-32(總結 1-盡心⋯⋯)
總結 1-盡心⋯⋯
過往我們對於《雅歌》的認識,只單單停留在良人與新婦之間的「愛情」,而一般讓人最為熟悉不過的經文,就只有:「你的愛情比酒更美」、「谷中的百合花」、「以愛為旗在我以上」、「不要驚動愛情」、「良人屬我、我也屬他」、「愛情,眾水不能息滅,大水也不能淹沒」。
除此之外,有人又會覺得《雅歌》好像很「色情」,因為它幾乎從頭到尾都在稱讚女性的身體,故此對傳統的基督徒來說,《雅歌》好像一直都不被重視,甚至忽略它,把它當作一本禁書般來對待。就算是一些去教會幾十年的基督徒,都從未在教會講台上聽過牧師們講解《雅歌》書,因此,更為此書帶進許多神秘感。
如其說《約伯記》是生命的調整,那麼《雅歌》就是個人生命的提升、與良人(耶穌)關係的進深!
愛情
無可置疑「愛情」是《雅歌》的主題,但這愛情不謹謹是兩情相悅的愛情,而是在當中看見良人耶穌是如何一步步地引領祂所愛的,從女子的身份到佳偶、美人、新婦、妹子、鴿子、完全人、書拉密女、王女、看守的人。而新婦所認識的愛人則從王到良人,再從良人到榮耀的君王。所以,《雅歌》可以說是生命成熟的開啟、擴張、挑戰、順服的一個旅程。那麼這旅程的終點站,就是彼此互相的渴慕、滿足、依附及戀慕!──「我屬我的良人.他也戀慕我」(7:10)。
但如我們之前所言的,大多數的基督徒會認為《雅歌》的主題只在於良人與新婦之間的「愛情」,而且更多誤解為只是良人對新婦的愛,因為良人在當中多次稱讚、讚美新婦的美,所以常常會把自己放在一個「享受神的愛」的位置上。
其實《雅歌》是活現「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可12:30)的實際體會。這個「盡」是如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那樣的「即或不然」──「即或不然、王阿、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8)又或如以斯帖王后的「死就死罷」──「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喫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罷。」(斯4:16)──的那種「極端」。
盡心──All my heart(用我全心)
《雅歌》從「願他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1:2) 揭開序幕。在一章8節,良子稱呼新婦為「女子」,故一章2-8節是女子的所面對的景況,在一章4節,她稱呼良人為「王」──「王帶我進了內室」。
在第一章,女子渴慕她所仰慕的王,她也是「眾童女中的一人」被王的香膏吸引,她渴望能從中脫穎而出,使王注意到她,所以她說:「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王帶我進了內室.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我們要稱讚你的愛情、勝似稱讚美酒.他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1:4) ──的確,王注意到她了,並帶她進了內室──這個是與良人耶穌的相遇、熱戀期。
女子雖被引進王的內室,雖知道因王的接納,她是被潔淨了,但她仍還很在意自己的「黑」、自己過去的軟弱,因而她同母的弟兄的話語,很容易使她感到被冒犯,她就在這種的迷茫中迷失了!然而她還懂得轉向王、哀求王,當她有這種的轉向時,她開始稱王為「我心所愛的啊」(1:7),也因著她順服她所愛的,聽從良人的話說:「跟隨羊群的腳蹤去、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1:8)──即跟隨那些愛主的人、在當中有學習。這時候,她心所愛的,就開始稱呼她為「我的佳偶」(1:9),並稱讚她在「思想上」(駿馬)、「情感上」(兩腮)、「意志上」(頸項)上都是順服、聽從,所以她所愛的就以華美的精金裝飾她,叫她永遠歸祂。當王如此接納她,以祂的香膏遮蓋她因罪而發出的臭味後,她開始稱呼她所愛的為「良人」了!這是關係上的「盡心」的表現!──讓良人的香膏遮蓋她,她的良心不再責備她,她就能以全心稱呼彼此間的親密關係為「良人」!
就因著這關係在萌芽的階段,良人注意到她渴慕的眼神,佳偶也常被祂的愛感到心暢歡愉。
盡性──All my soul (life)(用我全人/生命)
第二章一開始,她不再宣稱自己「雖然黑、卻是秀美」(1:4),而是直接的說「我是」──「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這是一個對自己身份的轉換!這始於她的良心不再責備自己!是與她所愛的,進入「良人與佳偶」的親密。
佳偶在這裡更進深地形容良人「如同蘋果樹在樹林中。我歡歡喜喜坐在他的蔭下、嘗他果子的滋味覺得甘甜。他帶我入筵宴所、以愛為旗在我以上。」(2:3-4)──這個「蘋果樹」在整卷《雅歌》是代表與良人親密的愛、是良人的同在。
當與良人的關係穩定之後,從二章10節開始,是良人第一次邀請佳偶要離開舒適區,因良人要引領佳偶進入關係中的流奶與蜜之地!這個邀請──「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2:10) 實係關係上盡性的表現。因為「盡性」的原文 Soul 有「靈魂、活物、生命、自我、人、慾望、激情、食慾、情感」(a soul, living being, life, self, person, desire, passion, appetite, emotion) 的意思。故是意謂著「盡上全人的生命」放棄心中自以為的「安舒」來追隨良人、討良人的喜悅。如同少年人問耶穌當作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的回答是要他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並要來跟從祂,然而他卻「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可10:17-22)。
盡意──All my mind (thought, understanding)(所有意志)
第四章一開始,良人發出八個美德的預言稱讚佳偶,這八個美德是良人看見佳偶必能長成的身量、剛強與壯膽的心。因著這預言的鼓勵,佳偶起了意,要回應良人在二章的的初次邀請,並訂下了一個勇往直前的目標──「直等到天起涼風、日影飛去的時候回來」──就是直到世界的末了,與良人一同回來 (4:6)。
就因佳偶起了這個意,良人第一次稱呼她為「新婦」,並再邀請她再出發「我的新婦、求你與我一同離開利巴嫩、與我一同離開利巴嫩.從亞瑪拿頂、從示尼珥與黑門頂、從有獅子的洞、從有豹子的山、往下觀看」(4:8)──不但離開舒適區,而是與良人一同走上險峻的高峰,因為唯有在高峰上,才能看清整個生命的命定,這個就是關係上盡意的表現,是立定志向跟隨,無論何往,都必跟隨到底,如此,才配得新婦這身份!
盡力──All my strength(所有力量)
當新婦立定志向跟隨,她生命的花園就結滿果子,良人也在五章1節走進祂專屬的花園採了、喝了,且心滿意足!這是新婦定意要敬虔度日、好好管理園子,但這個決定也當堅持到底,故良人在五章1-2節,又稱呼新婦為「妹子、鴿子、完全人」,作為對她的一個肯定,而這個肯定是良人要新婦起來「求你給我開門」(5:2)。那麼這個開門,是進入一個屬靈的考驗,因為「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3:12)
當新婦願意起來開門,尋找良人、忍受逼迫──這個就是關係上盡力的表現,是用盡她的全力、堅忍、持續去追隨、學習、忍耐的成長!
一旦新婦在這些的考驗上成功、得勝了之後,她所認識的良人,就從愛人到榮耀的君王!之後在接下來的第六至八章,就是她身量的一個展現!這個展現就是完完全全的與第一、二章有著天淵之別!
默想:你在哪方面表現出你的「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呢?
來
「來」──也是貫穿整本《雅歌》的一個主題。這個「來」是從「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1:4) 作為切入點。
良人第一次邀請佳偶「來」,是邀請她離開安舒區、離開福音的開端,要從吃奶到吃乾糧的階段──「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2:10)
可是佳偶卻拒絕了這邀請,及後就因著思念而願意回應這邀請──「我說、我要起來⋯⋯尋找我心所愛的」(3:2)。
正當佳偶尋見良人,領他進內室、也聽了良人向她發出預言性的稱讚與讚美後,她就下定決心要回應良人當初的邀請,她這麼做的時候,她的身份就從佳偶提升到所聘的新婦,又再進到另一個旅程的「來」──「我的新婦、求你與我一同離開利巴嫩、與我一同離開利巴嫩」(4:8)。
由於新婦願意順服與良人一同離開利巴嫩,良人再次稱讚她為「關鎖的園」,因而新婦邀請良人進入園子裡──「願我的良人進入自己園裡、喫他佳美的果子」(4:16)。
此時,新婦已安然停留在一個豐富、昌盛的園子裡,良人就來敲門,要新婦開門往下一個階段走去──「他敲門、說、我的妹子、我的佳偶、我的鴿子、我的完全人、求你給我開門」(5:2)。
後來新婦看見良人伸進來的手,就因而動了心,所以──「我起來、要給我良人開門」(5:5)。
直到新婦的身份再次提升至王女的時候,她主動邀請良人走出去──「我的良人、來罷、你我可以往田間去.你我可以在村莊住宿」(7:11)。
一直到最後,新婦的身份再一次提升至「看守的人」,她最後的一句話是說──「我的良人哪、求你快來、如羚羊或小鹿在香草山上」(8:14)。
這個「來」是一個關係中應該有的「相互的回應」,因著這個「回應」就產生一種的美, 這個美就是「吸引」──你來得著我、我去得著你!
默想:一個基督徒的生命不是停留的,就如神對以色列人說:「你們在這山上住的日子夠了」(申1:6)「你們繞行這山的日子夠了」(申2:3)。「來」是一個呼喚,也是挑戰、或是考驗,這是一個生命提升的過程。另一個「不停留」意謂著不要因循,要嘗試踏出去、在追求主、愛慕主的過程中要有靈裡的突破,如此屬靈的身份就能被提升,而不是長久停留在「女子」或「佳偶」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