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九月二十四日──雅歌-27 (巴不得)-第8章1-3節
來到《雅歌》最後一章,這章像似第一章的一個迴盪的聲音。在這個聲音中,新婦高舉得勝的旌旗,浩浩蕩蕩的隨著良人「入筵宴所、以愛為旗在我以上。」(2:4)
第八章1-3節
1 (期待牧人的到來,熱切的女孩描繪了他們的相遇並說:)巴不得你像我的兄弟、像喫我母親奶的兄弟.我在外頭遇見你、就與你親嘴.誰也不(為此)輕看我。
「巴不得你像我的兄弟」──你會來安慰我,如同約瑟安慰他的兄長那樣,他們雖惡待約瑟,約瑟仍「用親愛的話安慰他們」(創50:21)。
「我在外頭遇見你、就與你親嘴」──我會找到奉祢名說話的先知,我會擁抱並親吻他們。 我也知道他們不會鄙視我,因祢的愛值得愛祢的人去追隨著祢。
在第一章的開始,新婦的光景是被至親的人輕看、羞辱,自己也無能力去守護著屬於自己的產業,就連自己的皮膚被烈日曬黑(即生命上的軟弱與罪)也無能保護好。那時候她的生命裡有埋怨(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和無奈(我自己的葡萄園──我生命中的事──卻沒有看守):「不要因日頭把我曬黑了、就輕看我。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他們使我看守葡萄園、我自己的葡萄園、卻沒有看守。」(1:6)
然而她生命上的成熟,從良人及同伴對她的稱呼就一目瞭然:「佳偶、美人、新婦、妹子、女子中極美麗的、鴿子、完全人、書拉密女、王女」,這些的稱呼就是她生命成熟的一個歷程,從「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1:6) 到「巴不得你像我的兄弟⋯⋯就與你親嘴.誰也不輕看我」(8:1)──這種的回應,即表明勝過生命中的軟弱,而這個「勝過」包含著許多饒恕、接納、復和、扶助,因著勝過──「誰也不輕看我」──「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詩23:5)這種生命的光景也正反映出神的性情:「主阿、你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詩86:15)
在這裡為何要向第一章發出一個迴盪的聲音呢?因為第一章所顯示的,是新婦在成長過程中的軟弱,而這軟弱必須勝過,並要在每個軟弱上插上得勝的旌旗,免得當新婦站在「王女」的位份上時,這軟弱就成了她生命中的破口或軟肋!
另外,在英文AMPC的翻譯注釋中說到新婦是「期待牧人的到來」,這好比耶穌講的天國比喻中,「十個童女」等候新郎的到來,以及等候主人回的僕人一樣。在八章1節這裡,新婦沒有「拿著燈、卻不預備油」(太25:3)又或以為「主人必來得遲.就動手打僕人和使女、並且喫喝醉酒.」(路12:45)新婦乃在良人未到來以先,就安慰那些曾欺負她的兄弟。
2 我必引導你、領你進我母親的家、我可以領受教訓、也就使你喝石榴汁釀的香酒。
「領你進我母親的家」──聖殿;
「我可以領受教訓」──就像你在會幕那常做的那樣;
「也就使你喝石榴汁釀的香酒」──奠酒;
「石榴汁」──甜酒。
新婦在一章7節說,她不曉得良人「在何處牧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良人的回應就是:「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1:8)。可是到了這裡:
「我必引導你」──新婦的生命是起來作帶領;
「領你進我母親的家」──引導她同母的兄弟進入她的心(即她願敞開心,坦坦蕩蕩的讓人看見,無任何隱藏或詭詐);
「我可以領受教訓」──也把神的話教導、甚或教訓他們;
「也就使你喝石榴汁釀的香酒」──怎麼向神「捨了自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 神。」(弗5:2)
3 (然後她若有所思地補充道:)他的左手必在我頭下、他的右手必將我抱住。
在二章6節那裡,新婦也說過如此的話:「(我可以感受到)他的左手在我頭下、他的右手將我抱住」──意即新婦可以感受到良人的同在,但卻是看不見祂的手(「在我頭下」)及感受到良人在她四圍環繞的保護與供應(「將我抱住」)。
這裡與二章6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裡不是如注釋般「感受到」,而是「真實的」知道即便看不見良人的手,祂的同在必定在那兒、祂的保護與供應必定環繞她!這是一份確據的宣告!
「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23:10) |
默想:如同約伯曾說的「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23:10),新婦在成熟得勝的階段上,所展現出來的「精金」,成了她生命的特質。不妨查驗一下,你的生命可曾有「精金」般的特質?仍有憤恨、不能饒恕的人?情緒形容被外在的人、事、物所牽動?有很強的自我防衛,故常容易感到被人冒犯、發怒?很隨便的容讓你的口快速地表達你的憤怒而咒詛人?把你的良人成了偶像,只向祂苛刻索求,而不願花時間在祂面前敬拜、禱告、讀經?

支持出版《雅歌──生命的成熟》
2022年我們完成整卷《雅歌》書的分享,目前正著手修訂(網上內容將不作任何修訂),冀望能出版《雅歌──生命的成熟》一書,讓弟兄姐妹可隨時閱讀、默想個人與耶穌的親密關係!
此書暫訂印刷1000本、印刷費約港幣20,000元。歡迎你按聖靈的感動,支持我們出版此書。
待出版後,該書將寄予支持出版的奉獻者… (詳情…)